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月或许怎么也想不到,她口中那句“自古侠女出风尘”的感叹,在红袖阁乃至淮云河畔只有她曾经最鄙视的陈鱼担得起。
陈鱼是淮云河畔最努力、最刻苦的姑娘。她的这份努力常常会遭到读者的讥笑与鄙夷。因为她努力工作的方向,是所有人最鄙视的职业。就像思雅回娘家时,门外那些村妇议论时的闲言碎语“赚的都是卖身钱,谁看的上啊?”
思雅虽在小说里,遭到了村民和家人的嫌弃与鄙夷;但在小说外的读者心里,思雅却是真善美的象征。她和女主云裳一样,是值得读者同情的角色。
小说的第一章回通过罗纤纤的投河而亡,作者安排了三个重要角色。
风韵犹存、遇事镇定的红袖阁掌舵人绿漪。
心直口快、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的吴四丫。
心事重重、身藏故事的官家小姐孟贞儿。
其中对这两个女孩的塑造是通过鲜明对比来呈现的。
吴四丫的一句“可是,姑姑你骂了她”,便将一个心无城府的女孩勾勒了出来。
对于单纯而貌美的女子,人们是恨不起来的。更何况她的行为是以善良打底的,她是为了让一家人不饿死才走了这行。
孟云裳心里默念的一句“饿死是小,失节是大”,便将云裳内心渴望如罗纤纤一般干干净净死去的念头点了出来。
可是,为什么她还活着?一个渴望清白死去却依然坚持活着的女孩,她必然有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而这份苦衷便足以将读者的心都融化了。
读者不能恨四丫,亦不能恨女主,总得有一个恨的出口吧?毕竟她们从事的职业是让人们咬牙切齿鄙夷的行业。而这个恨的出口,就是陈鱼。
就像作者在第一章中介绍书中重要的女性角色时独独忽略了她一样,红袖阁的掌舵人绿姨在培育几个女孩的过程中也常常忽视她。毕竟在这个以色侍人的地方,嫖客更看重的是女子的容貌。若是有才艺傍身则是锦上添花,若是没有也无妨碍。比如艳绝淮河的思雅,即使弹琴像弹棉花,初夜的竞价也能破了秦淮河的记录。
可偏偏陈鱼的相貌,只能说是姿色平平。正是因为这一点,绿姨习惯把她当空气,杜明月亦敢明目张胆的讥笑嘲讽她。在绿姨的眼里,陈鱼的姿色不足以让男人一掷千金、神魂颠倒。即使精心培养,成为日进斗金的名妓可能性也不大。而在杜明月的眼里,这个面黄肌瘦、形似小鬼的小丫头片子,即使长到妙龄芳华,大约也不会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
可是世道偏偏喜欢打世人的脸:你越轻视忽略的人,越有可能成为你的依仗;你觉得没有实力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却偏偏会成为你最大的威胁。
绿姨在教养女孩们时绝不会想到,在她重病缠身的时候,是这个貌不惊人的丫头替她撑起了经营半世的红袖阁。杜明月也不会想到,她口无遮拦的嘲讽给她日后顺利从良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隠患。
人这辈子,越缺什么,就越渴望什么。关于陈鱼的刻苦努力,许多读者都愿意把原因归结为“心机婊子自甘堕落”。可我觉得这样的辱骂,对陈鱼这个人物本身有失公允。
我觉得想要探寻陈鱼努力拼搏、专心做鸡的原因,应当从她的出身说起。关于陈鱼的身世,我的记忆里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陈鱼的家境还不错,可是幼年却亲眼目睹父母家人被杀害。
我觉得这个版本的陈鱼,和云裳一样,都是有故事的女人,甚至她的故事比女主云裳更具有神秘性。毕竟杀害她父母的人是谁?为什么要杀她全家?陈鱼长大后会不会复仇,怎样复仇?都是需要探索的问题。这样的出身,就使人很能理解陈鱼的心机和努力了。因为她肩负血海深仇,因为她要逼自己活下去,即使牺牲自己、饱受凌辱,也要报仇雪恨。
或许是作者觉得陈鱼的身世太复杂,会分散女主云裳的笔墨和篇幅,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当我第二次读有关陈鱼身世的那章时,陈鱼的身世就变得简单了很多:陈鱼和她的哥哥是流落街头、相依为命的两个小乞丐。冬天寒风呼啸,哥哥为救妹妹把自己外衣盖在妹妹的身上,而活活冻死。孤苦无依、饥寒交迫的小陈鱼为了不被饿死,选择进了红袖阁活下去。
有时我也很疑惑:我不知道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世是作者进行了作品改动,还是我自己出现了记忆偏差,脑补了第一个身世情节。
其实我的记忆有没有出现偏差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二个身世的确比第一个身世更加适合推动情节的发展。
哥哥的悲惨离世,包含了满满的兄长之爱。然而哥哥这种倾尽所有护妹妹周全的爱,令陈鱼感动也令陈鱼绝望。它让陈鱼清醒的认识到:没有物质基础支撑的爱,既不能护自己周全,也不能护自己所爱的人周全。
或许从那一刻起,陈鱼的心底,就将爱彻底抛弃了。她得到过世上最珍贵的爱,可是这份深沉的爱却无法让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生存下去。
于是陈鱼不再相信爱,而是转头将钱视作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只有钱能够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让她相信自己再也不会像哥哥那样冻死、饿死街头了。
或许有读者会说:思雅也穷,也吃不饱穿不暖。可是思雅也没有像陈鱼那样积极主动的出卖自己啊。
不过我要说的是:思雅幼时有父母养育。虽然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却也从来没有经历过差点被饿死、差点被冻死的绝望与无助。因此思雅在成长过程中最缺乏的并不是物质!
那么思雅在成长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爱,来自家人的关爱”。
看到这,可能有读者会问:“你不是说思雅幼时有父母养育吗?怎么这会又说她缺爱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养孩子简单,饿不死就行;可要用心去爱孩子,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
思雅的父亲是一个以打老婆、孩子为能事的泼皮无赖。他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卖入烟花之地,竟然还在女儿梳弄那天,恬不知耻的打听女儿初夜的拍卖价格。这样不顾廉耻、毫无人性的父亲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父爱的滋味。
思雅的母亲常年遭受混蛋丈夫的拳打脚踢。在那个夫为妻纲的古代,她不敢反抗自己的丈夫,却将一腔怨气发泄在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们身上,对孩子们非打即骂。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思雅很难感受到母爱的温柔。
思雅第一次感受到母爱的温柔,大约就是她离开那个家去红袖阁的那天。母亲执意给她煮了三个鸡蛋。这三个鸡蛋,思雅吃了很久。宋妈不理解,说“想吃鸡蛋,让厨房多煮几个就是,何必吃的这么可怜”。宋妈不懂,思雅咀嚼的根本就不是鸡蛋,而是母亲唯一能给予她的微薄母爱。
不幸的是母亲能给予思雅的也只是这三个鸡蛋;剩下的便只剩索取与压榨。纵然逢年过节时,她也多次在家里唠叨过“过年把思雅接回来,吃个团圆饭”这样温情的话,可事实上却并没有做过这样温暖的事。表面上看,慈爱懦弱的她拗不过丈夫和儿子;实际上,她的心里对这个沦落风尘的女儿的爱或多或少也杂糅了些嫌弃与鄙夷。否则她不会只在其他儿女困顿、催促时才来红袖阁一趟!对思雅母亲这样的良家妇女而言,走进红袖阁的门是一种屈辱。可是她不得不去,四丫这辈子已经毁了,其他孩子还得活着,家里的日子还得过下去。因此她每次来红袖阁对思雅的问候都带着三分真心、七分算计。
红袖阁的所有人都能清楚的看穿吴家对思雅赤裸裸的压榨。唯独单纯的思雅不愿意相信,她甚至骄傲的认为自己是家里的大功臣。她帮家里盖了新屋、帮哥哥们娶了媳妇。家里人都对充满感激。她甚至天真的邀请过云裳同她一起回娘家养老。
就像所有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思雅极度渴望得到家人的爱与肯定。可是吴大哥的婚礼,残忍的扯下了思雅自欺欺人的面纱。
思雅第一次成长,就是从吴家出逃那天开始。从那天起,她把自己彻底的从原生家庭里剥离了出来,开始以独立的人格,思考自己的未来。
思雅被爱所伤,也需要被爱所治愈。她渴望家人之间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也为思雅后文为了真心相待的二虎,不惜毁掉自己的美貌埋下了伏笔。
言归正传,我们再说回陈鱼。关于陈鱼,最令读者赞扬的事情,大约就是她从相好的戏子那里拿到了娇娇出轨的肚兜,为救回女主抢到了一个绝佳的砝码。
在这一章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身处底层的女性,在面对强权时为搭救自己的同伴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关于这一章,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平日里时常嫉妒女主的陈鱼,会在女主危难之际,选择出手相助?当时作者给的答案很杂,但我觉得作者的答案很大程度在维护女主的形象。
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在底层中独自摸爬滚打的陈鱼,最能够从内心深处理解这些同为底层女子内在的悲凉。这种理解与共情,在郑娇娇第一次当众扇顾倾城的耳光就已经埋下了。后来,顾倾城被私下暴打、继而从秦淮河畔消失,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陈鱼的心底埋下了恨的种子。她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秦淮河畔姐妹们的竞争是多么的悲凉与可笑。在权贵面前,她们只是可以被随意捏死的小蚂蚁。
因此当一个可以向权贵发起抗争的机会摆在她面前时,她勇敢举起了自己手中的武器。那件肚兜,不仅是她解救云裳的凭证,也是她对压迫自己的阶层最放肆的嘲讽。
后记:
前年追看小说《云裳传》时,这篇就构思的差不多了,一直懒的未写完,今天从草稿箱里翻出来便补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