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我的巴士

作者: 酸梅酱的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0-01-01 18:42 被阅读0次

这几天读美国罗恩·克拉克的《移动你的巴士》一书,感触颇深。里面提到的一个细节,正好可以解决我现在的难题:当罗恩来到哈莱姆学校时,他发现他从小就掌握的那种礼貌常识在这所学校里普遍缺失。所以,他最先想改变的是学生的行为举止,因为学生的行为举止既影响个人,又影响社会的每个角落。但是罗恩发现,笼统地教导孩子尊重和欣赏他人,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他就放慢节奏,把它掰碎,一次只教给他们有关言谈举止的一个简单规矩,然后在教室里反复练习这些行为举止,每一次孩子们都达到了罗恩的期望值,最终有了55条简单的行为准则,那也成为罗恩的第一本书《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的基础。

之所以对这本书深有感触,就是因为“学生的行为举止”这个问题就是我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所接手的这个班级是六年级,先不说学生的成绩有多差(一部分学生连“干部”两个字都不认识,一些学生对自己村的名字都不会写),十一二岁的孩子了,该有的一些礼貌常识却是严重缺失。父母外出打工,无法照顾孩子,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对孩子的礼仪素养方面缺少引导,还有一点就是农村一些家庭本来就不太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一大部分学生,张口闭口都是脏话;刚刚打扫好的卫生,不到一天的时间,地上已经满是垃圾……开学一个月来,针对他们出现的各种问题,我虽然也在班里强调了很多次,要他们有基本的礼貌和礼仪素养,可是孩子们还是做不到。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对孩子们没有做到具体而详细的要求,只是笼统的告诉他们要有礼貌,比如:对人要有礼貌,见了老师要问好;男生要做君子做绅士,女生要做淑女……可是我却没有教给他们怎么做才是有礼貌,更是忽略了六年级的孩子可能不太理解绅士和淑女的含义。罗恩的这本书恰到好处的给我指明了道路,我知道了我应该对孩子们提出具体而细致入微的要求,比如“打喷嚏时捂住嘴”、“接递东西要用双手”等等,不仅仅是提要求,我还应该亲自做示范,并让学生在班里练习,直到全班学生都学会,这样才能一步步的引导他们做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孩子。

这几天也看了关于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钱梦龙老师的书,钱老师在他的简介里说:从小学到初二,他都是出名的“差生”。他回忆:“我小时候笨得出奇,现在想起来还会脸红……记不清报告单上挂过多少‘红灯’,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竟创下了累计留级四次的‘辉煌记录’!”

这个被老师们定论为“聪明面孔笨肚肠”的学生,在初二之后,学习成绩却奇迹般地出现了转机。原因是一位叫武钟英的国语老师用一本字典改变了钱梦龙的人生轨迹。

一天放学以后,武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拿起一本小字典对他说:“老师们都说你笨,如果你能学会查字典,就能证明你不笨。”武老师交给他一项任务:每教新课之前,把课文中生字的音义从字典里查出来,抄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学习。

这一鼓励一抄写,他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在毕业时变成了“该生天资聪颖”。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钱梦龙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从他当老师的那天起,在他心底,就有一杆标尺——当一个像武老师那样的对学生倾注爱心的好老师。

他教的班级,学生的作文基础不好,学生的作文兴趣不高,他知道,这个时候,最要紧的是给学生的作文带去信心。钱梦龙老师就降低作文的要求,“低”到什么地步呢?低到每一次的要求都很清楚,每一个同学都看得懂,每一个同学都学得会,每一个同学都做得到。就是必须让后进生都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到。钱老师说,千万不要期望学生一次作文就有很大的进步,千万不要逼着学生反复修改作文,改到老师满意而学生一看到自己的作文就想呕吐。学生的作文,一次进步一分就可以了。每次作文进步一分,一学期、一学年就是了不起的进步。教作文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教作文的眼光要看到一学期、一学年。就是要把这个学期准备要让学生达成的目的,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

比如,钱梦龙老师有一次让学生写作文,说这次的作文什么都可以写,只要跟主题沾边就行。钱老师说,这次作文好不好就看两个要求:“一、题目要居中;二、作文要分段,也就是开头空两格。”

学生作文写好了,什么中心思想、材料具体、用词准确、语言生动……钱老师一概不看,只看题目有没有居中,作文有没有分段,这两点做到的,钱老师毫不犹豫地打上100分。

批改好的作文发下去,学生很高兴,过了一会儿就不高兴了,初二的学生啊,马上就有学生说:这样的作文也能拿一百分?钱老师明摆着是哄我们。

钱老师听后,专门在课上讲这个事情:“大家还记得这次作文的要求吗?”同学们说记得,就两条,一是题目居中,二是作文要分段。

“这两条大家有没有做到呢?”大家说做到了。钱老师说:“达到了要求就应该得一百分,这是你们自己努力得来的,不是老师送给你们的。”

再比如,作文要求语言生动。钱老师告诉学生,第一次,只要有一个自己认为生动的词语就好了;第二次,有两个自己认为生动的词语就好了;第三次,有一个自己认为生动的句子就好了;第四次,有同学认为有一个生动的词语就好了;第五次,有同学认为有一个生动的句子就可以了;第六次,有自己划出来并且老师也认可的一个生动的句子就可以了……一年30次后,学生作文里生动句子就多了。学生基础不好,千万不要期望教一两次、两三次就大有起色。这个想法就像期望一两次、两三次就把一个瘦子吃成胖子。

读了钱老的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教?!看来我以前是太急功近利了,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钱老的书不仅解决了我在教作文方面的困惑,也解决了我在教书方面的困惑:我真的应该放慢脚步,陪着学生一起成长。

罗恩和钱梦龙老师的做法,都让我彻底明白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陪学生成长的过程。就像我在一篇文章里写的:牵着蜗牛去散步。这句话不能仅仅是说说而已,应该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还有一件事,也促使我以后要做温暖的教育。我刚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就知道了班里有两个孩子身体有病,我怕如果有一天孩子有什么事儿,我作为班主任承担不了责任,也怕学校担不起责任,于是就把这个情况跟校长作了汇报,想让孩子转学。

校长说:作为老师和学校,我们不能怕担责任。学生有病,可也是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心情,要给孩子一个上学的机会。对这两个学生,平时要让其他同学多留心,让任课教师多关注,大家一起努力做好工作!(这件事儿,我在我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文中提到了。)

所有的感触都让我认识到:教育,不能只盯着成绩,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能慢慢来。就像一位专家说的: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应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教育,应该走一步,再走一步。

从六小回来的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我作为老师的意义,我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义。

我把我的感触和想法分享给孩子们,孩子们欢呼雀跃,看得出,他们也想改变,也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给孩子们商量,以后我们的班名不仅仅是六二班,我们要起个响亮的名字,就是“雏鹰起飞”。我希望孩子们能是雏鹰,四年以后,能有在蓝天翱翔的资本。我虽然不是一只鹰,但是我的经历,就跟鹰的经历一样,我现在也在经历着重生。我已经工作了20年,我的喙和翅膀都已经老化,我在痛苦的改变,希望自己能长出新的喙和新的翅膀,我希望自己的后半生,能像重生后的鹰一样。我不求自己有多大的作为,只求自己能在许多年后,如果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能理直气壮的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和东西,我就无愧于心了。

我对孩子们说:“你们的父母外出打工,我不仅仅是你们的老师,我还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大朋友。你们是小鸡,我就是老母鸡;你们是雏鹰,我就是老鹰,我陪你们一起成长。”

我和孩子们商量,要制定一个适合农村孩子成长的方案,本想是让全班学生参与制定,但是因为孩子们都没什么主意,所以我就把我预先设想的一个草案告诉了孩子们,和他们讨论,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首先,根据我所期望的结果,制定了我们班独有的班级文化,设计了班徽,制定了班风、班训,确定了班歌等等。我和孩子们约定,孩子们的生日以后都在班里过,在同一个月出生的孩子,大家选个日子,一起庆生。一方面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要懂得感恩父母,一方面也让孩子们的成长有了仪式感。我希望孩子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永远记得他们在学校里过生日的温馨场面,许多年以后,每当他们想起学校,学校留给他们的就是温暖和感动,这,就足够了。

孩子们还要自己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用很大,只要求能做到就行;一周背2首诗;一周2篇日记;和我一起努力一年读100本书,并做读书笔记;凡是在节日的节点,都做一份手抄报,累计一年至少可以有600份手抄报。我还会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照片加文字,记录下来学生的成长过程。

以上只是我这段时间的初步想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肯定还会有所增减,而且这些想法肯定还会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是的,教育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只是一件件小事的积累,把人人都可能想到的事情做实,做的富有成效,把一般人感到不在意的事情做的让人感到需要在意,把那些人们感到无谓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把小事融汇到学生的人生里,让他终生难忘,小事于是就变成了大事,变成了决定命运的东西,这就是教育,这就是我想做的。

我会尽己所能移动我的巴士。

我,愿做一个跑者!

移动我的巴士

相关文章

  • 移动“我”的巴士

    这是一本只有一百多页的书,但却囊括了生活点滴。像一本心理学,时刻在解剖着我们自己,读着某些句子,感觉自己赤裸裸地站...

  • 移动“我”的巴士

    当我看到《移动你的巴士》的封面时,我犹豫了,因为我有太多的不确信。首先,我能看完这本书吗?(其实,这本书并不厚。)...

  • 移动我的巴士

    这几天读美国罗恩·克拉克的《移动你的巴士》一书,感触颇深。里面提到的一个细节,正好可以解决我现在的难题:当罗恩来到...

  • 移动你的巴士

    跑者是一个机构的骨干需要得到支持和指导。跑者们决不让自身的因素妨碍任务的完成,他们的态度是:这是必须做的,完成它,...

  • 移动你的巴士

    《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中告诉我们,高效能教师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望。《移动你的巴士》罗恩·克拉克告诉我们高期望...

  • 移动你的巴士

    没有人在乎你有多聪明,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那么你就正让巴士减速。召集一个跑者团队,满怀激情和活力向前努力奔...

  • 移动你的巴士

    在教育现场,一线教师喜欢凭借经验而教,若想更有品质,需要管理者的激励与支持。我看到克拉克校长的“因材施教”...

  • 移动你的巴士

    跑者是团队里的顶尖者,是为了学校发展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是机构取得成功背后的驱动力。跑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 移动你的巴士

    心领神会是交流的最佳境界,多听少说,多听听其他人怎么说,从中可以学到好多东西。

  • 移动你的巴士

    有幸在亲爱的小碧那得到了这本书,看完本书很有感概。一本好的书就是能让读者走进书本与书本里的知识发生碰撞柔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移动我的巴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dg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