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世纪三部曲》,这些小说自不必去写什么读书笔记,毕竟每个人的观感都不同。
但这本《忏悔录》,实在是太适合写笔记了。
和前文一样,文中所有斜体字皆为引用,括号内为子吟本人的观点。
书名:《忏悔录》(Les Confessions)
作者:让-雅克·卢梭
要读的理由:
用一位朋友的话来说,《忏悔录》属于那种高高放在书架上接了许多年的灰,也不会打开来看的“名著”之一。不得不说,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我也犯了这样浮躁的错误。可是,当我真正打开来看的时候,却发现并非如此。
本书其实在观感上相当易读,之所以被高高地放在名著架上,也许是出于这个名字或者本书在历史上实在太重要的地位。人们会本能地想:历史书里面把它的地位说得那么高,会不会跟某些天书式的哲学书一样?(说的就是你,康德的三大批判。)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本自传。卢梭用相当平常的口吻,讲述了他的一生。我不会说这是怎样的一生,因为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个人的力量终究是在时代的力量面前屈服。(卢梭认为这是苦难的一生,他失去了很多。)这些故事,其实相当地精彩,同时,因为卢梭没有丝毫地隐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除了因为衰老的记忆而忘却的东西,他不会在任何一件事上说谎。),这个故事又具有某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我看来,卢梭写《忏悔录》,并不单单是为了“向腐朽的统治阶级、向政府和教会开炮”(这样标准的文学评论实在是在给作品与读者之间建立隔阂),他通过对自己一生的讲述,只是为了带给大家一些思考。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在不公面前,在腐朽面前,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的想法又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希望后人能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能在对待别人的孩子,能在对待别人的时候,想一想他的作品,进而改变自己的做法,这就足够了。这才是启蒙真正的意义——“启蒙”不仅仅只存在于教科书里,存在于长篇大论的政治家口中,更应该在于人的心中。
《忏悔录》成书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出版于八十年代,在那之后发生了法国大革命,虽未见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但也可以从其成书的年代看到本书的背景。
必看。
读书笔记:
第一章:
上帝啊,把我的无数同类召到我的周围来吧,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丑恶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可鄙而羞愧。让他们每一个人也以同样的真诚把自己的内心呈现在你的宝座前面,然后,看有谁敢于对你说:“我比那人要好!”
1.卢梭出生于日内瓦,父亲是一位钟表匠,母亲是一位牧师的女儿,父亲比较穷而母亲比较富有。(家庭背景,要注意的是和中国古人对待工匠的态度不同,卢梭的父母都是公民,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
2.卢梭的哥哥出生之后,父亲就去了君士坦丁堡成为了御用钟表匠,但他父母的感情很好,母亲因为美貌与智慧拥有一批仰慕者,但她却急切地召回父亲。之后才有了小卢梭。(他视父母为美德的典范,这也让他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
3.出生的时候,母亲因为生下卢梭而死去,他也先天不足。(想起一句话,要想使一个人成为哲学家,只需要给他一个苦难的童年就可以了。)
4.父亲对母亲怀有强烈的思念,在卢梭还只有五六岁的时候,两人就经常通宵达旦地读母亲留下的小说。这对卢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让他从小开始就喜欢古代的名著,这种对古罗马古希腊的热爱,超过了对于当时流行小说的热爱。他朝思暮想着罗马和雅典,可以说是生活在其中伟人们之中。(文学对于小孩子的影响常常会超乎大人的预料,想起我小时候所读的莎翁,父母似乎也会觉得我看不懂,但那些故事早就深入人心了。)
5.卢梭有个比他大七岁的哥哥,家中偏爱幼子,这让哥哥经常挨打,但卢梭很爱的哥哥,会“冲上去抱住他”,防止他挨打。可惜哥哥后来还是离家了,再也没有回来过。卢梭自此成为了独子。虽然哥哥受到了粗暴的对待,但周围的人却都很爱他。
6.姑姑哼唱的小调,让他在四五十年之后仍然难以忘怀。他对于一些歌词早已忘却,但又没有勇气去寻找。
7.美丽的童年因为一件事被打断了。父亲得罪了日内瓦的权贵,不愿意低头而遭到了流放,卢梭与表哥一起被送到了乡下的朗贝尔西埃牧师家中,学习拉丁文等等。
8.这种乡村生活的质朴给了我一个无价之宝,是我敞开心扉寻求友谊。此前,我只有一些高贵但确实想象的情感。(这点深有体会,读书常常让让人变呆,不去接纳这个世界,卢梭的经历给了他从这种不切实际中走出来的机会。)
9.表哥和卢梭的关系极好,步调几乎完全一致,打架争吵的时候也不需要别人劝解,也从未告过对方的状。别人看来这是小孩子的事,但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一生。(想起一些熊孩子的父母,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为所欲为,殊不知一生的烙印早已刻下,哪有那么容易抹去?)
10.出于某种性早熟的缘故,卢梭很喜欢牧师的妹妹朗贝尔西埃小姐,他坦承自己对于这位小姐的肉欲,又坦承自己对于年长女性的某种倾向,他坦承了自己的胆怯,他不敢在心爱的小姐面前表露爱意,他面对爱得发狂的女人,情急不已,眼不能见,耳不能闻,神不守舍,浑身抽搐,可又不敢造次。(这一段非常重要,因为卢梭追求绝对的真实,对他来说这就是心中最大的隐秘,把这些东西说出来之后,再也没有什么能让他胆怯的了。)
11.重要的事件。卢梭在紧挨厨房的房间里独自做功课,放在厨房烤的梳子断掉了,但没有其他人经过,于是大家认为是卢梭干的,他拒不承认。大家看他居然如此胆大,敢于撒谎,于是乎多次盘问、审查,想要以毒攻毒,治好他的孽根,但他到死还是拒不承认,拒绝松口。五十年后,他回忆起这件事,还时对上帝发誓,他是冤枉的,他碰都没有碰过梳子。 可怜的孩子,平日里胆怯、听话,一贯收到温柔、公正、和蔼的对待,却受到了他最敬爱人可怕的处治,这让他聪明、理智的体内,天翻地覆了。这暴力与不公正铭刻在心,让他“活到下辈子也忘记不了”。
12.童年自此结束了。他回忆起与表哥的偷水,牧师种了一棵胡桃树,他和表哥另外种了一棵小树,在两棵树之间“修建”了通路来偷水,这在他看来是扶强助弱的行为,正如他所说“我十岁的时候对光荣的看法就超过三十岁的凯撒了”。(这件事显然和上文所讲的不公正对待有关系。)
13.他和表哥一起回到日内瓦,寄宿在舅舅家中。表哥因为身材被人嘲笑的时候,他冲上人和人对打,后来二人就避开了其他的小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