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大脑好像星空,无数思绪中有无形的力互相牵引着,我们看得到那星星,却看不到自己脑中的思绪。
如果你迷茫、困惑,想做很多事情,又不知从何做起,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时,甚至不知道具体是什么问题的时候,或许想跟人聊聊,听听别人的意见。
实际上,这个问题以及解决他的答案都已经在你的头脑里,不是在别人那里。为什么这样说呢?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你过往的经历、动作和决定。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现在和将来的你用自己的行动。
为什么问题和答案明明在脑中,我却不知道?因为脑中有大量的思绪,这些思绪互相之间有牵扯和联系,将你的问题和答案藏在里面。找不出来。
思绪可视化
咱们要做的,是把脑中混乱的思绪进行梳理,这不能靠想,因为想只会产生更多的思绪。我们要做的是:把**思绪全部可视化 **
根据过往我个人的经验,以及帮助几十个人可视化思绪,最好的方式是:用卡片:
每张卡片上用不超过5-10个字来描述一个想法,写完立刻翻面放到一旁,再写下一张,一直写一直写,不给自己思考的空间,直到大脑一片空白为止。先设定20分钟内至少要写100张。刚开始不知道要写什么的话,可以写接下来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人总是在行动的,发呆也是行动的一种。把发呆写下来也行。只要开始写,就会一直写下去。
为什么用卡片,而不是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
- 卡片是最小单位,不会有心理负担。
- 卡片写完就翻面,你不用联系上下文的关系,看不到前面的内容,可以限制你立刻将这些情绪碎片关联起来,如果看到了,就会不自觉的关联、补全。
- 卡片可以随意移动和堆叠,便于全部写完之后的整理,在不断移动卡片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想法,与我们产生灵感和想法的原理一样。
- 卡片将思绪从脑中抽出来放在眼前以及整理这些思绪这两个步骤分开。
清空先说感觉
写完这些卡片之后,先别急着梳理他们,先想
** 你的感觉是什么?有什么想法?**
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杂乱的思绪也是沉重的,当把他们都从脑中清空之后,那种想要做很多事,但还都没有做的感觉会消失。
** 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将所有的想法都写出来以后,想要什么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不断满足别人的要求,接受着外界的诱惑和信息,注意力不断在分散。真正想要的则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沉底。一直写卡片的过程是专注于自身的过程。写出脑中所有,不断把压在你初心之上的外物一件一件搬开。初心会浮现在你的脑中。
我曾经一直写一直写,写到大脑空白再也写不出来,总共写了242条,这242条指向了几种可能,因为信息不足,先做任何一个,都不知道这个选择是不是对的,对先生和我的未来会有什么影响。242条庞大的杂思让我迷惑,也有好处,在清空他们之后,最想要的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和有智慧的人接触,我也着迷于智慧。而在我目前的智力下,怎么学习、写作和研究,不过还是在我目前的级别之下,难有突破。而为什么选择在离职后没有立刻去新西兰,而是来到北京,就是为了跟有智慧的人接触。在iCourt的一个月,最深切的幸福感来源于里面每个优秀又可爱的人,和他们共事开心。接下来,我要去与众中心五道口,看看全世界阅读量最大的地方,大家都在做什么。”
** 你是否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杨绛说年轻人苦恼的原因多是这个,其实各个年龄层的苦恼都是这个原因吧。
曾经有一个40岁的姐姐跟我说出她的纠结,想做的事情很多,别人也给了她建议,她还是每天过的焦虑,要做的事情都没有做完,身边的事情也忙乱。
我给她一叠卡片,她在写完之后我跟她一起分类,里面有很多的内容是“要做一个好人”、“对身边的人好”、“做一个幸福的人”,“关注健康”等等,这里能看出姐姐是一个善良的人,我喜欢她,然而关于具体的行动不多。跟她一起梳理,其中大多数这样指向个人价值观的内容可以分成一类,她跟我一起将这些内容总结概括成一个角色,然后跟她确认,这是否就是她最想成为的人。
之后,将她写出的卡片中关于工作的内容放在一类,跟她说了关于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这里再后面详细说)。
将她一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放在一类,比如“听音乐”,“学跳舞”,“做健康餐”,“写日记”等等。这些是真正服务于她最想成为的人的内容,根据她现在工作的繁忙程度,我建议她从中选择一项,每天抽出15分钟时间来做这件事情。持续下去,不要停止,那么,至少每天都有一点时间,她在成为她想成为的人。这不是限定时间,而是采用执行意图的方式。如果她躺在床上,觉得累,那么就打开手机,说上一段日记。
从我和这个姐姐的案例中总结出两点:将所有的思绪可视化之后,可以找到你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要成为这样的人,你可以立刻开始的最小行动是什么。之后,这两类没有具体行动导向的卡片,都可以扔掉了,她们只是沉甸甸的负担,对我们的行动没有帮助,扔掉卡片,是一种仪式,虽然你扔掉的是纸质的卡片,这些思绪也会从你的脑中一并消失。
至于跟工作和紧急行动有关的卡片,根据他们是否能帮助你成为真正想成为的那个人来进行删减。是的,这是你会发现,哪些看上去紧急的事情,其实与你的人生无关,是可以放弃的。
用项目管理整理待做的卡片
删减之后有必要做的项目,使用项目管理来删减、扩充和整理。如果这些事务性的事情可以高效完成,便有更多的时间去做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了。我这里所说的“项目”,是指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是行动。而项目,是由行动以及相关的信息组成的。
你写在一张卡片上的思维碎片,可能是一个行动,也可能是一个信息,更有可能是一个项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拆分和组合。所有的项目都服务于你想成为的人,提升你的能力。我们之所以容易行为瘫痪,原因是将一个项目误认为行动。比如,你说,你得去运动啊,不运动不行啊。运动这个词,是一个项目而不是行动。说要去运动,你要先选择做什么运动,搜索都有哪些运动,你喜欢什么运动,接下来搜索在哪里可以开始这项运动,怎么开始不累,需要买哪些衣服等等。一个运动,是由这些行动组成的。因此,把一个项目拆分成行动,给他们加上时间,你会更容易开始,而不是被假想的困难吓跑。
做项目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啊。是为了不断尝试,那些未来可能成为的你。行动之上是项目,项目之上是角色。你的不同角色最终汇总成你想成为的人。在每一个项目里,你是一个角色,比如医生,服务对象是病人或医院领导,而合作伙伴是你的同事。比如吉他手,服务对象是你自己的快乐,而观众是你的合作伙伴,等等,医生未必是一辈子的角色,做医生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专业的人,有职业素养的人等等。医生和吉他手当然可以是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不同角色,但是这些角色汇总起来,会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假如“做一个有趣的人”是你的一生想成为的人的话。
将角色、项目及行动、信息分层,这是整理的过程,整理之后开始执行,再回顾。收集、整理、执行和回顾,这是项目的四步流程(以后另开文章详细写),你也可以查询项目流程PDCA来自己了解。并且将项目分为正在进行的,将来要做的,并在做完一项后拉到已做完那栏,以便定期回顾。(以后另开文章详细写)。
把这类卡片从项目扩充成行动之后,也有了具体的马上可以做的事情,便于接下来的时间安排。
做完上面那些步骤后,一方面,对于事务性的项目,你有了马上可以开始的最小行动,而对于你想成为的人,也有了可以持续下去的最小行动。后者非常重要,持续的做一件事情,用到了刻意练习,以及心流。可以让人持续的幸福。而项目管理来做事务性工作,可以减少工作压力。用这部分节省出来的时间,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可以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意工作。
话说回来,职场人士的迷茫、困惑,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份工作用不到你的创造力。或者,你还没有努力到动用你的创造力。
营造对话的氛围
跟自己对话难么?难,外面的诱惑那么多,你又不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还有个原因,在对话的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新的想法和输出。我们需要倾听的人。最近看的几本书《创新的本质》、《创造力:创新的科学》、《创作心理学:创新与心流》,都在强调人和人之间营造的创造的场。我在i时代效能时带大家用奇妙清单APP来实现思维可视化和整理,又或者在706青年空间和小伙伴一对一交流时让他们用卡片来可视化和整理,都是在提供这样的一个场。你可以来找我,在共同建立的场里面完成以上内容。也可以假想正在与我对话,构建这个场。
思维可视化和整理,目的是为了找到你想成为的人,找到实现你想成为的人需要的最小行动, 找到你人生中核心的几个角色,找到持续的内在动力。这件事我想了很久,也实践多次,今日终于成文,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来实现和自己的对话。完成上面的内容需要一个半小时的专心时间。因此,如果继续在706青年空间遇到有此困惑的人,我会跟他/她确认接下来是否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专心做这件事情,或再约时间。
“完成上面的内容需要的工具只需要卡片和笔。在我的住处,我随时准备着卡片、笔、一块小白板以及白板笔。白板用来整理思路,也是卡片的一种形式。
最后,将你的感悟写在卡片上,或者写在微信上,或者发给朋友,发给我,或者在这篇文章下面留言,让我知道你想成为的人。这样的发布, 会让你的整个动作形成闭环。
未来有多种可能,成为可能的你。有了新的进展,也要告诉我哦。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下面留言给我吧。
P.S. 我在学习阳志平老师,文中的数个词汇来自于他的文章,已经放了链接,建议阅读他的博客,相信你也会受到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