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孩子的作业题,有多少爸爸妈妈感叹着,幸亏自己毕业得早,要不然小学都不能毕业!这不,最近一道简单的小学数学题,又刷爆了家长们的朋友圈。
一起算算图中的这道小学数学题,
看看您的答案跟正确答案一样不?
家长们开动脑筋都来一试身手,却算出了四种截然不同的答案。不是答案不唯一,而是前三种都是错的。问题就出在家长们大多没留意题干中的多处“陷阱”。
有网友吐槽:“给小学生出题弄这么多小心机和套路有必要吗?现在孩子可真累!”
1
一道题做出四种答案
图中有四个算式,意思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运算前三个算式,从而得出最后一个算式等号后边的数。
“答案为19。”又有人算出了“30”的答案。两人一对算法,前者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不细心。“前边一连串的都是加号,没看清最后一个加号斜着放的,变成了乘号。”
这边好像刚明白点儿,又有人冒出了“20”的答案。
前两种答案的人求教后恍然大悟,原来代表某个数的红色哨子图案在不同算式中是不一样的。在第三个算式中,红色哨子是两个叠加放置的,第四个算式中却只有一个哨子。
正当朋友圈中纷纷感慨这题出得有水平时,有人又提出了新答案:“结果应该是16吧。”
这下大家都有点蒙了,难道还有“小陷阱”没注意到?
给出第四种答案的人提醒到,算式中的小动物图案有的脖子上挂了红哨子,有的没挂。把脖子上的哨子也算在内的话,这道题的结果就是16了。
2
数学题中满是套路
面对这种到处是“坑”的小学数学题,不少早已经脱离校园的成年人直呼“太可怕了,幸亏毕业得早!”
▲网络图。
“教育应该多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题干上设计这么多小心机和小套路等着孩子往坑里跳有意义吗?”一位妈妈说。
另一位妈妈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看了这题之后感慨地说:“看来现在幼儿园经常让家长带着孩子练习‘找不同’的游戏,还真是不白练呀,以后上小学做题还真能用得上呢。”
有孩子上初中的家长感同身受地说:“拿中考来说,有一些出题老师会在学生审题这个环节上设置考查点,题可能孩子们都会,但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拿高分。”
还有网友看了这道题后不禁自我反思:“是我们变笨了,还是我们终于变得正常了。当年我也是高考数学接近满分的人,怎么如今连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对呢?这样的题考查的到底是什么,练习这样的题又有什么用,考出来的分数又能代表什么?”
3
专家:锻炼细致观察的思维
对于这样一些疑问,沈阳市一位资深的数学老师表示,上面提到的是一道很典型的数学题,答案确实是16。在数创大赛等比赛中就有这样的类型。
从数学角度去看这个细节,是整体和局部不同的问题,数学思维中很重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不能因为没有观察到细微的差别,就错认为客观事实不存在,就说这个题出得不好。
这道题其实是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认真地观察。通过细致的观察最终能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此类题对锻炼提升青少年思维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脑袋是不是烧醒了,精神了?
来来来,继续做题!
让小学题与太阳肩并肩!
前一阵很多家长都被这道题虐哭了……
▲图片来源:微博@中国刘杰
看完根本没别的想法,
满脑子都是:
现在的小学生都这么厉害了?!?!
但是让小编觉得更厉害的,
是这位前来解题的网友↓
989+109=1098“要”是进位的,肯定是1,“好”+“要”进位了,那么好只可能8或9,做只可能是0或1,“好”+“好”不是18就是16,那么“事”是6或者8,“事”是6的话+做0或1都不可能满足条件,那么“事”就是8,“事”是8,那么“好”就是9,这样也就得出“做”是0,最后验算989+109=1098
——微博网友@Tinman
一种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是又没怎么听懂的感觉……
但是不得不说,
现在的小学生题目真是越来越让人“崩溃”了,
感觉每道题都是对智商的无情碾压。
1
题目:一个正方形被两条线段分成了4个长方形,这4个长方形周长的和是18分米,请问原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说真的,这可能是最正常的一道题了……
2
???你问谁???
我也很想知道到底有几个!
3
你想解决什么问题?
先把眼前这道题解决了不可以吗?
4
总觉得这是一道音乐题是怎么回事?
5
题目:我在排队,我前面有5个人,我后面的人比前面少2个人,请问,队里一共有几个人?
我不排了还不行吗?!
6
就当它们是一样的吧!
7
还有这种操作:
emmmm......200、300、400,各自赚100?!
好像……没有哪里不对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