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字解老子之一:道可道非常道

字解老子之一:道可道非常道

作者: SteveWins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2:31 被阅读0次

王弼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楚简本

無。

帛书甲本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无欲也,以觀其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帛书乙本

乙本與甲本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道

许慎《说文》载:“道,所行道也。”「道」本为会意字,金文两侧是个「行」字,「行」字原表示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的内部有个「人」,表示人在道上行走之意。因此,「道」字本义为「路」,如《史记•陈涉世家》载:“会天大雨,道不通。”「会」是恰巧的意思。由「路」可以引申为「规律」,如《荀子•天论》载:“循道而不贰。”意思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不违背。此外「道」还可以当作动词使用,意为说,讲。如《盐铁论•遵道》载:“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意思是:用非真实的言论来伪饰自己,以扰乱事实;讲过去的事情来破害今天。篇中三个「道」字用法不一,第一个「道」应为名词,即人们习称之道;第二个「道」为动词,是指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为名词,为老子眼中的「道」。

2、恒

帛书《甲》、《乙》中此章内容一致,同作「恒道」「恒名」,王弼本皆作「常道」「常名」。「恒」「常」意同。汉时因避孝文帝刘恒讳,改「恒」字为「常」,足见帛书老子《甲》、《乙》本均抄写于孝文帝之前。许慎《说文》载:“恒,常也。”「恒」原为会意字。甲骨文中间是「月」,上下两条线表示界限,说明月亮永远在一定的范围内容运行,体现永恒之意。「恒」做副词使用,意为经常,常常。如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载:“庸蜀之南,恒雨少日。”庸蜀指四川,意为四川南部经常下雨,很少有太阳。「恒」还可用为形容词,意为永久的,如《孟子•梁惠王上》载:“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意思是说:没有固定的资产却有稳定的思想心境,只有士人才可以做到。

3、名

许慎《说文》载:“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名的本义就是「名字」。「名」本为会意字,甲骨文左边是「口」,右边是「夕」,甲骨文中「月」与「夕」本为同一个字。月黑风高的夜晚,谁也看不见谁,只能自报名字来辨别人。「名」字首先当作名词使用,意为名字,名称,如《庄子•逍遥游》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此处「冥」意思是海。其次「名」还可引申为动词,意为命名,取名。如屈原《离骚》载:“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此处「余」意为我,即:给我取名为正则。三个「名」字用法不尽相同,第一个「名」用作名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为动词,指命名的意思;第三个「名」是名称,是老子眼中「道」的名称。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帛书《甲》、《乙》本「萬物之始」、「萬物之母」,两句均作「萬物」。世传今本多同王弼本,前句作「天地之始」,后句作「萬物之母」。此分歧由来已久,过去虽有争论,但始终未能得到解决。今据帛书《甲》、《乙》本论证,原本两句均作「萬物」,今本前句作「天地」是后人所改,当订正。「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历来有两种句读:一、「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二、「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严遵、王弼用「無名」「有名」作解,前人多循王弼之见。王安石则以「無」「有」为读,「無」,所以名天地之始,「有」,故曰万物之母。「無」「有」是中国哲学本体论和宇宙论中一对重要的概念,始创于老子。笔者居于哲学观点,兹取「無」「有」之说。

1、無

需要注意:王弼本中使用的是简繁体字「無」,而帛书《甲》、《乙》本使用的是简体字「无」。先秦时期,「无」和「亡」两字相通,郭店楚简《老子》中有多处均使用「亡」代替「无」,如:“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失。”许慎在《说文》中没有单独解说「无」字,而只是在「無」字下说:“无,亡也。”表示没有的意思,与「有」相对。如《左传•宣公二年》载:“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次,「无」还可做副词使用,通「勿」「毋」,意为不可、不要。如《孟子•梁惠王上》载:“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意思是:鸡猪狗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繁殖的时机。

2、始

许慎《说文》载:“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意为开端。如《荀子•王制》载:“天地者,生之始也。”意思是:天地始一切生命的开端。

3、母

「母」是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是一个女字加两点,像一个女子跪坐地上给孩子喂奶的样子,中间两点就是乳头。「母」的本义指「母亲」,也可泛指女性长辈。如《诗经•国风•邶风•凯风》载:“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意思是:有七个子女,没有一个能让母亲感到欣慰的。其次,「母」也可引申为「根源」的意思,如《商君书•说民》载:“慈仁,过之母也。”意思是:慈善和仁爱,都是过错的根源。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句的句读方式历来存在争议,一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王弼循此句读。二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司马光、王安石等循此句读。今从帛书《甲》、《乙》本勘校,「欲」后皆有「也」字,足见王弼在「欲」字下断句与帛书同。易顺鼎说:“按《庄子•天下篇》:‘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常無有」即本章的「常無」和「常有」,以「常無」、「常有」为句,自《庄子》已然矣。”王安石说:“道之本出于无,故常无,所以自观其妙。道之用常归于有,故常有,得以自观其徼。”根据笔者的理解,本章讲形而上之「道」体,而在老子的人生哲学中则认为「有欲」是妨碍认知的,因此「常有欲以观其徼」似乎不太符合老子的认知。所以,笔者倾向于第二种句读,承接上文,以「常無」、「常有」为读。

1、欲

许慎《说文》:“欲,贪欲也。”本意为欲望,贪欲。如《礼记•曲礼上》:“欲不可从。”指:欲望不可放纵。此外,欲还可做副词使用,表示将要的意思,如《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意思是:楚国人将要偷袭宋国。此处,如按上文的第一种句读,「無欲」中的「欲」则属于实词-名词,表示欲望;第二种句读中,「欲以觀其妙」中的「欲」则属于虚词-副词,表示将要的意思。

2、觀

「觀」字是个会意兼行声字。金文中「觀」字左边是猫头鹰之类猛禽的形象,两耳竖立,双目炯炯;右边是「見」字,表示观察。许慎《说文》:“觀,谛视也。从見,雚声。”所谓「谛视」,就是仔细观察的意思。如《周易•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意思是:仰头就观察天空的现象,俯首便细看大地的规律。

3、妙

根据《古代汉语词典》,「妙」多做形容词使用,一表示美妙,美好的意思,如:《战国策•楚策一》:“…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此处「妙音」指美妙的音乐。二表示玄妙,奥妙。如《北史•高允传》载:“天下妙理至多。” 意思是:天下玄妙的道理有很多。老子所言「妙」因理解为玄妙奥妙的意思。

4、徼 jiào

「徼」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为:边界。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南至牂牁为徼。” 牂牁(zāng kē)为地名。「徼」前人有多种解释,如王弼注曰:“徼,归终也。”晏子曰:“徼也者,德之归也。”吴澄说:“徼者,犹言边际之处,孟子所谓端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此句帛书《甲》、《乙》与王弼本断句有所不同,帛书本以四字为一组断句,作「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王弼本作「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其中「两者」究竟指代什么,历来也分歧。河上公注曰:“两者,谓「有欲」、「无欲」也。”王弼注曰:“两者,「始」与「母」也。”范应元注曰:“两者,「常无」与「常有」也。”王安石注曰:“两者,「有」、「无」之道,而同出于道也。”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此两者」指上文「无」和「有」。”

1、玄

许慎《说文》载:“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玄常引申为玄妙深奥的意思。如苏辙《老子解》曰:“凡远而无所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又如范应元注曰:“玄者,深远而不可分别之意。”

2、门

「门」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中上部是一条嵌入门枢的横木,下部很像两扇门的形象。「门」字自古至今皆指房屋门户的本义,如《墨子•号令》:“门常闭。”意思指:门经常关着。此外,「门」还可引申为进出口,如《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洞门甚隘。”意思是:洞的进出口很狭窄。再者,「门」还可以引申为事情的关键或方法,如《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上」指国君,意思是:指导百姓的关键首先在于国君。

陈鼓应今译

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常名。

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创生万物的根源。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照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照道的端倪。

无和有这两者,同一来源而不同名称,都可说是很幽深的。幽深又幽深,是一切奥妙的门径。


参考书目: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16

2、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

3、荆门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文物出版社,2002

4、左民安《细说汉字》中信出版社,2015

5、图解汉字《画说汉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6、王新民《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7、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5


上一篇

字解老子序言:如何与老子对话

相关文章

  • 字解老子之一:道可道非常道

    王弼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

  • 2017-09-26

    道可道非常道 解读《老子》心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 和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爱可爱非常爱,恨可恨非常恨。无恨人心之始,有恨万恶之源。故常无,欲以静其心,常有,欲以砺其意。此两者同出而异用,同...

  • 老子道||雾非雾,花非花

    寥寥五千余字,就把“道”说了一遍,这世间只有老子可以做到。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释义:“道”可以说,...

  • 冷眼看穿,生命之道

    冷眼看穿,生命之道 文/燕赵北羽 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仅六字,惜墨如金。道分可道、不可道也。人之识见,必有...

  • 周老师谈写作(三十一)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细心人看这两句话是不同的,但是粗心人发现不了差别。 许多...

  • 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奇解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正解 道可道,非常道。人的认知能力是有缺陷的,人的五感,视觉触觉嗅觉味...

  • 学习道德经第一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用“道”来表示宇宙大自然、人生的真理实相。这些实相本来没...

  • 《酷说老子》第一章(8)道可道:真理,你只能接近,但无法完全掌握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以致达,但致达之后就不是永恒之道) 1、 “道可道”后面的这个“道”字,一般都被解...

  • 走近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人生在世,需要智慧。 老子认为: “自己虽有才能,却要处于没有才能的地位,这样才能像天下的壑谷一样可包容万物。知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字解老子之一:道可道非常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r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