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晚上我看了一部日本的电影,名字叫做《告白》。
里面有个小男孩A,受到男孩B的挑衅,他俩合伙把老师的女儿杀死。男孩B刚开始只是想着用他研究的新武器玩玩,这是一个防盗钱包,只要有人私自打开就会触电受伤,他俩偷偷买了女孩心心念念的兔子包包,殊不知这已经是他们改装完成的。
“这是老师……你妈妈要我们带给你的礼物。”俩男孩单纯地笑着,谁也看不出这笑容背后藏着世人无法预见的邪恶。
小女孩开心极了,迫不及待打开了那个包包,如所他们期望的女孩掉入了这个陷阱。
女孩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她陷入了昏迷。俩男孩戳戳她,没有反应,他们慌了,于是他俩商量着准备把女孩丢到后面的游泳池来掩饰他们的罪行。
“她应该死了,你收拾一下吧”男孩B要A来处理,于是自己就先离开了。
A抱着女孩,向那冰冷的池水一步一步逼近,他的手颤抖着,心里却是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欣喜和刺激,他望着女孩····
“救救我,求求你了”。这时女孩醒了,艰难地发出了微弱的声音。
男孩A愣住了,脑海里一瞬间闪过许许多多被在学校被欺负的片段,他心里想着:“我才是真正把她杀死的人,我才是最强的”,于是他用力一扔,女孩被丢入了黑夜那一潭永远醒不过来的池水中。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们就如往常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直到某天午餐时分,大家吃饱喝足了以后。老师沉默地走了进来,大家依旧吵吵难闹,纸团被丢来丢去。
老师站在讲台上平静地说道:”我女儿死了,我知道是哪两个人把她杀了,你们也知道我丈夫得了艾滋病,我已经把他的血液偷偷注射到你们刚刚喝过的牛奶里了。”
突然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后,大家都震惊了,一阵喧哗,都连忙用手来催吐,想着把刚喝过的牛奶吐出来。
“当然,我只注射了那两个人的牛奶”,老师说。
大家倏地松了口气,左瞧瞧右看看,大家都在心里猜测着。这时男孩B站了起来慌慌张张地冲出了教室。
没过几天,男孩A也因病辍学了,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这之后,老师也辞职了,来了新的班主任,她再三交代新班主任,告诉他要多关心男孩A,多去他家拜访,好让他早日回归校园。新班主任当然也谨遵教诲,时不时带着班里的孩子们去到男孩A的家里。
此时男孩A已然疯了,他窝在房间里不出来,不吃饭,不洗澡,就算母亲送吃的进去也会被他轰出来,他整天疯疯癫癫,头发如杂草一般,脸上就像是刚从煤堆里出来,他的眼神里早已没有了孩童的生机,只有害怕无助和随时可能的爆发。
大家明面上是来慰问男孩A,实际上都是暗地里通过话语、回忆册等等来让A想起自己的罪恶,A的病越来越严重,母亲只要碰了他一下,他都会急急忙忙跑去放肆清洗他的手,房间里乱七八糟,母亲精神已经逼迫得无法忍受了,只好准备杀了儿子以后再随他一起死去。
不过这个计划没有完成,A发现母亲的意图以后,反而杀了母亲·······
看完以后,心里久久无法平静。我对于那个场景已然挥之不去了,以至于夜晚做梦时,梦境里也出现这样一个男孩子,白天里他看起来天真可爱,眼睛里透着光,让人挪不开眼睛,就想这样一直看着他。到了夜晚,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他邪恶,冷漠,做了许多残忍至极的事,以至于你会想这真的是一个孩子吗,他杀害一个无辜的人,可脸上却毫无波澜,就像是完成一个任务或者只是做完了一件平常的事情。
现如今,未成年犯罪的事件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我每每看到心里总是一种揪心的难受,如:13岁男孩反抗母亲管束,半夜偷偷潜入房间将其杀害、还有一名六年级学生趁邻居家妹妹放学跟随其后将其杀害等等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令人心痛的同时大家也在反思,“别忘了他只是个孩子,还小呢,啥都不懂”这是真的吗?信息时代,未成年人对相关法律法规也可有一定了解,倚仗未成年人保护法犯罪的事件越来越多,对未成年人量刑定罪才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绝佳方式,以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学校社会教育也得不断改善,时时关注孩子内心想法和心灵健康,疏通沟通障碍,陪伴他们成长才是根本。
当你忘记这是罪恶时,我也忘记了你是个孩子。
电影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