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是禅宗的最大特点,也是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尤其是不立文字四字往往让人陷入迷惑!要知道,人之为人最骄傲的就是发明创造了文字,人类历史所以被称为文明史,标志就是文字的出现。如果没有文字教派如何传承?禅宗又为什么要以不立文字为宗?难道文字是毒药难道文字会起反作用?
是的。禅宗就是看到了文字的破坏力。
是的。文字具有破坏力。
每一句说出口的话都是经过发言人思想加工过的,承载着他的理解涂抹了他的色彩。
同样一句话,如果他对这句话理解透彻,就能够让听众听明白,听众明白什么?明白的是言说者的理解和思想。如果他对这句话一知半解,听者就不能理解他说了什么,也就不明白这是句什么话。而这句话,并不因为他们自以为理解与否,自以为解释的清楚与否,而有丝毫改变,这句话它没被转述时是最真实的状态。
所以,同样一句话就有了三重理解:言说者理解后的样子;言说者不太理解的样子;这句话本身。突然想起达利的那幅画《这不是一支烟斗》,原来指向的就是语言的歧义。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既不是自以为理解透彻者的解释,也不是理解不透彻者的解释,这句话就是它没被解释者转述过的样子。
可以说,一句话一旦被解释被转述便已经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因为每个人在转述时都带着自己的理解,为这句话涂上了自我思想的色彩。禅宗担心的就是这种色彩。一个道理,经过第一个人的转述时涂抹一点他的个人色彩,经过第二个人转述时再涂抹一点第二个人的个人色彩,然后第三个人的色彩,第四个人的色彩……其实就是一次次着相……
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它本来的意思本来的样子必然面目全非。终于明白了禅宗为何强调不立文字,为何强调着相的可怕。因为,每一次转述就是一次着相,每一次转述里都掺杂着或多或少的自以为是的妄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