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同事,每次在汇报的时候总是能够稳准狠的抓住老板的痛点,并且基于这个痛点来向老板阐述自己的建议。有一次,在某业务部门转型的过程中,涉及组织能力的变化,她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抓住了其中的核心关键点,向老板建议我们要做几件事情来加速组织转型,满足业务需要。在汇报的时候,她也总是能够说出老板最想听的话,并和老板进行有效的互动,结果是老板欣然同意了,并给了她非常多的资源以便她能够开展这项工作。
我还有一个同事,每次在汇报的时候老板总是在质疑他的建议,要不就是问他这个数据来源于哪里,要不就是打断他的汇报说“这个背景情况我都知道了,你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之类的话,结果关于他的建议总是不被通过。他很是郁闷,慢慢的也不被领导重视,最终提出了离职。
同样的职场上的两个人,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大呢?除了底层的关于核心建议提出的能力以外,在汇报呈现方案给领导的时候,二人之间的差别也是很大的。第一个同事总是能够说出老板想听的话还能和对方互动,而第二个人更像是自顾自汇报已经想好的内容,没有考虑到对方到底想听什么。
那么在汇报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像第一个同事那样呢?
首先,汇报前,确认汇报对象及内容,决定汇报载体
虽然在职场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用PPT的形式去向老板汇报的,但是不同的老板由于风格不一样,并且汇报的内容难易程度不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去想想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更适合的载体。
比如有的老板比较忙,而汇报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好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就不需要直接当面的汇报,可以把我们的核心观点和建议写成邮件的形式请他批复。
但是当我们汇报的内容比较复杂,并且需要各种数据支撑、概念解释和图像说明的时候,就需要用到PPT的报告形式了。
载体是帮助我们呈现观点和信息的,选择出合适的,才是我们获得支持和认可的第一步。
其次,汇报中,要读懂沟通对象。
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以PPT报告的形式向领导呈现我们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涉及到了和领导的互动了。
做方案的目的是满足沟通对象的需求,所以你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留意他们的反应而非全神贯注地盯着你的幻灯片。你要读懂他们的身体语言:如果他们有力地点头,你就不需要再解释细节,应该进入下一想内容,因为他们已经同意你的观点。如果他们盯着某一页幻灯片,你就应该花时间去了解他们的关注点,询问他们的想法。如果他们疑惑地看着幻灯片,你可以放慢讲解速度,询问他们是否有疑问。
相信大多数人在汇报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辛辛苦苦完成的方案和提出的建议,自己觉得特别满意,不希望被别人质疑,所以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完美的,急着把自己的方案和建议推销给对方,感觉对方理所应当的要接受你方案,但是真的是这样的么?如果你稍微关注一下你的汇报对象的话就会发现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下次汇报的时候尝试着关注一下对方的表情是否是全神贯注的跟着你的汇报节奏。
尝试着去读懂沟通对象,能够让我们理解对方在什么地方有疑惑什么地方信息已经非常充足了,这样能够让我们有的放矢地去进行汇报,避免出现该多说的地方没有多说,该少说的地方又多说了的情况。
尝试着去读懂沟通对象,还能够让我们和对方建立很好的联系,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当我们理解了对方并让对方感受到后,对方会觉得被尊重,自然的也会尊重你,这样双方之间的沟通才是良性的。
但是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要读懂沟通对象么?答案是否定的。当这个报告非常重要、你的建议急需对方的认可而对方在职级上又比你高的时候,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的感受就是非常重要的。但当汇报内容本身比较简单不是很复杂的时候,那么我们的汇报相对来说也会比较简单。
怎样才能做到读懂沟通对象呢?首先,在汇报的时候,尝试着跳脱出来,不再仅仅关注你表达什么,更好关注对方关注什么;其次,在汇报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对方的反应,这些反应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还包括语言上的,比如对方用力点头可能说明他的认可,对方皱眉头可能说明他们需要你再解释一下等等。
最后,在汇报结束后要主动寻求批准,推进下一步行动
很多人在汇报结束后,以为这部分工作就结束了,但是想要让方案真正通过并推行下去,还需要延展一步,主动寻求批准,推进下一步行动。
有些时候,在汇报完方案后,领导会主动的说同意你的方案,并建议你结束后去推进相关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当你汇报完方案后,领导可能会说我同意你的方案,然后就没然后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主动的推进你的方案,获得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并引导领导提供相关资源给你,以便进一步开展下一步行动。
说到底,汇报方案的时候,领导也是人,给他一个眼神,让他好好体会,也许他就是那个会对你点头的对的那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