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经》中厉害的几种思维(三)
逆向思维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中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的思维方式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即要学会从反面看问题。)
老子为什么会具有流传千年的逆向思维智慧?
因为老子从来不关注“有”什么,他只关注“没有”什么?
别人争“名”,你不争;别人夺“利”,你不夺;
别人争强我居弱,你硬我就柔,你居上我就居下,你奢侈我就朴实,你吹牛逼我就实话实讲……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争长那我就做好短;
别人追求一夜暴富,我就慢慢发财,你追求快,我就追求慢⋯
颠倒一下自己以往习惯固有的做法,往往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
对于很多问题,如果能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
这样的逆向思维几乎贯穿整部《道德经》。
1,欲取反与
《道德经》说:“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如果我们想获得,自己就应该要先有所付出。
正如你想要采蜜,首先,就先要建好蜂巢
如果我们做事时,能够多想想,别人为什么会失败?
那么,我们就会避免再走别人的弯道,以规避陷坑;从而,增大成事的机率。
做朋友,亦是同理。
你希望别人成为你的朋友,那么,就请先把别人当作朋友;你自己肯真心交付,才有可能换来真心以对。
2,欲高反下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讲:“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这算是高明的示弱,也是弱者恒强的逆向思维。
所谓雄,是强硬、高大、是胜出;雌则是温婉和顺、谦柔自守。
真正的高人,不会并且也不屑与人争。
因为争强,而徒添无谓麻烦;因为斗狠,而破坏自己的修养,不值得。
正如老子的另一句名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
不争不显,反而更容易赢得贤名,并因此受到尊重。
很多大丈夫,在外面威风赫赫,在柔弱的妻面前,心甘情愿“卑躬屈膝”;张三丰所创太极,也看似绵软无力,却能伤敌于无形!
就像是水的智慧。
水从来不会标榜自己的功德,却因为滋养万物,而不可或缺;水为天下至柔,却能穿过高山、漫过原野;水总是喜欢待在低处,却越低越能积聚容纳。
最后汇百川而成大海,成圣成王!
由此可见,想要向更高处攀登,首先要先学会降低自己的身段和姿态。
3,欲张反敛
《菜根谭》里有句话:“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这与《道德经》第五十八章里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同出一辙。
上天要降祸给某人,一定会先用一点福运来骄纵他。
所以,福运来了,也不必太高兴,还要看他会不会受用。
上天要降福给某人,一定会先用一点灾祸儆戒他。
所以,灾祸来了,也不必太忧愁,还要看他会不会化解。
《道德经》第二十章里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因此,不必太执着一时的得失、成败。
说到底,都不过是没看到事情的另一面而已。
故而,得到好处,不必得意忘形。
失去点什么,也不必太过忧虑。
倒过来想,就是一种顶尖的逆向思维!
在好运气里,低调收敛。
祸殃来临,清心静守;在顺境居安思危,在逆境修心自渡。
惟其如此,方可祸为福用、静候春来。
4,欲强先弱
在大自然中,水最柔弱,但滴水可以穿石;草看似柔嫩小,但狂风过后,许多高大树木枝干折断,而野草则安然无恙。
做人做事也是一样,不要咋咋呼呼,不要到处显摆。
真正的高人,往往才华内蕴,看上去昏昏欲睡实则明察秋毫,知道自己有强大的实力,但却处处低调做人,就如同那最深沉最厚重的溪海,这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处世之道。
2023-04-20 6: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