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大家都吃过。家里有母亲的就更幸福了,能吃上锅大师做的菜。在饭店里呢,也有专门的厨师来烹饪佳肴。这时,我就突然想起,吃的东西是能影响健康的,菜的做法、材料如果不好,也是会有毛病的。这时是质量的问题,因为菜是要讲究色香味俱全的。当然,也如同人不能缺少吃一样(也就是不能缺少厨师),人的精神也是不可或缺的。
自然而然的,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个“厨师”。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可以传递的,是能相互影响的。或许你的某个行为,某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习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这都是可能发生的。发表自己的文章,出版自己的作品,还有上传自己的视频,不正像不同的厨师在做不同的菜吗?但只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
有些厨师只是在小范围的,而有些则是大宗师式的人物。这些人各自的志向不同,所以努力的方向也不同,自热而然所造成的影响也就不同。当然厨师嘛,有些也是迎合特定人群的口味,瞄准那些人物的喜好,单对单的精心准备,就自然而然的带着把地位、身份渐渐拉高了,水平也就不知不觉中高了起来。之后,就闻名了,就能面向大众了。而有些呢就是先服务大众,为人民大众所喜欢后,才趁势崛起,被特定人物所重视。
在庄周的《庖丁解牛》里面,庖丁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然后明悟,做到了“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最后善刀而藏之。虽说的是杀牛,但万法皆通。这个跟做厨师又是一样的道理。万事万物要合乎规律,只有熟能生巧,任何通往成功的路没有捷径。要做好一件事是要经过精心充分的准备 。就像厨师做菜一样,那食材必须丰富一样。最后到其大成之日,用简单的食材也能做出美味佳肴来。所以这是个由简入繁,再由繁到简的过程。就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最后的看上是山,看水是水。先得经过复杂、繁琐的训练,最后才能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也像茶道一样,过程、步骤很多,初学者往往不耐烦,但当你对流程渐渐熟悉,慢慢的了然于胸时,你的心也就不知不觉中静下来了。于是你举手投足之间就完成了这些繁琐的步骤。这时你就不会觉得过程复杂,步骤繁琐了,因为你已经会了茶道,已经融了进去。做厨师也是这样。我叔叔炒菜就炒的很好。其实这也是年青时候炒多了,练出来的。再加上看了许多相关的书,结合自己的经验。现在能给人家当大厨。这是对厨艺的肯定。
还有做事要花心思,要有耐心,肯下功夫。就拿包饺子来说,家里人比我包的好,我小时也学过。也是不会,然后跟着大人有样学样,把馅夹进饺子皮里,然后包紧。可就是不好看。有时连自己都看不下去。但是不妨碍我吃它。或许是没有认真学,没有认真包吧。也有可能是为了和大人们包的不一样吧。极有可能是我没有包好饺子的天赋吧。
做事就怕认真。以前和奶奶去庙里上香,然后碰上庙里的居士要叠金元宝(用香纸叠)。因为要叠很多,几个人有叠不赢,所以他们就发动“群众”,动员小孩了。就这样,我也上阵了。看着奶奶折了两遍。就把步骤记住了。然后就自己包了。没想到第一次包就成功了。只是包的有些松,也没奶奶的好看。可是,庙里的居士夸我包的好、学得快。这下我的心里就跟吃了蜜一样,之后包的就更认真了。果然在包了几个后,包的很好,自己感觉比奶奶包的都要好。这时,周围又来了几个小孩子。于是,我就得意洋洋的教他们叠金元宝。那天中午吃的比往常要多得多(估计是累到了)。
做厨师,就是认真、细心,然后会创新。这是我的一个老乡讲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厨师。曾经跟师傅学了几个月,然后出师,自己去餐馆当大厨。他说他开始学厨时,就做一些基本的工作,打扫卫生、配菜之类的,慢慢地学习调料,然后再试着炒一些小菜。当口感,味道和看相都有时,就可以炒些比较大的、难的。多练、多总结、多琢磨,就敢炒了、就会炒了。最后出师了,自己得有自己的拿手菜,就是创新。其实这也和写作是差不多的。万法皆通,殊途同归嘛。我可能做不了他那样的厨师,但是想做个精神厨师。不但要做阳春白雪,也要服务下里巴人。但是我知道,一个厨师是不可能会为所有人接受、喜欢,只能是不违本心罢了。尽量争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