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相绝秦》是春秋时代著名史学家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的一篇,后被收入《古文观止》。
本文是《左传》中最完整,最典型的外交辞令。
鲁成公11年(前580年),晋厉公与秦桓公约定在令狐会盟,秦桓公违约未至。
接着,秦国又联合狄、楚,妄图引导两国伐晋。秦、晋关系恶化,导致晋派吕相去与秦国绝交。
吕相的长篇言辞中,列举了秦晋两国历代邦交的情况,以大量事实来说明和指责秦国的背信弃义,自绝于晋。
同时又有转圜的余地,希望秦国能悔悟和好。
全文以雄辩,壮阔著称。在委婉中锋芒毕露,系统而富有条理,充分利用了夸饰铺张,纵横反复的辩论手段,甚至强词夺理。
揭示了当时大国之间激烈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实质,对后世“檄文”一类文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大致译文: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绝交,说:
“自从我们献公与你们穆公相互交好,合力同心,用盟誓加以申明,又用婚姻来加深这种关系。
“上天降祸给晋国,文公去了齐国,惠公到了秦国。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昔日的情谊,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在晋国主持祭祀。
“但他又不能完成这一重大功勋,从而发动了韩地的战役。他后来心中懊悔,因此支持我们文公登上君位,这是穆公成全我们的结果。
“文公亲自披甲带胄,跋涉山川,逾越艰难险阻,征服东方的诸侯,虞、夏、商、周的后代,都向秦国朝见,这也可以算是报答了秦国往日的恩惠了。
“郑国人侵犯君王的边境,我们文公率领诸侯与秦国一起包围郑国。秦大夫不征求我国寡君的意见,擅自与郑结盟。
“诸侯憎恨这事,准备与秦拼死一战。文公恐惧,安抚诸侯,使秦军得以安然回国,这也算是我国给予秦国的大恩惠了。
“不幸文公去世,穆公不肯来吊唁,轻视我们去世的君主,欺负我们的襄公。
“突然袭击我们崤地,断绝我们的友好邻邦,攻打我们边境城堡,灭亡我们的同姓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扰乱我们同盟诸侯,倾覆我们国家。
“我们襄公没有忘记,贵国君王过去的勋功,而又害怕国家遭到灭亡,所以才有了崤地之战。
“我们国君仍然希望向穆公解释我们的罪过,但穆公不答应,而且勾结楚国打我们的主意。
“上天保佑我国,楚成王丧命,穆公侵犯我国的阴谋,因此没有得逞。
“穆公、襄公去世,康公、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晋国女子所生,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倾覆我们国家,率领我国败类,前来扰乱我国边疆。
“因此,我国才发动了令狐这一战役。
“康公仍然不思悔改,侵入我们河曲,攻打我国涑川,掠夺我国王官,毁除我国羁马,我国因此才发动了河曲之战。
“东面道路的不通,就是由于康公和我们断绝友好关系的缘故。
“到了君王即位,我们国君景公伸长了脖子,朝西望,说:'也许要安抚我们了吧!'
“君王却同样不肯加恩结盟,反而趁我们有敌人侵犯的机会,攻入我国沿河城县,焚毁我们的箕邑、郜邑,收割我们成熟的庄稼,杀戮我们边境的人民,我国因此而发动辅氏战役。
“君王也懊悔祸患蔓延,而想求福于仙君献公、穆公,派伯车来我国。
“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与你同心同德,抛弃怨恶,重新完善过去的情谊,以追念先君的功勋。'
“盟誓尚未完成,景公去世,我们寡君因此与君王有令狐的约会。君王又居心不良,背弃了盟约。
“白狄与君王同处一州,是君王的仇敌,但与我们有婚姻关系,君王派人来命令说:'我和你去攻打狄国。'
“寡君不敢顾及婚姻关系,害怕君王的威力,就向下吏下达了出兵的命令。
“君王却又讨好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
“狄人口头上应付你们,心中却憎恶你们,因此把你们的话告诉了我们。
“楚国人讨厌君王这种反复无常的德行,也来告诉我们说:
'秦国背弃了令狐的盟约,却来要求与我国结盟,他们对着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楚国的三位先王发誓,
'说:我们虽然与晋国来往,我不过是为了图谋利益而已。
'鄙人憎恶他们没有应有的德行,所以把真相宣布出来,用来惩戒表里不一的人。'
“诸侯全都听到了这话,因此而痛心疾首来亲近寡人,寡人率领诸侯来听取君王的命令,只是为了求得友好。
“君王如果加恩于诸侯,怜悯寡人,赐给我们盟约,那是寡人的愿望,寡人就会率领诸侯心平气和地退走,怎么敢求取战乱!
“君王如果不肯施予大恩,寡人不才,就不能率领诸侯退走了,谨把详情全部报告给您的执事,请执事仔细权衡一下利弊吧!”
这篇文章通篇理直气壮,据理力争,案例详实,逻辑性强,层层递进,痛快淋漓!
《古文观止》第十五篇,1743字,累计12851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