前几天去一家口碑不错的川菜馆,整体感觉不错。服务员会在用餐过程中询问是否有不满意的地方,态度诚恳,在第二次问到时,由于老婆在广州生活了一段时间,口味比较淡,于是反映鸡肉的似乎有点咸。服务员听后马上表示让厨师长帮我们处理下菜品,保证符合我们的口味。
这一请求猝不及防,当时我和老婆都有点没反应过来。有点咸要怎么处理?但服务员表示一定有办法。由于我口味较重,吃着还比较习惯,也不想打乱用餐节奏,所以也就说算了。
没想到过不了多久,厨师长过来希望能帮我们处理下。其实之前已经有点预料会发生这种情况,来回几下拒绝之后,我还是表示算了。
能看出这家餐馆还是很有心把服务做好,每个菜品上都添加了厨师编号,想必也是为了方便评估厨师。这家的管理还是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分析的地方。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已经非常优秀的餐馆,还是免不了在服务上给人被打扰的感觉,没有让顾客感觉到恰到好处。那么,为什么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会如此困难呢?
可以做下简单的比较,餐厅提供的服务其实与互联网产品有很多相似之处。
互联网产品发展这么多年,基本的设计原则大家已经很清楚清楚,但往往难点在于一些细微之处,在度的把握上很难权衡。对于用户产品,在什么时候能够更好的引导客户而不让客户反感,对于产品的商业化,如何在用户体验与营收之间取得平衡。
而菜品、服务就是餐厅推出的产品。
但互联网产品通过受限的形态与用户交互,与用户的接触过程都是可控的。但餐饮业的服务却是在开放的空间发生,而且是通过服务员来与顾客接触,服务员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行为就不可能像系统那样标准化了,所以企业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服务的体验:
1. 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话术,通过培训来保证服务员的行为
2. 制定激励机制,来鼓励好的行为,惩罚坏的行为
看似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却存在种种的困难。
对于标准化的流程、话术培训来说,首先需要企业有服务的经验,能够设计出符合用户体验的流程、话术。同时能够有经验的服务人员,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而更难的其实是激励机制的设立。
但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是受到激励机制的影响,每个企业要做的事都不是挑战人性,而是通过合理的机制与激励,引导员工按企业主希望的方式来行动。
企业希望服务好顾客,所以设立了激励机制,服务较佳的会有奖金,否则则受罚。正如我去的这家餐厅,虽然无法清楚具体的细节,但对于顾客的反馈,必然会有针对服务员、厨师的不同考核机制,所以服务员、厨师才会做出上述举动。
但困难之处在于,是否服务好客户,很难明确的界定。当服务员按照特定的规则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很难去考虑客户的真实心理是什么,而只是为了完成目标。规则制定时也很难全面考虑各种情况、预测其对于人行为的长期影响,因此难免出现执行与预期不符的情况。
不管是流程、激励机制的设立,都是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不断完善,并基于此逐渐形成企业的文化,让员工产生一种超越简单激励的认同感。整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常来不及搭建完备,就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失败。
而真正生存下来的企业,面对时刻变化的市场环境、不同的用户群体,也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流程、制度、文化,才能够适应外部动荡的环境。
这也是为什么真正服务好的企业如此稀少的原因吧。
.巴赫与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