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9构建社会现实—什么影响着我们对他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9构建社会现实—什么影响着我们对他

作者: 流动的温暖 | 来源:发表于2020-09-29 21:49 被阅读0次

         

    归因

    孩子每次去上幼儿园,都哭,为什么?我们会按照自己的认知对孩子哭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

          认知归因

            归因理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未知的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

            当然,原因是找出来的。比如:别人家种的葡萄,有人这会因为自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会为早上没有完成今天的阅读笔记任务找一个理由。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我们倾向于将他人的行为和不幸归因于他们的人格特质,而不是归因于情境的力量。比如,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懒。而不认为他们不写作业可能是因为外部情境。

          对自己的思维偏差

            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心理学家称为自利偏差。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时,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在竞争的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从而减小他人的成功对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对他人成败的归因,个体均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

          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过分强调个人特质,同时低估情境影响的倾向。当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哭时,我们会更多的归因于孩子爱哭,适应力弱,而忽略了情境的影响因素。在给孩子贴上标签前,多多考虑情境因素 ,有助于避免伤害孩子,引导孩子逐渐适应情境。

          社会认知和印象管理

            社会知觉(=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印象管理策略

          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其常见策略有

          按照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觉察。所以个体往往注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的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同时,通过各种办法自我抬高,让他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特殊的方面很优秀,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个体为了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期待。例如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行为举止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要求,会给人留下一个“好教师”的印象。

          投其所好

            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往往采取自我暴露、附和、献媚施惠等手段,投其所好。

          积极自我评价跨文化研究

            在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中,一个有关自我的深刻问题。是否所有人都在寻求积极的自我评价,也就是说,是否所有人都在努力获得、提升并保持积极的自我概念呢?这是不是人类的基本特性?想一想周围人为了提升自尊所做的事情,为了与众不同而付出的努力,想一想自利偏差和自我肯定,追求积极的自我评价似乎是人类的本性?

            研究者对两种文化背景进行了仔细的探究,以确定习俗与惯例构成的特定社会环境会如何促进并保持与自我评价相关的心态。他们发现,北美人生活的很多方面会使人们过度关注自我,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实体,同时也鼓励人们用积极的方式评价自我,认为自己是特别的、独立的和有资格的。广告、电影歌曲、日记以及当代美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体现了这种社会环境。相比之下,日本文化更强调自我批评。个人评价常常从批评业绩,甚至批评生活方式开始。批评的倾向令人谦卑,因此尽可能地避免了自负。然而批评的目的是以建设性的方式设法改进人们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方式既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又能满足家庭、团队、企业和更大社样的需求。这类研究很重要,它们说明那些看似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本性其实是某些文化所特有的(?)。

          认知归因,原因是被找出来的,合着个体,构建了社会现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39构建社会现实—什么影响着我们对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gs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