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欲速则不达,但你不得不加速
欲速则不达,只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标。
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难慢下来。虽然速度快了,但实现目标的时间却越来越长,甚至可能实现不了。
有学生和我吐槽,学得太快、太多接受不了。没办法,大家都在卷,学校也不得不卷。
外界在加速,内心也不甘落后。
以前遇到一个初三的孩子,中考前每天都做一份数学试卷。我从未见过有这么拼的学生。后来中考数学考得很不好。
我能够感受到这个孩子的挣扎,有时自己心里感觉累了,但仍然把自己放到书桌前,把笔放到手里,把手放到卷子上开始做题。心力早已消耗殆尽,支撑着学习去的力量,或许是信念,或许是无助。知道这样做没什么效果,但是又不肯舍弃这个方法。每天看到一份答完的试卷,心里很畅快。
这是真努力,我不想把这样的努力称之为假努力。只不过在努力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方向。
我们还没有好好享受努力的成果,就急急忙忙投身于下一个工作和学习中。
2️⃣ 急功近利,与目标渐行渐远
有时你越着急,就越难达成目标。
比如你着急搬东西,一下子般很多,结果拿不稳掉一地。比如你着急提升成绩,每天学习到凌晨3点,结果考试时脑子转不动。比如你着急谈成合作,结果催得对方不高兴,结果谈崩。
我发现提升速度这件事,不能着急。不是说你一着急、你一专注,做事的速度和效率就能立马提升。
骗子就会抓住这个人性的弱点,有些人想要来钱快,反倒被骗走十几万。
这不就矛盾了吗?这不就是个无解的问题了吗?
周围在内卷,速度在加快,然而欲速则不达,硬要加速,很有可能做得更慢甚至摔地上起不来。
在这样的状态下,没有什么精力去思考其他的事。成长、生活,这些词离自己越来越远。
3️⃣ 慢即是快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就是“慢即是快”。
跑步选手的起跑、车辆的启动,一开始的速度都是从0开始。开始向前运动后,逐渐加速,然后保持。
而我们有时会忽略这个起步的过程,直接让自己进入到高速阶段。希望自己能够像子弹一样,瞬间加速。但其实子弹的加速代价不小,自己的一半要被炸没,另一半还要顶着这个爆炸前行。
一年掌握一项技能,十年就是十个,但总有人一个月就想掌握一项技能,一年掌握十个。结果十年过去了,一项技能都没有掌握。
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你的生活可能不会瞬间变成理想中的样子,但会慢慢向着自己的心中的方向前进。
可如果慢不下来怎么办?心里想去做一件事,可想到这件事后就想立马完成。我也尝试了很多种方法,试过微习惯、试过smart法则、也有用过番茄钟。但事情往往会发展成拖延,心里想要马上完成,但感觉完成这些太困难了,于是就开始了无尽的拖延。
后来想到一个方法,能够让自己避开这个心理陷阱。
4️⃣ 偷偷主动去失败
这个标题信息量有些大,我先来解释一下。
偷偷是指,做这些事只有自己知道,不需要告诉别人,让别人做见证。
主动是指,做这件事以及打算做这件事的人是自己。不能是别人指使自己去做,也不能是自己让别人指使自己去做。
去失败,不是指故意把这件事做不好。比如炒菜,故意把火开到最大,然后眼睁睁看着菜烧糊,不是这样的。
去失败是指,当我们打算做一件事时,觉得自己做不好,然后以这个为期待去做。比如,还是炒菜,做西红柿炒鸡蛋。觉得自己做出来的菜不香,那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做一道不香的西红柿炒鸡蛋。
偷偷主动做一份不香的西红柿炒鸡蛋,是不是心理负担小了很多。我喜欢玩游戏,但只喜欢玩单机,因为无论玩得多么烂,也不会被人评判。
一个曾经你想达成的目标短时间内变得没有压力时,你就会想要去做。除了做一份不香的西红柿炒鸡蛋外,还有出门跑步跑5米,错3道数学题。
这个和微习惯不太一样,虽然都是微行动,但在心理预期和执行策略上存在差异。
微习惯是把一个大目标缩水成小行动,通过完成这些小行动逐步实现大目标。
而“偷偷主动去失败”则是主动降低对自己的期待,以减少心理负担,让行动变得更为轻松和自然而然。尽管看似失败,但实际上是在减小压力的同时,逐渐培养起对行动的自信心和习惯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避免因急功近利导致的焦虑和拖延症。每一次的小失败,都是一次对自我要求的调整和对心态的磨练。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即使是被认为“不香”的西红柿炒鸡蛋,也在不断地接近“香”的标准。想要失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5️⃣ 结语
未来的成功,往往正是从这些看似失败的小步骤开始的。也许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立刻见效,但每一次努力都会让你离目标更近一步。
注意哦,不是努力达成目标,关注点不在“我李目标还有好远”,这会让我们感受到现实和目标的巨大差距,因而产生焦虑。关注点要放在,享受每一次努力带来的渐进性进步。
所以啊,放轻松,不必急于求成,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在逐渐提升速度与能力的同时,也不断调整心态。这样,现实与期待也许不会总是背道而驰,反而会在某个时刻,愈发接近,直至重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