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散文
第三季 我们,又见五台山

第三季 我们,又见五台山

作者: 李香山v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00:04 被阅读6次

    来时一份思念,

    归去仍是少年。

    当“诗和远方”即在眼前,

    “又见”唤醒了我们内心的喜悦,

    她就那么潜藏着,不离不弃,

    迈开腿,走出去,

    于是各自欢喜。

    我是毛文琳,我们又见五台山。

        《我们》第三季

              又见五台山

              又见即是观,五台即自在。

    我们又见五台山静心之旅 点击此链接

                    又见五台山
        (一)龙泉寺与竹林寺

    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夜晚,抬头已是午夜时分,从窗外望去,热闹的街市是满目满眼的灯火辉煌。

    我不知道,在这个不算大的城市里,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为自己、亲人、朋友,在拼那一丝希望,那一份执着。天道酬勤,活在当下,努力了,不问结果,每天都充实面对,一天一点收获,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忽然间,脑海闪过一个地方,遥想着属于自己的那个“诗和远方”——此时,寒冬时节,那份只属于那里的清凉,那份只属于那里的烟火,那份只属于那里的万籁回归宁静。

    五台山,位于太行山北端,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和黄庙共处的道场,头顶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等多个头衔。

    五台山古称紫府山,也做五峰山道场,因峰顶平坦开阔故称五台山。有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古时,紫府山远观紫气萦绕,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据《清凉山志》载,文殊菩萨初来中国,便居住在玄贞观内的石盆洞中;现仍存文殊菩萨洗澡之所,便在此处。

    多数说法,佛教传入五台山,始自东汉,中兴于北魏(南北朝),繁盛于隋唐。北魏孝文帝曾大规模扩建大孚灵鹫寺,也就是现在的显通寺,是中国最早的寺院;至盛唐时,寺院达三百余所,修行僧众三千多人,位列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

    除了大家所知的诸如显通寺、殊像寺、菩萨顶、南山寺、普化寺、碧山寺、塔院寺等等,还有很多居于深山之中的如,竹林寺、龙泉寺、吉祥寺等,后面将一一为大家介绍。

    因此,春夏秋冬四季,五台山作为重要的佛教文化旅游胜地,都是人声鼎沸的。也许很少人见过,游人散去后神秘幽静的清凉胜地。

    五台山我们来过多次,偶然一次的机会在台怀镇南的山麓中,偶遇龙泉寺,彼时龙泉寺大兴土木,在山基处避着密林,扩建了山门和一方平台。

    龙泉寺建于宋代,历经修复扩建,现存多为民国时期修复之作。故多有石雕作品。龙泉寺石雕精美,结构严谨,栩栩如生。在五台山众寺院中颇为少有。

    听老人讲,这里有一处山涧,泉水甚是甘甜,传说是夕时文殊菩萨将作恶的九条小龙镇压在山涧井中,并建寺感化,此寺因此得名龙泉。彼时,游人如织,为了安全方便,龙泉洞中有一老僧,盘膝坐于水井边上, 为众人分舀。而今,老僧不知去向,山涧水井依然,任我们自行取用。此行我们早早备好了茶具,合着午后的暖阳,焚香祝祷,默录经文,活化时光的仪式感,暂时放下人间的喧嚣,体味诗和远方的悠然。

    继续往山里,寻着公路,还有一处名为竹林寺的寺院。

    竹林寺始建于唐代,院中有明朝弘治年间修筑一座八角形阁楼式的舍利塔。这是一座砖塔,各层各角有18个风铃,合着山风发出悦耳玲珑。

    竹林寺近年不多扩建修整,现在已经基本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扩建后的寺院中集成很多大同的寺园特点。比如在二层正殿后,修有石窟,法相魏巍庄严。三层平台上的大雄宝殿,恍若华严寺大雄宝殿的孪生兄弟甚是宏大。至于其中缘由虽然不知,但是能在灵台方寸之地,看到家乡的某些身影,也是一种神奇的缘分。

    此外竹林寺也是一座中日文化交流的寺院。早在唐朝,就有日本天台宗的高僧来唐求取佛法,并立“圆仁慈觉大师御研钻之灵迹”汉白玉石碑一通,以示纪念。

        三百寺院不可能一次走完,那些在山中的隐迹,我们会逐一解开,反正,工作很枯燥,说不定哪天我们又想念这里,也就一个周末,逃离烟火,还生活以清净。

    第三季 我们,又见五台山 公众号链接

    又见五台山配音版


    又见五台山纯音乐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三季 我们,又见五台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lt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