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坚持写作第35天。
想说下我们的能力。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却往往在非常时刻(换岗或被裁员)认怂:我到底有什么能力?
1、我是不是成为了温水里的“熟”蛙
温水煮青蛙这样残酷的事实告诉职场人,不奋进会拍死在沙滩上。能原地踏步是万幸,毕竟它是一种“保持”。
你是不是已经成了“熟”蛙?估计你比任何人都清楚。
不到公司裁员,不到事业瓶颈,不到对当下忍无可忍诸如此类的境地,你都不会走出心里的那片舒适区。
显然,你习惯了包裹着“熟透”的蛙皮生活着。
那问题来了:“熟透”的蛙皮人,我们的能力在哪里?
无可厚非的,我们迟早会被某种残酷的现实打败。同时面临着高龄就业风险,年纪越大,换岗成本越高。
是重头开始吗?我们已经力不从心了。
别灰心。曾经从“生”到“熟”的过程是漫长的,说明我们经历了人生的洗涤,只是缺少了对这段经历的梳理。
我们要从两方面入手:心理梳理和现实梳理
谁跳出舒适区时,浑身都是难受的,特别是恐惧感倍增。想想走出去的时候,我们可能面对的场景:会被拒绝会被不理解会沮丧会经济断层。那就问自己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准备好,我们要如何一步步处理这些问题?想必最大的困难就是经济断层和被家人不理解了。
经济断层,从未理财的我们可以借此理财了。拮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程中每一点都是挑战。我们需要在心理上暗示自己可以度过难关。
被家人不理解,我们无需解释,时间会证明一切。隐忍是成长的必修课,我们可以享受一下内心的惊慌失措,再到解决后的会心一笑。
对于现实,我们看清了自己多少?
经历过不少阅历的我们,却已经很久没有和自己对话。
我们的能力在哪里?有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简历无从写起。
那就从身边最小的事开始,我们曾经的工作内容做了什么?或许你做了无数份工作都不知道学到什么所以然来,那就仔细回忆。
“我曾经做过销售,可是业绩非常不好。干了几个月就辞职了。”这样销售的经历,我们有没有总结过失败的原因呢?每一次失败的背后必定有自己的原因。哪怕真的是外部的原因,那也是一种积累。
拿出一张纸:写下你经历过的工作内容和总结,再写下你从中觉得非常顺手的事情,越细致越觉得自己做了非常多的成绩。
你知道吗?每一项内容暗含着一种能力。只是我们没有挖掘出来罢了。
找工作的两大原则
1、无论是什么工作,很多HR看的是你的工作背景。你曾经干过什么?如果有经验的,可以减少培训成本和社会培养。这就是要梳理过往经历的原因。你会发现,曾经的这几年,你总喜欢干着工作某些事情,而这些恰恰成了你身怀的金子。当面试被问及时,就是让金子发光的第一时刻。此时你会充满自信,即便面试失败了对你也不造成什么影响。
2、有过往数据的尽量放数据。感觉很难,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就是前面要你把过往工作内容写得越细致越好的原因,也就是量化。例如:“每天写报告,累计写了50万字。对此我认为....”对这类数据结尾升华,使得过往工作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