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英民小学管理人员读书交流《让教育更明亮》第二辑《育人的规律》

英民小学管理人员读书交流《让教育更明亮》第二辑《育人的规律》

作者: chuhe宁儿 | 来源:发表于2019-10-31 21:15 被阅读0次
    英民小学管理人员读书交流《让教育更明亮》第二辑《育人的规律》

    张艳齐 20:00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相信大家读了第二辑 育人的规律以后,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会有更多精彩、独到的见解,迫不及待的想告诉大家,八点到了,亲们,请把您的见解一吐为快吧,分享您的想法,大家一起成长。

    万花 20:00

    现在的教育者总喜欢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并要求孩子不折不扣地加以执行。至于孩子自己是否愿意,教育者是不关心的。不仅替孩子设计,还要不断地监督孩子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厌其烦地在孩子面前唠叨。让孩子们反感至极,教育的低效,首先就是因为教育过程缺乏心理感应。多的是教育者,一刻不停地耳提面命。过多的干预,导致关系的僵硬。修补起来难上难。

    郑现春20:01

    教育是农业,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浇水、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是要遵循农时规律的。贻误农时、过度灌溉施肥与拔苗助长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孩子的成长与成熟也是这样。

    龙利萍 20:01

    低年级的孩子很多时候的行为都是无意识的行为。我们要把孩子那些好的卫士进行回应,让孩子逐渐形成自觉自动的行为。唉,那些无意识的坏的行为,老师应该及时的纠正,让孩子从根本上去杜绝这种行为。减少那些负面的因素,在孩子脑海中形成各种印记。

    申万花 20:02

    教育者应有一种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软起来。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软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教育者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龙利萍 20:02

    认知冲动只是在收到了外界的回应,积极回应指才能道义持续并逐渐发挥作用,这也提醒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各种感官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时空,又要特别关注环境对孩子的反馈效应,以促进孩子认知冲动的发展。

    郑现春 20:02

    培育一个健康、快乐和有能力的孩子有赖于三个基本要素: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要理解温暖对孩子发育的重要性;要注意到每天生活节奏对孩子的重要性。

    胡姜宁 20:02

    种庄稼的人们都知道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植物的生长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按照其生长规律给他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才能保障庄稼的茁壮成长。

    张艳齐 20:03

    是啊,我们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告诉孩子,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不合理,忽略了孩子们成长的规律。

    申万花 20:03

    再采取激励孩子前进的举动之前如果不能充分的了解孩子。以及花费时间仔细的观察和思虑。教师就有可能会犯下严重的错误。

    郑现春 20:03

    大家好!在这秋风送爽的深秋里,在这硕果累累的深秋里,在这红叶遍野的深秋里,我们又相聚在这里,其乐融融地聆听同事们分享的经验,我们将收获智慧,收获喜悦,收获幸福。

    申万花 20:04

    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

    胡姜宁 20:04

    因材施教不拔苗助长,才更能体现出咱校的办学理念“幸福教育”

    胡姜宁 20:05

    教育者应有一种美德,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只有自己的内心变得柔弱了,才能缩小孩子的心灵与教育者心灵之间的距离,才能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周士滑 20:06

    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不遵循规律就会受到惩罚。事农者不看四时,就很难收获,园丁不懂各株植物就难百花开放

    周士滑 20:06

    教育人就应该钻研教育的规律

    郑现春 20:06

    教育者,首先应该打开自己的心门,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申万花 20:07

    言传身教:成人在做家务时,如果有孩子在身旁,动作一定要有条理。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因为成人的手势、态度以及努力的程度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印象。给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玩具。比如木勺罐子和碗等。或许就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

    谷晓静 20:07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看到雪花翩翩落下、静观太阳缓缓升起,欣赏首美好的曲子,深夜聆听此起彼伏的虫鸣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够瞥见自己内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オ能让命生动而自由起来。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家教师等)感应到

    胡姜宁 20:08

    厌学,是现在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很多人看到孩子厌学之后,总是从学习方法上从师生关系上加以引导,但常常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孩子内心的关怀。让孩子内心缺乏学习的愿望,产生恐慌的心态时,学什么都是没有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打开自己的心门,然后用自己心灵去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左敏 20:08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为他们营造生命自觉的文化环境,应该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共同使命。

    龙利萍 20:08

    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才能让生命挣多少自由起来。对孩子们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感应到一切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孩子所思所想。

    郑现春 20:09

    人际之间是互动的,只有懂得去肯定他人,才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肯定。

    龙利萍 20:10

    教育者应有一种美的,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柔弱起来。首先应该打开自己的心门,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谷晓静 20:10

    要教育好这样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应该发挥集体的力量

    胡瑞燕 20:11

    种庄稼讲究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植物的生长有其内在的规律。同样育人也是如此,而且比庄稼的生长规律更要复杂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生理发育的规律,更要研究其心里成长的规律,而且还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育特点和自身发展规律,面对全体,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能拿我们的思想观念去要求所有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整齐划一,人人都优秀是做不到的,这也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路上,需要我们慢一些、耐心一些、细心一些、温和一些,像欣赏美景一般去重新认识每一位学生,助力学生幸福成长。

    左敏 20:11

    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节奏和规律,将生命自觉做为教育取向是符合或者说是遵循规律的教育

    郭巧娜 20:12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冲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与冲动相关的心

    理疾病,大都是因为周围环境对该冲动的反应不合适而导致的,面对孩子的冲动,如果持续得到的都是反面的反馈,而不是正向的鼓励,孩子就会逐渐适应现实,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卫,以避免自己经常处于不偷快的状态。而这种保护机制的建立,往往也关闭了孩子探究现实世界的一扇门,会对他的智力发展、人格完善等带来负面的影响。

    龙利萍 20:12

    节奏很重要,自然界是有节奏的,我们的生活也必须要有节奏,珍惜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四季的节奏才能收获生活所需要东西,做到丰衣足食。如果为孩子们建立有规律的外部节奏,那么一种内在的节奏也会在他们体内形成固定的生活习惯和节奏,固定的学习习惯和节奏。会在孩子的心田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耳濡目染之中也帮助孩子养成了同样的节奏和习惯。那么这个班级将会很好管理。

    谷晓静 20:12

    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强调:“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这讲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尊重自然,尊重规律。

    谷晓静 20:13

    书中就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可谓经典!

    周士滑 20:13

    从播种到胚芽,从抽叶到拔节长高,从含苞待放到怒放生命,每个阶段都充满着不同。我们要了解生命的每一个节拍,小心翼翼地呵护,正确地陪伴。刚踏入校园的小幼稚们,苹果和大红花更能吸引他们;对校园逐渐熟识、开始各种頑皮的三四年级,道理和规则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渐渐长大越来越自我、开始了青春的少年,梦想和未来一定能指引他们方向。这就是不断成长的生命,事农者知道他的麦子每一次拔节,我们应该了解孩子每一步的成长。

    郑现春 20:13

    校园里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背后,常常蕴含着诸多心理学原理,如果我们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研究,找准教育现象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因势利导的加以处置,不仅可以讲很多的教育问题消弭于无形之中,还能很好地提升教育的品质。。

    谷晓静 20: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

    郭巧娜20:14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班风和校风的形成。班级是由一个个的学生组成的,有学生

    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杜秀萍 20:15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需要鼓足勇气不被社会潮流所裹挟、不做急功近利育分的推手,沉静下来陪孩子慢慢成长,培养他们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品格,唤醒他们的潜能为来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伟 20:16

    万物生长都有自身的节奏和规律,教育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揠苗助长的故事,提醒的就是尊重规律的价值和意义,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知不觉地就会做出违背规律的事情来。教学是否有效,既取决于教师丰富的专业素养,更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

    龙利萍 20:16

    只有推动人类发展信念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种学校具有如下的特征,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课程具有弹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每位学生理解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允许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某些项目获得成就感之后,将学习的某种模式复制到他们不熟悉的项目上,持续发展他们的学习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未来,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以快乐作为学生发展的底线。

    谷晓静 20:16

    儿童的心是敏感的,其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

    郭巧娜 20:17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看到雪花翩翩落下、静观太阳缓缓升起,欣赏一首美好的曲子,深夜聆听此起彼伏的虫鸣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够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感受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オ能让

    生命生动而自由起来。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家长、教师等)感应到,一切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教育的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

    杜秀萍 20:17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好习惯与好品质都是亘古不变的。一个具备了恒心坚持、孝敬父母、信守承诺、遵守秩序、勤于阅读、独立思考、责任担当、公民意识的人

    龙利萍 20:17

    意大利教育家马拉古兹说,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儿童的时间,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给予儿童所需要的时间,我们需要等待孩子。

    胡姜宁 20:18

    朱迪的故事让我得到启示,如果朱迪当时给了玛格丽特一些钉子,玛格丽特可能就会始终处在大家活动的边缘地带,不会去冒险学习新的事物。朱迪通过搭设支架让玛格丽特战胜了恐惧,提供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也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玛格丽特自己无法做到。是老师和同伴的帮助,让他在已经准备就绪的前提下,往前发展了一大步。

    谷晓静 20:18

    学生是校园里的花儿,作为老师,不能急于看到花朵的绽放,其实每一朵花我们都要等待几个季节的风霜雪雨洗礼的过程。他们有可能娇艳无比,也有可能季节轮回之后还是一支寂寞的小苗。但是你会发现他们都在不知不觉地成长。不管是怒放的小花还是静待花开的小苗,都会有自己的精彩,他们都会骄傲地面对阳光雨露。我们也要学会去分享他们成长中的快乐,在快乐中静待那满园的花开!

    龙利萍 20:19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来,在学习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些问题,然后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如果学生都没有问题了,课后就不会再下功夫去研究这些知识,没有了巩固和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听懂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了。

    郭巧娜 20:19

    厌学,是现在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不光是那些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厌学。很多人看到孩子厌学之后总是从学习方法上、从师生关系上加以引导,但常常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

    对孩子内心的关怀。当孩子内心缺乏学习的愿望,产生恐慌的心态时,学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打开自己的心门,然后用自己的心灵

    去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谷晓静 20:19

    我们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绽放出无比绚烂的色彩[微笑][微笑]

    申万花 20:20

    让一个孩子去尝试不属于他年龄的生活,是一种极大的残忍,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

    申万花 20:20

    因为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谷晓静 20:20

    但是绽放的过程有可能很短暂,有可能会很漫长,让我们静待花开吧!!!

    郭巧娜 20:21

    培育一个健康、快乐和有能力的孩子有赖于以下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第二,要理解“温暖”对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性;第三,要意识到每天、每周、每月和每年的生活节奏所赐予孩子的礼物。

    徐海彬 20:21

    儿童的心是敏感的,其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地,如果儿童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事实上,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信任孩子,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以及提高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柴建达 20:22

    教学有三条铁律:一是先教后学,以教导学。适合小学阶段,二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适合中学阶段,三是温故知新,适合所有学段。

    徐海彬 20:22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潜在着这种或者那种特殊的优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郄要坚信这一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通向儿童心灵的道路,不是一条只需要教有者及时铲除杂草(儿童的缺点)的、平坦而洁净的小道,而是一片肥沃的田地,儿童的各种优秀品德像幼苗一样,将在这块土地上逐渐成长。如果我们能让儿童的各种优点像幼苗分蘖似的迅速分枝,那么,他们身上的缺点就会自然而然地连根除掉。

    申万花 20:22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班集体的建设,从学生一入学起就着手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相互关系。使每个孩子都能够随时关心自己的同学和其他人。

    柴建达20:23

    学生发展的六大领域,既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徐海彬 20:23

    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教师正是通过学科知识这一载体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确定了学生发展的六大领垓,即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地把这些素养的培育和学科的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注重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思想因素,克服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又要防止搞形式主义,穿靴戴帽。

    谷晓静 20:24

    国家可以不要神童,但有责任保护一个孩子的生命健康。因为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才会有“要孩子不要神童”的抉择!!?

    申万花 20:24

    儿童的心是敏感的。其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即自尊心,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儿童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个人的优点及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事实上,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信任孩子。爱护儿童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努力以及提高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徐海彬 20:25

    学生获得知识有两种主要的途径一是通过亲身的实践来获得,称之为直接经验;二是从书本、课堂和他人那里来学习,称之为间接经验。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需要的,相辅相成,不断丰富着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考虑到知识内容的无限性和学习时间的有限性、直接经验学习比较耗费时间、很多时候没有必要再将过去人类所犯的各种错误重新温习一遍等多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以便学生用较少的时间把人类积累起来的基础知识接受过来,使学生的认识能达到同人类认识水平一致的高度,为学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认识和改造世界,攀登科学文化的新高峰奠定基础。

    宋相霞 20:25

    我终于知道,讲了多遍的题,学生依然算错的原因:

    1. 学生主要是短时记忆,信息量过大,就会“外溢”。常老师告诉我们,因为短时记忆中有相当一部分信息会“外溢”,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信息不能过多;如果信息过多,就要设法通过组块降低信息量,从而方便记忆。每次讲评卷子,我都会犯此错误。

    2. 常老师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习才有可能发生。怎么做呢?那就是 感受孩子的心灵,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师感应到,一切的教育都没有用的,教育的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教学的低效,首先是因为教育过程中缺乏心灵感应,多的是教师一刻不停的耳提面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课堂不是教师展现自身学术素养的舞台,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的场所。要让学生不做看客和听众,成为学习的主体。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敢放手。

    杨森伟 20:25

    幸福教育、教育幸福就是把教育工作当作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申万花 20:26

    当孩子做了违反规定的事情之后,挨批评是很正常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个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印象。

    龙利萍 20:27

    在众多的教学关系中,最核心的关系是使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一个什么样的纽带建立关系,决定着教学的效益和培养出来的人的规格。会生关系的核心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通过情感纽带建立起来的,相互依赖共生共长的关系。师有情、生有情,师生才有情,教有趣,学有趣,教学才有趣。让客服说。教学法一旦能够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万花 20:28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要留意自己的工作态度,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决定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将决定工作的成败。学生都有一颗敏感的心,她会很容易地明白哪些老师对自己是真的关心,哪些老师是耍嘴皮的。从而确定和老师的交往方式。

    龙利萍 20:28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所谓关怀儿童,指的是不仅要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还要学会用孩子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吧,还是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这就是所谓的“设身处地”。

    张艳齐 20:29

    厌学是现在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不光是那些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厌学,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厌学,很多人看到孩子厌学之后,总是从学习方法上从师生关系上加以引导,但常常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孩子内心的关怀,当孩子内心缺乏学习的愿望,产生恐慌的心态时学什么都是没有用的,教育者首先应该打开自己的心门,然后用自己的心灵去沟通,打开孩子的心灵,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张艳齐 20:33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使用他们的想象力,好奇心和他们满脑子的问号,去主动探索这个世界,我们要为他们获得认认识这个世界的有意义的学习经验

    徐海彬 20:34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班风和校风的形成。班级是由一个个的学生组成的,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比如:破窗效应在一幢建筑物里,若有一扇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却没有人去做任何的处置,很快就会再破第二块、第三块。当达到一定数量之后,破坏的速度更会呈倍速上升。这一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破窗效应”。心理学家关注的是玻璃破坏到多少块的时候,破坏的速度明显提升。事情会变好或变坏,往往只是一个关键点的突破而已,“坏”同学多到一定的数量,全班就会快速沦陷;“好”同学增加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班风就会快速地步上正规。

    很多班主任感叹说以前的学生好带,现在的学生不好带。这个现象其实也可以用破窗效应来加以解释。过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诱惑比较少,想读书的同学在班级里占多数。当老师把注意力放在想读书的这些学生身上的时候,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了多数学生的身上,这种关注促进了正向破窗效应的形成,班级里那些不想读书的孩子也给带动了起来。而现在,家庭和社会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社会上方方面面的诱惑又是如此之多,使得很多学生内心里并不想读书。当班主任还是用老方法将注意力放在内心里想读书的人身上的时候,关注的自然是少数人。这种关注还有可能导致负向的破窗效应的形成,致使更多的人不想学习。若出现了这种情况,带班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自我实现预言个人对他人所形成的想法,会影响他人的行为,最后导致他人的表现符合开始预期的态度和行为,就好像印证了原先的预言一样。这样的现象称之为自我实现预言。

    胡瑞燕 20:36

    面对学生,我们也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身心成长,有时候也需要做到“无动于衷”。在学习、生活、成长路上,每个人都要有所经历,谁也不能代替谁,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作为教师,在学生成长和知识的路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不断的指引、引领、示范,与学生一起走在成长路上,让学生一路与我们快乐前行。

    张艳齐 20:37

    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真的特别重要,学生会变好或者变坏都取决于一个关键点的突破,坏同学多到一定的数量,全班就会快速沦陷,好同学增加到一定的数量之后,班风就会快速的路上正规。班级学生成为什么样子,取决于老师的关注点在哪?关注爱读书的孩子,班级爱读书的孩子就比较多。换言之,班主任的关注点在哪,你的班级就向哪发展。

    杜秀萍 20:41

    在本书的第二辑,作者从心理学角度说明了各个年龄段孩子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规律,这提醒不懂规律盲目施教的家长和老师尊重生命成长的节奏和学习的规律,让孩子免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殇。

    申万花 20:43

    陶行知说lI从前的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揍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如果让教的法子自然根据学的法子。那时先生就费力少而成功多。学生方面也就能够乐学了。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就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来设计的一个具体体现。

    杜秀萍 20:44

    本书作者站在了学生长期发展的角度,定位教育的目的,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反思。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老师其实没有教育目的,完全是按照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来定位自己的教育教学,随波逐流,更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学生的一些天性在世俗的教育中被扼杀。

    谷晓静 20:49

    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郭巧娜 20:51

    只有推动人类发展信念的学校才是真正的学校。这种学校具有如下的特征: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课程具有弹性、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理解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允许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某些项目获得成就感之后,将学习的模式复制到他们不熟悉的项目上,持续发展他们的学习;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未来,也要关注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以快乐作为学生发展的底线。

    张艳齐 20:52

    以前总是觉得理论知识相比较实际经验而言是空洞的,不真实,距离我太远,专业书籍读与不读都不会影响我的教学,不能影响自己管理学生、管理好班级,其实自己在教学中已经有很多的无助,自己处在“习得无助”中,却像孩子一样推卸责任,说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一茬不如一茬的说法欺骗自己,其实是孩子们随着时代进步了而我还停留在原地打转,认真读了这本书,真的让自己的教育路明亮起来了。

    谷晓静 20:54

    破窗效应,我觉得和我们所说的头羊效应有共同之处。比如我们学生入校时,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在正常行走,这时出现一个孩子跑着进校园,其他正常行走的孩子就会纷纷跟着跑起来。

    郭巧娜 20:54

    评价学生采取的是自比的方式,每个同学都和自己比,以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相比较。评量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记录每一位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真实学

    习经验,包括学生所说的话、所画的图、所写的文字、体验过的感受、唱过的曲、实验过的项目和思考的方向、展现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有意义的才华。和学业成就信念注重量化资料的积累不,人类发展信念最重视质性的资料,也就是在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下,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作为。

    谷晓静 20:56

    教育即生长,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我们用平静的心态对待学生成长的不足甚至错误。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做一个为花儿提供养分、静待花儿开放、耐心等待、平静等待,尊重规律、用心育人,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花园里才能繁花似锦!

    张朝干 20:59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树立起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热爱本职、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而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师的崇高责任,要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和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探索新时代的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因此,在常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切忌“填鸭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促进教学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张艳齐 21:02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读书交流该说再见了,虽然大家意犹未尽,我们还是要说结束,让我们把想说的放到下一次的交流活动中,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发言,亲们,晚安!做个好梦!

    本次参加交流人员名单:

    申万花  郑现春  龙利苹

    张艳齐  胡姜宁 周士滑

    谷晓静 胡瑞燕  左敏 

    杜秀萍  李伟  卜祥进

    徐海斌  柴建达  宋相霞 

    杨森伟  张朝干    郭巧娜

    2019年10月31日

    英民小学管理人员读书交流《让教育更明亮》第二辑《育人的规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民小学管理人员读书交流《让教育更明亮》第二辑《育人的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hx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