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面对亲密关系,表面似乎很和谐,但经常会显得内心很恐慌,有时内心又无可奈何,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威胁着内心,透露着焦虑?特对是对于偏于「理性」思维的男性来讲,至少对于我来讲,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需要看到「理性」的「确定性」,和亲密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
平日里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决策也好,做事也好,都是在追求「理性」、正确和高效,因为它代表着「确定性」,代表着你可以「掌控」这个事情。比如工作的任务可以拆解,你完成一项任务,它就是一个成就,工作就会减少一个任务,这是「确定」的。又比如你读一本书,你可以安排自己每天读100页,花几天时间,便可以读完这本书。这也是「确定性」的。因为你知道这件事,你是可以掌控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它最终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什么是「不确定性」?亲密关系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人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你没有办法掌控别人的思想和行为。不是说,你通过与对方努力沟通,对方就一定会按照你的预想来做出改变。于是,关系就变得不可预测了。而且,你不是对方,你无法深入到对方的「真我层」去了解这个人内心冰山下的广阔底层世界。说白了,对方下一个动作是什么,你根本无法确定。
而且,这种「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恐慌,为什么呢?第一,你无法知道对方的内心底层的冰山世界,她的思维方式和你是不一样的,她的行为你是不能预知的。你好像很难用你现有的理性思维方式,去说服她产生你想要的改变。这会让你失去「掌控感」。第二, 你在她身上投入了真感情,你便有了失去的恐惧,同时你想维护更正面强有力的形象,你害怕对方对你失败的评判。你想让她不断你对你用正面的评判,来让你确信,对方是爱你的,认可你的,和你站在一边的。而如果是负面的评判,甚至是不评判,都会引发你的焦虑。这些都是「不确定性」带来的。
这让我想到了《反脆弱》这本书的核心概念,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同样是「反脆弱」要攻克的问题。所以,学习面对「不确定性」,就是在养成「反脆弱」的能力。
昨晚看关雅荻的视频,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也提到了他环球几万里航行之后总结的最重要的四条经验。其中之一,就涉及到如何面对「不确定性」。里面提到了一个策略,就是既然无法预测,那就投身到「不确定性」中,以「不确定性」来对抗「不确定性」,你会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去形成一条路出来。
《为何爱会伤人》中作者在研究生毕业时,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
在研究生快毕业时,我给自己的人生立下两个目标:第一个是与孤独达成默契,第二个是在最值得珍惜的人面前表现出毫不犹豫的真诚。假若第一个目标达到,那么我将不再惧怕孤独,反而可以安于孤独,而假若第二个目标达到,我就可以拥有深度的亲密关系,那时所谓的心灵感应都会自然发生。
毫不犹豫的真诚,即完全坦诚、极度坦诚。
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应对亲密关系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方法。只有「极度坦诚」了,也许可能碰撞出更多火花,可能会更撞开对方内心的冰山世界,让对方一样能把自己的「伤痛层」和『真我层』坦露出来,这样的深度,双方才算是真正有『亲密』的味道了,而不只是表面和谐,表面亲密,但实质上感情却非常不稳定,非常不可靠。
接下来就是实践『极度坦诚』:没有负担地极度坦诚,但不预先对对方抱有任何理性的或者理应的『期望』,不预先期待对方正向回应,不害怕对方甚至是忽略你或是看低你或是没有任何反应,而仅仅是『极度坦诚』自己,同时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尽量有对方容易吸收到的方式。保持自我人格的『独立』,而不是一种『期望中的依附』。如此,希望做到没有负担的极度坦诚。
我们且看效果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