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四岁半的儿子跟他冷战了!我笑了一下,问她是什么原因。原来,周六的时候,她的另一个朋友带着女儿来她家里做客。期间小丫头看中了朋友儿子搭好的一片乐高,哭着闹着说要。朋友的儿子死活不给,然后我朋友就教育儿子,叫儿子让给小丫头,还说什么要学孔融让梨。
结果她儿子抱着自己搭好的乐高大哭,然后对我朋友吼了一声:“我不要做孔融,这是我的,我好不容易搭好的,凭什么要让给她?”我朋友说当时她尴尬死,然后问我孩子不懂得分享要怎么办?
其实说真的,要是我的话,我不会把自己孩子的一片乐高从他的手中拿走,尤其是这片乐高是他已经搭好的乐高里的。
试想一下,当你正在读一本书,正好看到最精采的部分,尤其发现谁是凶手的时候,结果,一个人进来把你的书丢到窗外,你怎么想?你会不会发飙?
同样的情境下,你作为一个成年人都会恼羞成怒,凭什么逼迫孩子分享?
“孔融让梨”代表的是一种谦让和分享,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小懂得这个美德,如果孩子说了“不”,在他们看来就是危险的苗头。但是早教专家认为:“孩子只不过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走,孩子太小,价值观还没有成熟,也没有必须谦让的理由,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想法想要去拥有,然后提出了一个不同于家长所期待的答案,其实并没有错。作为家长,也不应该习惯性批判。
其实,孩子天生会分享。当他们满足了,喜欢一个人,就会产生想要跟对方分享的心情。只要大人不要用不以为然的表情说:“不过是蚂蚁,有什麽好大惊小怪的。”他们看到有趣的事情,也会想要跟大人分享;只要大人不说:“恶心死了,咬了一口还要我吃。”他们吃到好吃的东西,也会想要跟大人分享......
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某样东西,也不代表他就不分享其他的东西,孩子自己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就好像我想要送谁什么东西,都是该自己决定与评估,不该是被逼着指定、被逼着非送不可。
分享不是一种行为,更不是一种可逼迫的行为,分享其实就是一种心情,一种想跟特定的人共同拥有一件事物的心情,而心情只能自己感受、自己经历,当试图要教孩子分享的时候,就会如同我朋友犯的错一样,心中想着要教分享,其实是一种抢夺,而孩子学到的,不会是分享,说穿了,那只是打着分享大旗的抢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