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丕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两人:曹彰(建安21年封侯);曹植(建安16年封侯);(曹熊早薨,落个清静)。和一文一武都极其突出得两个弟弟比起来,曹丕显得平平无奇,有一种“躺赢”得感觉。那么精明强干得曹公曹孟德,又为什么还是把王位传给了这个他并不喜欢的长子呢?
说来可悲,虽然曹丕41岁就病逝,但在平辈兄弟中,他的身体还算健康而且长寿的。而年龄大,死得晚,是他的第一个优势。有可能碾压他的兄弟,都早早退场了
曹丕之前,刘夫人所生的长子曹昂死于张绣作乱。这个事情其实也和曹公有直接关系。这老头,坏得很。称象的天才儿童:曹冲。早夭,痛彻曹公心扉,曹丕宽慰他,曹公恨曰:“此吾之不幸,尔曹之大幸!”话说的比较重了。
第二个长处就是会做人。这一点《三国志》也特别点出来。他是把讨好或者说公关他的领导他的父亲当正事儿来办的。论打仗吧,他媳妇儿就是抢自袁家;论文采吧,好歹也名列“建安七子”。但这些都不重要!他知道在领导“枕边”安排人了。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砺,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曹彰曹植,一个卖武,他忘了他爸爸还是个诗人;一个卖文,他忘了他爸爸还是个政治家。政治家这种动物,你只要能拿住他,他啥废话也没有,搞不好心里还要赞叹一句:真会玩啊!
曹丕收买了他的小妈,王昭仪。“幹母(王昭仪)有宠于太祖。及文帝为嗣,幹母(王昭仪)有力。文帝临崩,有遗诏,是以明帝常加恩意。”多么完美的合作,你说你想办什么吧,你说办成之后怎么办吧。两个痛快人,痛快的合作,曹丕走了也要专门嘱托一下:老铁,没毛病。
曹公从建安十六年给儿子们大批量封侯,他那个心态其实跟苏大强也差不多,他知道小儿子就是个“坑爹”货,(几千年过去,你看看曹子建那一开口情真意切几千字,头都要炸了)。生逢乱世,全员恶人,没有曹丕那两下蹬打,怎么敢来龟山玩耍?!
曹公25子,长成14个。除卞夫人所生:丕、彰、植、熊外;建安16年封侯:振、宇、林;20年:幹;21年:衮、峻、彪;22年:均、徽、茂,早逝11个。
建安十六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从工作上来讲,曹丕更像是曹操的同事,而不是被欣赏的后生
。建安21年,曹操晋位魏王;22年,曹丕立为魏太子;25年魏王曹操薨,曹丕继位。曹公一心想当周文王,曹丕却敬献谥号“武”。在没有继位前,他虚与委蛇,在达成目标后,他连父亲也没有放过。薄情寡义,严刑峻法。
这也许才是曹公真正属意他的原因。老头子,什么爱好文学喝了酒就吟诗都是人设,他,黑得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