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微故事读书志
2017年,这个女孩轰动了世界文坛

2017年,这个女孩轰动了世界文坛

作者: 酷威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8-09-17 00:40 被阅读7次

    文:春眼秋手

    美国“入侵“英国文坛,英国人不干了。

    2017年9月13日,英国布克奖公布了年度入围作品短名单,6本书分别是:

    ●保罗·奥斯特的《4321》

    ●艾米丽•福里德伦德的《软刺》(原名:狼的历史)

    ●乔治·桑德斯的《林肯在中阴界》

    ●莫欣·哈米德的《出走西方》

    ●菲奥娜·莫兹利的《爱尔麦特》

    ●阿莉·史密斯的《秋天》

    这份名单一面世即引发英国哗然,因为六位作家中有三位美国人,即:保罗·奥斯特、艾米丽•福里德伦德和乔治·桑德斯,大家争议的焦点就是,英国最重要的文学奖——布克奖是不是要被“美国化”了啊?!

    尽管有些读者不能接受这一事实,但评审团主席劳拉·扬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国籍不是问题,他们只纠结于这6本书中哪本最好看。说白了,布克奖在乎的并非“英国”小说,而是“英语”小说。

    没想到,艾米丽•福里德伦德《软刺》的首次国际亮相,居然是以美国作家“入侵“英国大奖的”侵略者“形象出现!

    但是这次争议也足以让艾米丽•福里德伦德声名远播,因为她是跟保罗·奥斯特和乔治·桑德斯并驾齐驱了。前者是70岁高龄,久负盛名、一生帅气的老牌作家。后者则是被称为“美国天才怪诞作家”“最好的英语短篇小说家”的资深大叔。

    (三位美国作家及作品)

     “处女作“大战中的赢家

    同样是这届布克奖,艾米丽·福里德伦德和英国作家菲奥娜·莫兹利都凭处女作入围。桑德斯虽然是文坛老将,但《林肯在中阴界》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处女作”。这场别开生面的“处女作”之争,最后花落胡子大叔桑德斯,也算给2017年的世界文坛平添了别样的硝烟和戏剧性。

    除了布克奖短名单,《软刺》其他战绩也是不错。

    ●2017年Goodreads、《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年度推荐小说。

    ●2017年BBC、全美国家广播电台(NPR)最值得关注的小说。

    ●2017年芝加哥公共图书馆年度最佳小说。

    ●2018年神话继续,进入国际笔会文学奖最佳处女作奖短名单。

    ●成功晋身为2017年最受关注小说之一。她的短篇小说集《石弩》亦被提名玛丽麦卡锡文学奖。

    目前《软刺》已引进国内,采用曾翻译过冯内古特《神枪手迪克》一书的刘韶馨老师的译本。由酷威文化出品,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

    热议题材,明媚少女碰撞冰冷世界

    《软刺》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非主流“故事。痛苦大多数时候并非锥心刺骨,而是芒刺在背。

    十四岁少女琳达住在明尼苏达州北部森林的湖边小屋里,她的父母早年曾是嬉皮士,贫穷、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及孤僻的性格,让琳达与周遭格格不入,甚至被同学叫成“怪胎”。

    转机似乎接踵而来,在学校,敏感的琳达察觉到新来的历史老师格里尔森先生内心忐忑不安,暗中帮助了他,而老师也鼓励琳达参加“历史之旅”竞赛,并以《狼的历史》为题做一次演讲。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非同一般。

    另一方面,琳达家附近的小屋搬来一对母子——热情好客的妈妈帕特拉和四岁小男孩保罗。琳达在照顾保罗的过程中,也与他们建立起了温馨的挚友关系。

    正当琳达顺利“融入”人群之时,却发现成人世界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历史老师与女生莉莉匪夷所思的传闻,新邻居家也有骇人听闻的秘密。真与假、善与恶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目睹一切之后,琳达又会用怎样的方式觉醒,并走向自己的未来?

    近年来,以少女为视角,反映和刨析社会问题的文艺作品越来越多,而且关注度持续上升。2018年1月8日,获得第75届金球奖喜剧类最佳电影的《伯德小姐》,就是讲述叛逆女高中生面对一系列青春问题的故事。年初备受关注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更是刺痛了无数读者的泪腺与心房。这些作品之所以发人深省,正是因为明媚少女与冰冷世界的对垒,形成了强烈的强弱对比,引发激烈的人性冲突,以及冲突后带给人们浓度不同的沉痛、刺痛、钝痛和微痛。

    可也正因为如此,无助中的一点坚持,痛苦中的一点坚强,才显得尤其珍贵。

    《软刺》与其他作品不同之处就在于,虽然同样是青春期少女瞥见成人世界的冷灰面孔,同样充满困惑和无力感。但在《软刺》中,琳达并不是当事人,而是见证人。她的经历并不锋利如刀,致人死地。但也足以刺痛少女的情感与认知,驱使她学会重新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

    幸运的是,琳达最终没有被现实击倒,她有机会选择不一样的结局,直面未来。

    好故事让你无法继续对现实充耳不闻

    《软刺》故事采用双主线结构——历史老师格里尔森与女生莉莉,教授利奥与妻子帕特拉。两个故事看似无关,却又血肉相连,因为利奥与帕特拉也曾是师生关系。仿佛同一个故事的两个版本,两对男女互为镜像,映出彼此的过去和未来。作者还为两个故事分别匹配了叫人欲罢不能的悬念。直到最后一刻,诱惑与惩罚,控制与挣脱,才以不可思议的形式摆在读者面前。真遗憾不能剧透!

    除此之外,书中其他元素也都在激烈对抗。少年与成人,女性与男性、个体与群体、法律与道德、想象与现实。难怪媒体会给出这些异彩纷呈又殊途同归的点评。

    《纽约时报》:探讨了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认同的形成,狡黠而充满紧张感,对于情感有着极其精准的描述。

    《洛杉矶时报》:优雅而扣人心弦,自然界的生存与现实界的权力,交相呼应。少女成长背后承载着成人世界的复杂与挣扎。

    《科克斯评论》:这部小说有童话般纯真而又充满神秘的语言与结构,探讨了思想与行动之间道德的灰色地带。

    《金融时报》:福里德伦德是一个兼具古典美和现代性的作家,读她的小说仿佛游走在支离破碎的优雅世界。

    《泰晤士报》:这是一本一流的小说:每一个悬念都像是扎入融雪的冰柱,掷地有声。

    我们对太多事实缄默不语,也许并非因为胆怯,只是无法真正看到全部真相。但好故事就有这种功能,它会让你看到细节,哪怕那些都只是虚构,也会让你无法再继续对现实充耳不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年,这个女孩轰动了世界文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jtc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