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740274/45817fcdbf089898.jpg)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句流行语,宁可南走十步,不可往北一步。隐含着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北方,遍地都是黄金,机会多多,赚钱多多。说过北山,相对就是南山。最初南山的概念,就是以秦岭为标志,分界的理由是气候。曾有人建议把秦岭打个洞,缩短南北气候差异。理论上说过去,也很理想化。秦岭山脉如同大陆西部中间的腰部,巍峨壮观,延绵几千里。这样的山脉,打一个什么样的洞,才使南北方气候相同相近呢。那可是长远而美好的愿望。翻过秦岭,从北坡到南坡,方才见识南山嘉木的奇葩。
生长于秦地,自然拿秦岭说事。关中人习惯称关中平原之南的秦岭北坡为南山,这是大概念。微观上,处于站位南面的山被叫南山。古人惯称南坡为阳坡,简称阳。阳自然是受太阳光多的地方。阳光充足,有利于植物生长。加之雨水丰盈,各种植物茂盛茂密,品种繁多,良莠共生。
草木分良莠,人群分好坏。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别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脱贫攻坚工程,逐步在缩小。有本事肯吃苦人品好的在南方发达或扎下根挣了钱。也有不少人,下海经商扑腾一阵,两手空空就上了岸,或是不适应不习惯南方水土,回到北方想办法恢复了公职,安安分分上班,等待退休。正如南方嘉木虽好,却不适应在北方生长,有很多奇花异草被嫁接成盆景,养在暖房,保证有水分有温度,适时通风施肥,被视作珍品赠送给亲朋好友。
真正意义上的嘉木哪里都有。只是古人一句南山有嘉木,引导后人误以为嘉木都生长在南方,是南方特有的山珍。“南山有嘉木,秀拔何亭亭”,但愿每一个人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内外气质,都有自己应遵循的原则和底线。
生于北方,羡慕南方。俗语人挪活树挪死,未必符合当今现实。落叶归根也深入人们的骨髓。适合自己最好。习惯了北方生活,习惯了南方生活,最终还是想回到故乡。哪里黄土不埋人,只是一种无奈的态度。古代战争频繁,战死沙场者,有几人裹尸回乡,能入土他乡也是最佳去处。承认客观存在,正确对待具有地理气候等有优势的地区,欣赏南山嘉木,赞美嘉木之美,珍惜脚下之路,踏实人生步伐,走好人生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