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学习谈写作散文
没有足够的积累,长篇小说很难持续推进下去!

没有足够的积累,长篇小说很难持续推进下去!

作者: 河南妞 | 来源:发表于2023-08-01 11:55 被阅读0次

练习了十几部系列文之后,我也试着写长篇小说,第一部《逆袭》推进还算顺利,主人公有原型,又把曾经看过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的写作手法拿来借鉴。

在往前推进故事情节的过程中,虚实结合,把现实中两个人的故事柔和在一起,最后结局给了美化——结局比较圆满。

本来计划50个章节,12万字就能收尾,可是写着写着,过往中的细枝末节慢慢呈现出来,往往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要用几章来完成。到最后收尾的时候,已经推进到了96章节,加上序言和后记,竟然啰嗦到了23万字,这是我动笔前没有想到的。

第一部长篇小说(勉为其难说成小说)顺利完成后,给我很大的鼓舞,毕竟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写完后我没有做任何修改,甚至都不愿意再多看一眼,主人公的形象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好多天,无法自拔。

不去修改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码出的内容就是我当时的最高水平,再怎么修改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与其费心思修改,不如先放一下沉淀沉淀,再继续写新篇。

只要开新篇,我的思绪就在兴奋之中,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军垦岁月》就动笔了。

在兵团生活了三十多年,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都是兵团一代或者二代,我想当然地认为写《军垦岁月》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

前面写过军垦系列《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一个章节代表一类人,十几个章节描述了军垦一代的组成部分。

同样的手法写了《军垦二代现状》,二代人的组成,不但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还有跟随亲戚的外地人,也有通过婚姻而来的外地女性等等人物,都出现在我的作品里。

而现实生活中,上海支边青年在兵团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身边就有一大批上海知青,有的在八十年代调回上海工作的;也有退休以后回上海定居的;也有因为种种原因留在本地坚守初心的。

无论哪种生存方式,上海知青们有一个共同的现象,每家都有一个子女在生孩生活,注定留在本地的上海知青们和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我在书写《军垦岁月》的时候,以几个不同原因从上海到兵团支边的知青事迹推进故事情节,刚开始还算顺利,写到第15章政策允许知青一个子女回上海落户的时候,我卡壳了——那一段历史我是陌生的。

于是我暂时停下了写作,去阅读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梁晓声的《知青》和大米的《小巷人家》成为了我的阅读对象。

《知青》详尽地描述了上海、北京和哈尔滨本地年轻人在北大荒的岁月,在书中我第一次明白了插队和在兵团当战士的区别:

到兵团的不但要根红苗正,前三年像军人一样拿津贴、发放军装,三年后转正,和老战士一样每个月拿几十元的工资,虽然劳动强度比较大,但是待遇相当不错。

而到农村插队的知青,待遇和当地农民一样,过大集体生活,每天和农民一样出工干活挣工分,年底决算按照公分的多少分红。

兵团战士和插队知青的区别搞清楚以后,我开始啃《小巷人家》了。

这本书描述了苏州棉纺织厂两户人家住在一个小院里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一些事情,庄家夫妇都是纺织厂的职工,女主在生产车间,男主是子弟学校的老师,夫妻俩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非常上心。孩子不负众望,一个考上了同济建筑系,一个考上了上海交大的经济系。

另一家呢?女主是车间工人,男女是另一家机械厂的工程师,科班出身肩负着技术重任,独生儿子调皮古怪。后来改革春风吹到基层的时候,工程师率先一步打破自己的铁饭碗到广州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并把儿子转学到广州,利用地域差异,儿子也考上上海一所不错的大学。

后来毕业生就业打破了传统的分配制度,开始了双向选择。

八十年代末期,浦东开发;

九十年代初,上海365万平米片区危房改造,百万市民大动迁,去向是浦东或者市郊,补偿一般。

这些知识,为我继续推进《军垦岁月》上海知青子女们回上海定居、就业提供了帮助,以后的故事情节才能顺利推进。

走过那一段,目前《军垦岁月》已经顺利推进到了第33章。

由此,我感觉到:

写作就像建设大楼一样,即便地基再牢固,水泥、砖块也到位,如果沙子水泥等不能及时弥补上来,依然会影响工程进度。

写作如果没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写点短文、或者故事还能应付,真的推进长篇小说真的困难。

那些名家写作名篇不在我的讨论范围,我熟悉的作者中那些文字爱好者一定都有丰富的积累,否者不可能那么顺利推进长篇系列,比如:

@从容小主,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选修新闻专业,这些年名家作品能少阅读吗?要不然情感系列、武打、玄幻等系列作品手到擒来,几年时间就写出几十部长篇小说的船队,目前遍地开花;

@莫美橙,三部40万字的情感小说顺利签约番茄平台,这功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练成的;

@快乐人生老陈,诗词解析已经更新到几十万字,我一直追更他的作品,而且还把他的作品和《十点读书》等文化平台相比较,一点也不输给他们。这功底,没有长期的摸索积累,能有这样的成果吗?

@宴会说,总觉得他是一个被工作耽误的作价。毕竟他年轻,是事业上的中坚力量,但是他驾驭文字的力量,丝毫不输给工作,动不动万字故事文翩然而出;

@腊梅五朵,她的阅读量在我们群里无人能及,退休的年龄,依然热爱阅读,而且读书面之大,从她的读书笔记分享略见一二,自然她的长篇小说看起来也耐人寻味;

……

我们《1000天打卡不写就出局》的群里,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尝试长篇小说创作,个别人已经存了几部作品,目前这个团队已经走到了200天,还有800天遥远的路程。

常言说:有什么样的师傅就能教出什么样的徒弟!

我们的群主@从容小主自嘲是野路子作者,写长篇小说都是完本后再部大纲,方便出版上架,相信我们群里的长篇小说尝试者大都如此,顺着脑子里的那根主线往前推进故事情节。

800天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相信再经过800天的持续、刻意联系,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都会有所收获。

目前我们正在写长篇小说的文字爱好者,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一边阅读输入、积累素材,一边持续练习长篇小说的写作。

写作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注定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管是前期冲刺,还是保存实力,最后冲刺,耐力是冲刺到最后的前提。

伙伴们,为我们的爱好加油;为我们的目标坚持走下去!

终究会有被“看见”的可能,相信自己的实力,更要给自己信心——我能行!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 辛苦很漫长,再坚持一下

    很多事情依然没有转机,不过自己的一些计划还是在持续推进的。越是没有机遇的时候,越是要坚持默默积累。大概以前亏欠的太...

  • 第三百三十二页,自惭形愧

    有时候自己一个人呆的时候,很难保持高度自律,不够努力的结果很明显,就是没有推进,没有进步,没有正向的积累就会觉得颓...

  • 2022-02-05

    鼓起信心,踏实学习,日积月累,聚沙成塔。滴水穿石。讲究量变和质变的规律。没有足够的量变的积累,很难形成质变的飞跃。...

  • 关于阅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关系甚密,阅读积累即为输入,写作表达则为输出。 输入是输出的前提。没有足够的输入了很难有高质量的输出。 ...

  • 为什么要写作?

    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不讨厌写作。为什么选择写作?因为,写作是要输出内容的,而没有积累很难保持持续输出,这就...

  • 努力脱贫,好发展

    1 积累这个事情,要持续干下去,不管是写作、学习英语,持续下去,这两个技能就会越来越强大。 2 跟之前规划的一样,...

  • 人生没有突然,只有持续不断的积累。

  • 持续推进

    忙忙碌碌又到了月底,感觉一个月好像又白白流逝了,而自己好像依旧没什么进步。 因为自己的不知道懒惰还是拖延症,有好几...

  • 积累的力量

    要问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认为除了机遇外就是积累了,积累的复利是非常大的,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付出,持续不断坚持积累下去...

  • 一点小思考

    聚焦是一种清晰明确后的选择,在一个可以持续的点深挖,从而做到不可替代。 而还没有找到自己明确定位或者没有足够积累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足够的积累,长篇小说很难持续推进下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vy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