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尊重是爱他,如他所是。自尊是爱自己如自己所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如果你尚未成为一个彻底诚实的人,他也未能做到彻底的诚实,你怎么做到爱他如他所是呢?
尊重一个人的身份却相对容易做到,就好像在职场中尊重一个人的职责一样。尊重一个人的身份,不是他做到了,做对了,他才值得这份尊重,而是他在这个位置就已经值得被尊重。父母是一个身份,孩子是一个身份,老师是一个身份,学生也是一个身份,尊重各自在自己身份内的体验。每个人都会通过练习逐渐在自己的角色上站稳。
《三字经》里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就是在他每个身份都需要各司其责,各负其责。父母撑起了一个家,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父和母如果再做区分,母负责,父就负责教。母亲需要展示无限无条件接纳,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和温暖。父亲可以展示有条件接纳,表达对孩子的期许,这段期许会给孩子带来力量和指名方向。学校是知书达理的地方,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需要好好学习。
妈妈直接认为自己是个带衔的长,需要监督孩子的作业,甚至需要见缝插针的给孩子多布置些作业,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妈妈若不在妈妈的本位,却去做老师该做的事?孩子就没有家了,学生只是孩子的一个身份而已。孩子首先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那个生命体是需要被爱滋养的。妈妈若是安定了,整个家就是朗朗晴空。妈妈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定。忙于工作或在育儿中不知道该怎么插手的爸爸,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妈妈鼓励和支持。爸爸爱妈妈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而爸爸指责妈妈最终伤害的还是孩子。
全职妈妈本来就有心理压力。全职妈妈职责就是带好这个孩子,什么叫带好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就好像以任何一个工作岗位就有一个绩效考核的标准,任何一个工作都有一个上级一样。全是妈妈的上机,通常是在外挣钱养家的爸爸。而挣钱爸爸如果将孩子的成绩和妈妈的价值感挂钩,真的很愚蠢,这种举动无疑于抽打妈妈的心,让妈妈的心处于悸动中,这种情形孩子怎能获得爱的滋养?同时不管爸爸在外面的地位是老板还是高层在家里的地位,却有赖于传统是妈妈的托举,毕竟妈妈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长,不在家的爸爸回到家。更像一个外人需要努力才能融入家里的氛围,就回来一天半天还没收了起来就该走了,在短暂的亲子互动时光里,爸爸的说话语气方式都有可能有不当之处,如果妈妈挑剔爸爸,那么爸爸的家庭的引导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业压力大,老师希望学生考出好成绩,又觉得大多数都是独生子。说他中了也不落好,所以不断的将学习的监督任务放到家长身上。爸爸妈妈如果不能互相扶持,必定站位不稳,立刻被校方传递过来的压力感染了厉声厉色的对待孩子,仿佛面前只是站着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而完全忘记了舔犊之情,可怜的孩子,天下之大,哪里是家,哪里可以恢复心力的地方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