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十天没有写任何东西了。好多次都是打开简书,想着今天该写了,写什么题目呢?这可把我难住了!想了半天,好累,算了吧。其实也可以不写题目的,可又觉得不美,于是就等于给自己找了一个不写的理由,想不起题目,就算了吧!
可我还是没有忘了写的初衷,所以时时感到心不安,仿佛欠了很多账没有还,这种亏欠感时不时折磨着我,让我感到生活的虚无和无趣。
昨天晚上很是犹豫了一阵,因为我莫名其妙对恒恒发飙了,歇斯底里,起因也仅仅是因为他拿着“金箍棒”不小心打到了我的头,突然间我就朝他大吼大叫起来,他被我那高分贝的吼叫吓呆了,随后小声呜咽起来,我不管,继续数落他最近的种种不听话的表现,尤其是看电视上瘾这个问题,真是越说越气,口不择言,恨不得把他和那个破电视一起扔到门外去!想想也真是奇怪,从搬进来那天起,我们看电视的次数屈指可数,大家基本上都是抱着手机再看,可买家电时谁也没有犹豫一下,是不是非要买电视。最终,电视成了孩子一人的电视。一开始,跟孩子约定好,每天看一次,二十分钟,可他总会钻空子,趁你放松警惕时一次次突破底限,由一次变成两次,由二十分钟变成四十分钟。最后,整颗心都被电视拴住。除了作业必须完成,其他任务都是能拖就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看到他这个样子,我也是一忍再忍,直到突破底线,彻底爆发。
还原了整个过程,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我的身上。正是因为我不能坚持原则,一再妥协,才给了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机会,我难道不是在“姑息养奸”吗?
在陪伴孩子方面,我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本来一开始我计划着只要有时间,就亲自接孩子放学,可最近我甚至一周都没有接他一回。看着手头的活还剩一点,就想着反正有爷爷奶奶接呢,我就在学校多忙一会儿吧!可最后的局面就是,孩子回家写完作业,就一头扎进了电视里,奶奶说话他也不听,等我到家,吃完饭,差不多就该让他上床睡觉了,书也没时间看,诗也没有背,如此日复一日。
我清楚地知道,我每天全身心投身工作,并不完全是因为我有多敬业,多无私,而是我已习惯了这种节奏,从早到晚,只做一件事,在一个地方,能省去很多麻烦,而接孩子,需要我在规定的时间从一个频道转换到另一个频道,需要我对自己的工作快速做一个了结,我不喜欢这种催逼带来的压迫感,我更喜欢从从容容结束一天的工作,喜欢这种忙碌一天的充实感。切!
从昨天晚上发生的这一幕中,我似乎也体验到了很多家长吼叫孩子的真实情境,其实正是经常性陪伴缺失才导致的间歇性情绪爆发,我们吼叫的其实不是那个不上进的孩子,而是不负责任的自己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