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诵诗经,夜读春秋,字字句句中尽是历史的残酷。
即便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美好的句子,背后也隐藏着战争的白骨。
犹记得高中之时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读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当时只觉韵律悦耳,但当我逐渐了解历史背后的故事之时才发现它是如此的悲凉。
《资治通鉴》第一二六卷:“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燕归,巢于林木。
春秋笔法,步步惊心,从‘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这样赤裸的描写,到后面轻描淡写的说‘春燕归,巢于林木’,于无声处听惊雷,平常的描写中却蕴藏着的是千里无人烟,春日燕子归来之时几无民居可筑巢,只能巢于林木中之景,七字背后是何等悲凉的场面,杀人盈野,赤地千里,十室九空,山河凋敝。
《南齐书·卷二十八·列传第九》:“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
三次北伐三次失败,从盛世繁华到末世悲凉,从夜不闭户到易子相食只是短短数十年之间的变迁,我逐渐能体会到司马光写到‘自是邑里萧条,元嘉之政衰矣’时的彻骨之寒。
其实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这首词,或许后世的人能记得元嘉北伐之人已是寥寥,时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潮流中的一份子,身处其中,却不知道前路在何方,偶尔有超脱者能跳出河流,看一眼前方,却发现未来充满着绝望。
其实遍览史书亦知战争是历史的常态,和平只是偶然。
漫漫历史中,每一次战争兴起,饱受流离之苦的从来都是黎民百姓,人类文明史中竟写满着吃人两字,乱离人不如太平犬,我逐渐的被不可名状的,惨绝人寰的恐惧所包围,为之颤栗与哀鸣。
我从来不相信karma,就像我从来也不相信人性一样。我不想去揣测人性,我不认为每个人都生而善良,有时看着幼儿天真的自私残忍,戏弄小鼠,分尸蟋蟀等,我常常对人类有种不寒而栗之感,亦不知当今和平之世,何日再起干戈,我们仿佛每一步都走在钢丝之上。
不谈过往,就连建国之初那些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也并不是只用一句‘我们走了一些弯路’这样平淡的句子可以弥补的。太多太多的不公平,而这么多年,我们还是没有等到一声对不起。
请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