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讲,我们来研究影响你思维倾向的另一个指标,立场
什么是立场,立场是你在下一个判断的背后,你所代表的身份和抱持的态度。
搞清楚立场,就是搞清楚立论者再以什么身份,什么态度讨论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是在以什么立场和态度讨论问题?
你讨论问题时的立场和身份不同,你抱持的态度就可能不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得到的结论截然相反。
比如,钱就像空气,站在普通人的立场理解,意思是“没有他活不下去”
但是面对王思聪,意思可能就是,“钱就像空气一样,从来都在那里,不可能没有”
同样是五万元奖金,给一个小镇上班族他可能很开心,给一个腾讯负责人,他可能 感觉没有收到尊重
你的立场有时候只代表你自己,有时候会代表组织或者公共身份,有时候甚至代表某种权力意志,你的立场影响力越大,越有可能影响更多的人,相应的,你也越应该谨慎,应该去评估你的观点对那些影响的人来说,是不是个公正。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键人物发言,先做个免责声明:一下我所说的话不代表机构,只代表个人。这就是给自己的观点限制一个立场范围。
我们确定立场的第一个意义:约束观点的作用边界。
二,你对手的立场是什么?
明确立场的第二个意义是:评估一个判断有没有被立场背后的利益所绑架
如果你的立场让你获益,那么它非常可能会伤害到另一个人或者另一群人的利益。如果忽视了对手立场有没有收到伤害,这个观点可能是不公正的。
这时候我们一定要问,你对手的立场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在帮我们看到思考盲区
三,调转立场,你接受现在的结论吗?
我们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这能破除一种特别容易闯进的思考盲区,叫做自我本位,就是潜意识里总觉得“我是对的,我是最重要的”只从自身角度去理解世界和别人。
切换一下立场,是帮我们在更大的视野半径下看问题,也就是能做出更公正的判断。
换种情况,你的态度能保持一致吗?
换成别的人或别的事,你的态度能保持一致吗
立场一致性,代表了一个人的价值观稳定。如果我们思考和行动的立场不一致,或者这次判断态度和下次的态度不一致,那么对其他人就不公平。
举例说,公共场合应不应该禁烟,吸烟的人和不吸烟的人各执一词。
从法律立场来说:人的生命权高于自由权,吸烟的自由权和不吸烟的自由权是对等的,但被动吸二手烟的人,他的生命权,健康权应该收到保护。
生命权高于自由权,这个就是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