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如果你还在期待一个懂你的人?”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3-02-09 14:43 被阅读0次

亲爱的朋友:

你好!

见字如晤。当你点开这封信时,也许你也不曾留意到我的一个小心思,我设置了一个“陷阱”:通过标题,我已经知道了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是的。我是说,如果你还在期待一个懂你的人,那很大概率上你和我一样,是一个孤独的人。

其实,坦白地讲,你真正期待的压根不是一个懂你的人,恰恰相反,你的期待也正是你的恐惧。——你所恐惧的并非别人懂你或不懂你,而是来源自身:你恐惧的是自己不懂自己。

今年年后,我见了一些朋友,也例外的没有见到往年都会见到的朋友。然后,很突然的,我发现和他们在一起交谈,我竟显得有些沉闷,沉闷中带着些许尴尬,尴尬然后彼此沉默着。于是,说着“客套话”,借着酒掩饰自己无话可说的窘迫,还有游戏。是的,例外的,今年我没有再在琐事上纠缠也不与他们纠缠琐事(我所知道的客套话并不多)。也正是这样,我发现:原来我是那样的贫瘠,不仅在思想上更在生活中,也在灵魂深处。

试想一下,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十几年的老同学、铁哥们、小伙伴,突然间变得无话可说了。

不禁感慨万千、唏嘘不已,既感伤也在无名叹息。

忍不住好奇:那些年我们的交谈,谈的都是什么呢?

我还依稀记得一些内容,无非就是一些譬如梦想、追求、赚钱、家庭、任务、婚姻、爱情、责任、自私、自由、独立和孤独等等。现在回头想想,他们对我真的很宽容。我是说,他们并不真的想和我说这些,这一点也是近几年我隐约觉察到的。包括现在的我,其实也不爱讲这些,更不爱听这些。当然,并非说这些不重要,而是说,谈论这些很空泛、空洞且空虚。

要知道,大家真正了解一个人往往是通过对方所经历的事儿,记住的也往往是这些具体的事儿或细节。

没有人喜欢听那些完全插不进话且未曾思考过的,尤其是自己认为与己无关的事儿,不是吗?

可惜的是,过去我并不知道这一点。我是说,那时的自己还充满无限期待、无限好奇,且不知疲倦地在这些空泛的概念里晃悠。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回事儿。这也就导致:每每有人与我交谈,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对方我知道的所有。私以为这也是他们想听到的。

毫无疑问,我太自以为是了。我从不怀疑自己,自然我也就容易代入自己,代入自己继而就容易失察,继而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人和人是不同的。

人和人是不同的,这是孤独的源头吗?不,不是的。

虽然过去我曾这么觉得。我觉得说,“一个人,没有同类”这难道不是一种孤独吗?这种孤独尤其深刻不是吗?可是,仔细想想,过往的经历中,同路人、同行者还是挺多的,而那时真的不孤独吗?兴许,更多的不过是从未思考过孤独,又或忽略过去了而已。

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有过那样的经历,都经历过迁就、忍让、勉强自己的瞬间。或为了继续走下去,不得不自欺欺人;或为了能够继续同行一段路,不得不妥协、屈从;又或为了表面的和谐,按耐住内心的挣扎、矛盾……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又怎么可能是自己想要的呢?

在自己那儿,自己已然否定了自己。

说白了,正视自己才会真正体会到内心深处的孤独。无论是本质的不同又或表面的相似,都不是真的孤独,那是比较出来的结果,而非真正的认识。

希望认识自己,何尝不是这样一条路呢?

越是认识到深处,便越是不敢奢求简单的答案;越是了解自己,便越是不敢说了解他人;越是了解人、人性的复杂,才慢慢体会到自己太过想当然、想简单了。

那么,期待一个懂自己的人呢?

这是个很孩子气的想法,就像小孩子渴望得到关注、认可、重视一样,可谁知道大人是怎么想的呢?小孩子毕竟还没长大,又怎么能够认识到大人所经历的种种,以及这种种背后的意图和动机呢?

所以,还真不是越长大越孤独,而是不得不面对孤独,继而有了对抗孤独的种种方式,通过了解这些方式,我们从而可以轻易得知,我们并没有真正彻底地解决过任何问题,包括孤独。

当然,有人提倡和孤独同行,和它进行和解,与它对话,以及通过种种娱乐排解孤独等等,短时间内确实它们让我们短暂地遗忘了孤独。然而,我要说的是,如果孤独是本来呢?

像基因,像生命,像时间,像空间,像恐惧和欲望,像我们与生俱来的一切和时代所具有的一切,过度的重视只会扭曲我们的认知,如果继续走下去,在这个前提之下走下去,渐行渐远,我们离自己的内心也愈加遥远……如此一来,无论要不要把它当成问题,它已然成为问题。

这就像人生的意义和我们所认为的价值,以及诸多的概念,并非刻意简单化,然后它们就真的会变得简单,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存在的依旧存在,发生的依旧在继续发生着。

想起这些年的经历,尤其记得清楚的是:

在刚出社会时最初的几年里,我沾染上了一些坏毛病,顺杆子往上爬也好,曲意迎合也罢,总之,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去上海的第一年,然后有幸借宿在朋友家,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朋友指出:“你能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啊!”

当时我想,主见是什么呢?我并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在做什么,并且乐此不疲。是的,我只知道在别人说完话之后进行补充,我好像没有任何想要了解的话题,也没有任何想要说的话,更多的我在等待着别人发问,或别人提供话题。

至于后来的几年,我改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曲高和寡也罢,特立独行也罢,总之,我开始各种“杠精”。我拒绝承认任何存在和事实的言论,我绞尽脑汁,我各种反驳、辩论、对抗,总之,我就是不同意,我就是不愿意醒来,我就是不甘愿局限于当下或过去。

再后来,矛盾孕育而生,优柔寡断似乎成为我的性格。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内耗,彼此消解,彼此对抗,彼此纠缠不休。很二元,很分裂,也很茫然。我好像压根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是说,我内心似乎没有任何的倾向性。

这也就导致,我无论做什么决定、选择,我总是在患得患失中迷失,继而无所适从。格格不入。

接下来的日子,我进入了潜修。

修的是什么呢?平常心。

平常心,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然后真正去实践我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我真正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各种挑剔、不满足、怨恨、怯懦、无能、无力……我太在意自己了,这种在意程度简直令我感到羞耻。这种在意还并非是自私的那种,而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和审视自己的觉察,这种觉察几乎动摇和崩溃我的信念。

我是说,我对人的一切,越来越淡漠,越来越凉薄,也越来越漫不经心。这种感觉就像是无心:感情出不来,理性不客观,感性又知性,知性然后孤独,再回归自身呢?索然无味,枯燥且无聊。连我自己也厌倦自己。

就拿“懂自己”进行举例,大概就是一种既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的心理。同理,就像独立,很多人的理解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可如果细究,说白了还是存在借助它物的成分。既然如此,他人或它物,又有何区别呢?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独立在于说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至于怎么得到或得到的途径,是人或物,倒是其次的。总之,君子不器。也就是说,不拘泥于形式而在于本质。

那么,孤独呢?如果它是本来,是理所当然,是本该如此呢?它已然存在,就像所有实际存在的存在,与其与此纠缠不清,倒不如就像人生的意义那般,先假定其无解。

是的,就像孤独不存在那样去生活,等孤独来了才体验孤独。就像有的人懂自己,也有的人不懂自己,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然后不迷失,不沉溺其中,不进行否定,肯定一部分,对一部分存疑。或者说白了,就是打开自己。接纳自己和允许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不孤独的时候有不孤独的生活,孤独的时候有孤独的生活,并且愿意去热爱生活本身。

时隔多日未曾写信,我想说,我并没有销声匿迹,我正在热爱生活。希望你也一样。

朋友,祝好!

谢丹儒

2023年2月10日星期五厦门

相关文章

  • 「信」|“如果你还在期待一个懂你的人?”

    亲爱的朋友: 你好! 见字如晤。当你点开这封信时,也许你也不曾留意到我的一个小心思,我设置了一个“陷阱”:通过标题...

  • 书法临帖第42集

    今天的字如下: 对别人的期待,如果懂你的人,那自然会有回馈。可如果不懂你的人,就千万别指望了,否则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 懂你的人不需要任何解释

    懂你的人,你不说他也懂你,不懂你的人,你说再多他都不会信。 活着,无须让所有人喜欢,只需要让你喜欢的人...

  • 不要为了迎合别人把自己变得那么普通

    “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你,也没必要不停地告诉别人,你是什么样的人,懂你的人自然懂,信你的人自然会信,如果每个...

  • 2022-01-29

    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你,也没必要不停的告诉别人,你是什么样的人,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信你的人自然会信,如果每个...

  • 随笔

    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你;也没有必要不停的告诉别人你是什么样的人。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信你的人自然会信。如果每个...

  • 分享(二)

    没有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你,也没必要不停地告诉别人,你是什么样的人,懂你的人自然会懂,信你的人自然会信。 如果...

  • 2018年7月28日Vae+贴子

    一,你懂的人越多,懂你的人就越少。二,如果能懂一,那么懂你的人已然不多了。

  • 懂你或者不懂你

    懂你的人你一个眼神他便知道你想做什么,不懂你的人即使你把嘴皮子磨破了他也不知道你想做什么。 如果是谈恋爱,懂你或者...

  • 悖论

    懂你的人不需要你多说, 你如果不多说别人怎么懂你; 在乎你的人不舍得你为ta 哭, 在乎你的人最配拥有你的眼泪;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如果你还在期待一个懂你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ixh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