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

作者: 陈奕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4-28 04:37 被阅读0次

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幸福的勇气》:为什么教育的目标是自立?如何在“共同体感觉”的引导下,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获得真正的幸福。

说到幸福,真正身在幸福之中的人往往没有什么感觉。记得大学毕业8年后和闺蜜见面,她追问我:“你幸福吗?”那时候我孩子还小,每天忙着上班,家务,教育孩子,根本无暇去想什么是幸福。

当然,问这个问题的她是感觉自己不幸福的,才会这样问我。几年后,她鼓起勇气离开了那个让她感觉不幸的婚姻,如今我们再见,她不再提起这个关于幸福的话题了,因为,她已经过上了自己幸福的小日子。

到底什么是幸福?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和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了幸福的四要素:总体的幸福感、快乐的性格、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感觉。

而我国的大学者林语堂的描绘更具体,他说:“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想象一下,无论哪一幅画面都透着暖暖的光啊。

这本《幸福的勇气》是《被讨厌的勇气》的姐妹篇,两本书被合称为勇气两部曲。在《被讨厌的勇气》里,青年的身份还是一名图书管理员,他羡慕别人的生活,总是对自己的处境感觉迷惘。他先后五次来和潜心钻研阿德勒心理学的哲人辩论,从认为自己不幸的低迷状态,到感觉有了追寻幸福的勇气而迈进新生活。三年的时光过去了,他到底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幸福呢?

回到现实生活中的青年,为了更好地实践阿德勒的哲学思想,他辞去了一直不太喜欢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到他毕业的初中母校当了一名老师。

可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他遭遇了未曾料想到的挑战,他无法完全按照阿德勒的思想来教育学生,“不批评不表扬”的做法让他的班级一片混乱。

他开始怀疑阿德勒的哲学思想是不是只适合说教,根本不科学。在他彻底放弃之前,还是回到了哲人的小屋,他把苦恼倾倒给哲人,又和哲人进行了一场激烈辩论,《幸福的勇气》就是这一夜谈话的记录,可以说是对阿德勒思想的进一步解读。

在《被讨厌的勇气》那本书里介绍过,本书的两位作者,一个是岸见一郎,一生的时间都在研究阿德勒心理学和柏拉图哲学,他就相当于这本书中的哲人。另一位是古贺史健,他是一名青年作家,擅长对话体的写作。他在本书中就是青年的形象了。

事实是,古贺史健多次专门到京都拜访岸见一郎先生,聆听他对阿德勒心理学的研究见地。他回去后找来阿德勒的系列著作当作“哲学书”又重新读了一遍,带着问题再次造访了岸见一郎先生,并进行了漫长的谈话,主题就是“幸福论”,也就是阿德勒一直探究的“人的幸福是什么?”

这一次的对话涉及教育论、组织论、工作论、社会论以及人生论,一直说到这些论点的根源,就是“爱”和“自立”。

我们在书中也看到,青年急迫地要解决眼前利用阿德勒思想教育失败的问题,但是跟哲人辩论的结果是,他最需要解决的却是自己的成长问题。一个自身成熟,完全自立,懂得爱的人才有可能做好教育工作,他必须有自我改变、自我突破的勇气,也才会真正得到幸福。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第二个重点是:再谈人生课题

第三个重点是:选择爱的人生

01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苦于无法管理好班级的教师,青年大概从来没有想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这种问题。所以当哲人问到他的时候,他先是回答:“这可一言难尽。通过学问钻研知识、培养社会性、成长为富有正义感、身心健康的人······”

其实,阿德勒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一句话,那就是“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人都有追求自由、追求脱离无力而不自由状态之后的“自立”,这是人的一种根本性需求。

所以教育不是“干涉”,而是要“帮助”孩子们自立。

这里的教育者,既包括老师也包括家长。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必须目标明确,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孩子教育成可以自立的人。

可是,目标明确了,究竟该从哪里入手呢?

哲人说:“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尊重。”

青年在这个问题上再一次表示困惑:“就是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尊重领导吗?”

在这本书一开始,这个青年就表现出来那种“被讨厌的勇气”,跟在上一本书里困惑迷茫的样子完全不同,变得很有主意,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言语间,让人隐隐不快:怎么可以对哲人如此没有礼貌地说话?怎么说哲人也算是他的老师吧?他根本不懂得“尊重”嘛。但是哲人根本没有在意,继续耐心地跟他探讨问题。

教育者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以身作则。一个自己都不懂得尊重老师的人,会去尊重学生吗?

当哲人告诉青年:“首先你要对孩子们心怀尊重。一切从这里开始。”

青年诧异反问道:“我?去尊重那些五分钟都安静不了的孩子们?”

哲人引用和阿德勒同时代的为躲避纳粹迫害从德国逃到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弗洛姆的话教育青年:“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孩子们,作为一名家长,也要尊重孩子,这样孩子们才会接纳自我并找回自立的勇气。没有尊重,教育就会始终别别扭扭,无法顺利进行。想想我们在强迫孩子干一件事情的时候,结果是什么样的吧。

最近有一个视频在微信里传播,是榆林一位资深教师,就因为女生学习成绩下滑,又背了一个时尚书包,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连扇女生5个耳光。我看了那个视频,非常心疼那个女生,她还是个乖孩子的,个子比老师都高,但是她哭着没有还手。

评论区里炸了锅,有人说,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长,不用老师道歉,就还给她5个耳光。有人说,这个老师没有人性,枉为人师,应该立刻辞退。

其实,这个老师就是不懂得尊重孩子啊,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老师,是根本不合格的老师。她随意践踏孩子的尊严,严重伤害了孩子纯洁的心灵。

尊重的第一步是关心他人兴趣。这一点,不仅是教育孩子,在职场同事之间,恋人之间,甚至是国际关系中,对“他人兴趣”给予关心都是很重要的一点。

榆林那位老师,不仅是没有尊重,连起码的关心也没有做到。女生为什么背时尚书包?她喜欢什么?如果她真正关心学生到这样地步,根本不会发生这样所谓冲动打人的事情。

说完了“尊重”这个问题,咱们再来说说孩子们的问题行为的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是逐步上升的。所以,教育者要时刻关心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处在哪个阶段,尽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第一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这个阶段很迷惑人,你看到孩子总是努力把事情做好,只是为了获得表扬。这个时候可不能大意,我们要看到问题的背后是,这个孩子只是在做一件可以获得表扬的事情,如果没有表扬就会失去积极性。或者为了让家长满意,考试作弊或者故意伪装。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还是“尊重”,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真正兴趣,并跟他产生共鸣,让他知道,你会随时对他关注,不只是在他做了“好事”的时候才会去关注。在这里用一句诗比较合适,就是“润物细无声”。

第二个阶段是“引起关注”。这里我们又用到了阿德勒的目的论。孩子想得到表扬是为了得到关注,那么如果没有得到表扬,又想得到关注怎么办呢?那就搞破坏。他势必要引起别人注意,哪怕因此挨打,他心里也是得意的,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

朋友有一对双胞胎儿子,老大乖巧听话,平时自然是得到妈妈的偏爱,老二就看起来木讷笨拙,妈妈总是提起他来就叹气。

有一次一家人去逛商场,突然找不到老二了,爸爸妈妈心急火燎,各个角落找过来都没有找到,妈妈已经准备去商场播音室广播了,这个时候老大发现了老二在商场的外面自己闲逛呢。妈妈当然是怒火冲天,质问他找不到家人为什么不知道着急。

其实,这个老二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家人的心呢,看看你们找不到我是否着急。

这个朋友就应该警惕了,孩子已经进入第二个问题阶段了,大人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第三个阶段是“权力争斗”。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我们看到的明显的问题儿童。他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挑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获得特权地位,炫耀自己的“力量”。具体表现就是说脏话,脾气暴躁,行为粗鲁,有的会去抽烟、偷盗,满不在乎地破坏规则。还有的任父母和老师怎么说都拒绝学习,其实他们不是不想学,只是想通过不听话这个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的父母一般会十分恼火,除了训斥,几乎没有办法对付了,可是无论你是恼火还是训斥,都是上了这个孩子的当,他就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呢。

第四个阶段更可怕,那就是“复仇”阶段。

在第三个阶段父母发完火看到也没有用,就想放弃了,不再接招,这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战败了,他要开始进行下一个阶段,要向不认可独一无二的“我”的人复仇,向不爱自己的人复仇。

“既然不爱我,就让你憎恨我吧。”

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自残行为、自闭症行为都是“复仇”的一环。他们通过伤害自己来控诉对方:“看,都是因为你我才变成这样的。”当爱他的人十分担心和心痛的时候,他们会暗自开心,复仇成功了。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直接管教者基本都只能束手无策,因为无论如何应对,都只能使他的复仇行为升级。这种情况下,只能去求助完全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

第五个阶段是“证明无能”。这是比复仇还要麻烦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装傻”。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再简单的课题也不愿意去做。有些孩子看起来就成了神经病。

“我很笨,我什么也学不会,你们都放弃我吧。”

这可真是最让人痛心的阶段了。还好,大多数孩子的问题行为只是处在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权力争斗”阶段,教育者在这个时候的作用巨大。

这一切问题行为的根源,其实就是孩子要找到归属感。也就是“确保自己在共同体中的特别地位。”

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该怎么做呢?

哲人告诉青年:“你应该做的是关注他们的目的,与他们一起思考以后怎么做。”

我们要相信孩子,尊重他们,放手让他自己决定一切。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真那么容易吗?

我们谁不是生怕孩子自己做了错误的决定?

书中哲人举例说:孩子们问你“我可以去朋友那里玩吗?”有的父母会说“当然可以,但是先把作业写完。”或者有的父母直接禁止了孩子去玩,也许出于安全考虑吧。但是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这事你可以自己决定。”

这事真的敢让孩子自己决定吗?我的心里也和青年有着同样的疑问。但是哲人反问道:“你凭什么能够断言只有他们自己的选择会以失败告终,而你为他指出的道路就不会失败?”

是啊,这话问得好。我们都知道,世上有很多条路,我们无论选择走哪一条,都会错过其他条路上的风景。让孩子走他自己想走的路,体验他自己的人生,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才是我们教育者的作用啊。

自立是一个精神问题。即使十岁的孩子也能自立,也有人即使到了五六十岁依然无法自立。扪心自问,你是否已经自立了呢?

以上说的是今天的第一个重点内容: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接下来,我们说说第二个重点内容:再谈人生课题。

这里说“再谈”,是因为在《被讨厌的勇气》那本书里,谈过阿德勒关于人生课题的内容。但是理论归理论,走向社会亲自实践后被碰了一鼻子灰的青年,也根本没有感受到幸福。

哲人指出,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他“一直在逃避由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项构成的人生课题”。

青年把教育学生当成一项专业的、拿报酬的工作,然而哲人说,阿德勒亲身示范了教育者和学生应该是“交友”关系。

三年前,关于人生课题这个话题两个人没有细谈,青年没有真正理解“人生课题”,也没有获得幸福的勇气。

什么是“人生课题”呢?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时必须面对的课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这些课题实际上都是说人际关系的问题。

阿德勒有个关于苦恼的定义:“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那么反过来,“一切快乐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这句话也成立。

那么,工作关系和交友关系有什么不同呢?这一次的再谈,哲人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工作关系是信任关系,而交友关系是信赖关系。他们的区别就是信任和信赖的区别。”

我们在《被讨厌的勇气》那本书里已经知道了信任和信赖的区别,那么再来复习一下吧。

所谓信任,是有条件的相信。就是我不是相信你,而是相信在满足了条件下的你。比如你去银行贷款,银行信任你,是因为你有抵押和担保,银行相信你有偿还能力,这个就是信任。

而信赖,则是无条件的相信。相信的是那个人本身,而不是那些外在的条件。不管你是否信赖我,我都信赖你。

工作关系是有着利害关系的,因为在一起共事而必须保持关系。所以这种关系是信任关系。我们在这个社会上为了生存必须分工,而分工就要求我们互相信任,否则无法协作。

而交友关系的内在动机是“喜欢这个人”,而不是他所拥有的条件,所以这种关系就是信赖关系。能否“信赖”他人与能否尊重他人紧密相关。无论什么样的对象,都可以去“尊重”去“信赖”。这又回到了勇气问题,你是否有勇气信赖他人?

哲人对青年直言不讳:“你之所以一直说无法信赖他人,其实是因为你不能彻底信赖自己。”

青年大呼:“哎呀,这是多么令人不愉快的心理学!”

实话说,当深谈这些人生课题的时候,有几个人可以坦然淡定?仅仅是一个无条件的信赖,有几个人可以做到呢?

说到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阿德勒的经历。他也是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他没有像弗洛伊德一样去思考战争、杀人以及暴力的“原因”,而是去探索“如何能够阻止战争”。他信赖人类,他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改革促进世界和平。

有人问特雷莎修女:“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她回答:“回家之后请善待家人”。阿德勒也是这样认为,如果想让世界远离战争,首先自己必须从争斗中解放出来。

虽然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不认可阿德勒的思想,但是他这种思想让这世界充满了希望。再百年后的这个世界,虽然还有一些地方硝烟弥漫,但是大多数的国家是和平的。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主动信赖他人,信赖这个世界,相信阿德勒的理想终有一天会实现。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二个重点内容:“再谈人生课题”。我们说了人生课题的其中两个,也就是“工作课题”和“交友课题”,我们把第三个课题“爱的课题”单独列出来说,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三个重点内容:选择爱的人生。

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这样定义爱:“爱是明明没有任何保证却依然会发起行动,抱着自己如果爱的话对方心中也一定会产生爱这样的希望,全心全意地自我奉献。”

这句话让我想到“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会幸福。”

这种女人大概就是掌握了爱的真谛,懂得如何去爱的人。阿德勒认为,没有命中注定的爱人,只有自己主动去爱。天天想着如何让别人爱上自己,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去爱。

这个道理很适合讲给那些都市单身贵族。不要每天宅在家里,幻想着那个命中注定的爱人正穿过人群朝自己走来,自己走出去交朋友,搭讪或者给倾慕的人写信。而这样做不过是需要一点勇气。

爱是自立,是成熟,所以,爱非常困难。你有多少勇气去爱,你就能够获得多少幸福。

很喜欢阿德勒那句话:“以“我们”为主语活着。”

在我们相爱以前,你的主语是“你”,我的主语是“我”,而自从我们彼此相爱,你我的主语就都变成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要在一起变成“我们”呢?是为了更幸福的生活。

所以当你想结婚的时候,一定不要因为其他理由,而是“爱这个人的话,自己能够更幸福。”

哈佛大学有一堂很受欢迎的《幸福课》,教授这门课程的泰勒·本·沙哈尔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他指出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所以说,有一个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非常重要,这就是幸福的基础。这也是人的天性需求。

青年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他始终逃避主动去爱。不会爱的人心理自卑,他自己没有也就不会给予,说到底,他是在精神上没有自立的人。因此,他不懂得尊重别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所以在他的教育工作中遇到那么多困难在所难免。

分别的时刻到了,哲人送给青年一句话:“在所有相遇与人际关系中,不断朝着“最佳分别”努力,以便有朝一日分别的时候,可以无憾地说“与这个人相遇、一起度过的日子很对很值得。”

这一夜的辩论当然值得,被哲人分析透彻的青年从苦恼、怀疑、羞辱和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重新获得了爱的勇气,下定了要幸福生活的决心。

一个人解决一件事不难,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也不难,难的是认识自己。

阿德勒说过人生不是登山,也不是一条直线,人生是一个一个瞬间构成的点,这些点就是当下,这些点的轨迹就是我们的命运。命运是由我们的手来创造的。

心理咨询师们一般都有一个三棱柱,它代表我们的心。一面写的是“可恶的他人”,另一面写的是“可怜的自己”。来咨询的人通常都是在控诉那些伤害自己的他人,或者是声泪俱下地倾诉自己有多么不幸。

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会亮出第三面,让咨询者来读,这一面是“以后怎么做?”

走出哲人小屋的青年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那就是:

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04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

首先我们讲到了阿德勒关于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而教育的入口是尊重,以及孩子们的问题行为的五个阶段。一是“称赞的要求”,二是“引起关注”,三是“权力争斗”,四是“复仇”,五是“证明无能”。这五个阶段是循序渐进的,当孩子的问题行为处于前面三个阶段,事情还没有那么严重,家长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还可以纠正。但是到了后面的“复仇”和“证明无能”阶段,对于家长的教诲,孩子基本可以说是油盐不进了,这个时候必须求助于外部的力量。

其次,我们讲到了“人生课题”中的工作和交友课题,工作是信任关系,大家是因为工作才走到了一起,产生了关系,一旦离开工作环境,关系就终止了。而交友是信赖关系,无条件的信赖。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自己也就无法信赖他人。如果只有工作关系而没有交友关系,根本无法获得幸福。

最后,我们讲到了“爱”的课题。爱不是命中注定,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出击,爱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人生的主语要由“我”变成“我们”。

这本书通过青年的再度来访,和哲人的彻夜长谈,重点阐述了阿德勒关于教育的理念,他主张教育者应该和孩子们交朋友,尊重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最终目标是让孩子们成为自立的人。再度深层次地谈了“人生课题”,工作、交友和爱,归根结底是关系问题。

如果说那本《被讨厌的勇气》是幸福地图的话,这本《幸福的勇气》就是幸福攻略。想要得到幸福的你,带上你的勇气和功略,我们一起出发吧。

相关文章

  • 《幸福的勇气》:为何幸福需要勇气?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每个人的兴趣、信仰、生活理念都各不相同,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所有人达成共识,唯独有一件事情例...

  • 幸福的勇气

    标题:幸福的勇气 读书日更Day 310《幸福的勇气》岸见一郎 001 幸福的勇气 弗洛姆说:“爱是一种信念行为,...

  • 幸福的勇气

    p1–36 终于要开始看这一本了。 1. 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2. 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

  • 幸福的勇气

    p37–68 1. 问题行为的五个阶段:称赞的要求、引起注意、权力争斗、复仇、证明无能。 2. 大部分的问题行为仅...

  • 幸福的勇气

    P68–83 今天看的这部分有点不好理解,所以放慢了一些速度,边看边想。 1. 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

  • 幸福的勇气

    p132-150 1. 爱是由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 2. 我们必须追求的不是“我”的幸福也不是“你”的幸福,而是...

  • 幸福的勇气

    p119–132 1. 如果无法爱自己也就无法爱他人,如果不能信赖自己也就无法信赖他人。 爱自己,善待自己,善待...

  • 幸福的勇气

    p152–完结 去爱的勇气,就是变得幸福的勇气。与这个世界和解,善待身边的人,用善良和爱的眼睛去看这个原本就简单的...

  • 幸福的勇气

    她曾遭受过人生各种的不幸与失意,她曾对命运进行过死死的抵抗,她对上天给她安排的一路荆棘愤慨无比,她看看眼前的人和事...

  • 幸福的勇气

    p98–118 这几天每天熬夜看世界杯,给自己放假没有好好看书,今天开始收心了。继续学习阿德勒心理学。 1. 信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dh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