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美与道德、精神、体魄有关。】
人在智力上的深入发展,是丰富审美需求和审美感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审美教育意味着向孩子广泛介绍世界文化成就,介绍人类文化珍品。
教孩子去理解周围世界、大自然和社会关系中的美。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我们竭力使那种要珍惜和爱护美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他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的创造、社会活动、道德审美态度、友谊和爱情。【到自然中去感受美】
在自然中你一旦能面对美发出惊叹,你心灵里也会有美开放。【人能发现并欣赏自然界中的美】
人之成为人,是由于你要学会倾听自然界的音乐,学会欣赏它的美妙。
孩子们认识美,不能没有教师描述周围世界美的富有色彩和情感的言语。但是只有孩子能亲眼看到美的情况下,描绘美的言语才会对他产生感染作用。
只有当孩子认识到周围世界的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引导他们欣赏才会对其产生影响。
巡游美的世界——游览、远足、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等活动,在我们的美育手段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带领孩子们去田野、草地、池塘、河边,去阴郁的树林或山谷,去果木园。美景到处都有,需要的是把它展现在孩子面前。我们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去游览。让他们看到美怎样产生和怎样显现。【带孩子们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的时间去欣赏自然中的美景,引导他们去发现美、研究美,去思考事物、现象、表象之间的关系】
【自然界中美好事物需要教师用言语向孩子们展示,并引导他们去倾听和观察,去思考和研究。】
唯物主义美学是以美的客观性为出发点的。美,来源于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要用理智和情感去认识。
带孩子们去欣赏朝霞,夜空中的星云变化,百鸟争鸣、牛羊成群。】
日落时分,我们观赏晚霞,观察星辰的闪现,田野、丘陵、牧场以及远方地平线上山峦的色彩变化,在寂静的深夜里,我们倾听夜鸟的啼喇和草虫的鸣叫。这样的一天,孩子们将会终生难忘,而每逢回忆起来,都会为大自然美景的新感受增添更浓的情感色彩。
孩子们学校生活的第一秋就使我们深信:美——乃是善良和热忱之母。【秋天看残枝败柳,硕果累累,瓜果飘香】
冬季里,则别有一番美景。也要带孩子们去欣赏。
到春天,孩子们看到万物苏醒。果木盛开鲜花时,对于孩子们来讲那是真正的节日。
夏日里,孩子们赞赏那滚滚麦浪之美。我们让孩子们观察小麦怎样灌浆成熟,向日葵怎样开花,西红柿怎样逐渐变红,甜瓜怎样变黄。
审美素养的培育和情操的培养,都从感受和认识美开始的。
周围世界存在的以及人们为他人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应当让孩子的心灵触及到,并使它变得高尚。我们三番五次地给孩子们朗读这样一些艺术作品。我们认为,朗读赞美自然景色的文艺作品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孩子进校的最初的日子起,就给他树立关于完美的社会人、关于他的思想、情操和感受中崇高庄严美的概念。我们使这种概念饱含血肉、饱含道德高尚的品行和英雄主义行动的生动实例。
在人性美的概念中,我们摆在首位的是心灵美,即忠于信仰、人道主义和不容邪恶。我们不时地更新“人性美”陈列台上的丰富多彩的布置。这里陈列有讲述人的生活、事迹和遭遇的短篇故事和特写。在这些故事中,用儿童、少年和青年易懂的生动方式说明道德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一致。我们总要做到使学生不仅读关于优秀人物的读物,而且对它们进行思考,使有关生活道路的想法成为他们亲切谈心的主题。【在故事中收到人性美的教育】
在人的品格中,我们作为内在心灵美而首先强调的是有思想的生活一—为信仰而生活、而行动。我们把为公共福利而做的行动并不当作某种牺牲来解释,而当做真正幸福的源泉、真正丰富的精神生活来看待的。
人性美一旦在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中树立起来,就会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行为。这样一来,便会使思想、情感和集体里的相互关系都受到道德美的陶冶。
我们时刻都在关心,要让心灵美的榜样——人的高尚行为、为社会福利而劳动的榜样——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成为珍贵的、神圣的东西。尤其重要的是,要让心灵美的人物能激发年轻人的思想,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前程。【让心灵美的人物激发年轻人的思想,促使他们考虑自己的前程】
每个学生在少年早期就应崇拜一个足以体现心灵美的人。
我们让每个少年都阅读有关这种人、这种人生境遇的书籍。少年和青年们不仅敬仰那些举世闻名的杰出人物,而且也崇敬心灵美的普通人。年轻的心灵里便形成一种信念:人的英勇气概和品德美不仅能在英雄业绩中,也可以在平凡的日常劳动中显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