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参加樊登读书会线下聚会,我们看的是樊登老师和李开复博士一起聊李博士的新书《AI·未来》。
听完之后,我们几个开始聊起了人工智能,有些朋友觉得人工智能是人类帮手,有些朋友,比如说我就陷入了对被AI支配、替代的恐慌当中。
我本人坚信,人工智能在未来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尝试进入这个领域。
在此撰文讲讲我了解的一些人工智能资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人工智能=人工智障?
那些担心人类会被AI取代的朋友们,你们可以暂时放下心了,因为最近几位大名鼎鼎的“智者”都爆出了丑闻。
首先是IBM的Watson系统。
我出身于医科大学的非医专业,从我浅薄的医学基础来看,很多疾病确实可以用人工智能来诊断。
毕竟把整本《诊断学》输进去、把循证医学案例输进去,让深度学习去发现模式,然后建立模型去匹配数据,诊断准确率要比医学水平参差不齐的人类执业者要靠谱多了。
Waston就是靠着这个卖点,号称对癌症的诊断率高于人类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也是与专家医生的方案高度吻合。
在印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治疗肺癌时,Watson给出的治疗建议96%的情况下与医生的方案相吻合;治疗直肠癌和结肠癌时,与医生建议的吻合率也分别高达93%和81%。
此外,在泰国进行的一项研究中,针对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和胃癌,Watson给出的治疗建议也达到了相似的吻合度。而且,Watson在临床试验中筛选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速度要比人类快78%,将筛查时间从110分钟缩减到了24分钟。
数据来源-Watson治疗癌症准确率超90%,医生该高兴还是难过?
然后爆炸性新闻就传开了!坊间传言IBM Watson健康部门将裁员50%-70%,甚至也有传言说,整个健康部门将被关闭,所有员工要么辞职要么转岗。
这个打击猝不及防,据称IBM已经把Waston系统改用于广告领域。
很多朋友可能会惊讶,这么好的系统,怎么说崩就崩了呢?
技术方面的原因下面会讲到,在此不赘述了。
从伦理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人类医生诊断失误,我们可以告他,吊销他的执照。但是显然对机器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法律去规范TA。
并且就算是99.99%的准确率,不可避免还有0.01%的人会被误诊,在我们全球人口的放大下,这个人数也是非常可观的,医学是一个不允许有任何失误的领域。
所以,对不起,还有再见,Waston医生!
接着是来自银行的智能助理Amelia
而来自银行的Amelia的经历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有点类似于网恋奔现后的见光死。
银行智能柜姐Amelia主要负责帮客户开账户、处理一些银行数据,还有超市智能推销员Fabio主要负责推广和销售超市货物,但他们都惨遭下岗,为何呢?
因为他们虽然在实验室里所向披靡,PR稿里吊炸天,但是一投入实际应用场景,就不够用了,会算错、用户的问题回答不出来、不会推荐产品,非常不合格,只能被请走了。
最后是科大讯飞人工翻译丑闻
科大讯飞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像我就用讯飞的输入法,TA的语音识别真的很准很方便。
去年是科大讯飞的上升年,公司接二连三地推出语音识别、声音复刻、机器翻译、智能医生等高精尖项目,一时之间,风头无二。
然后尴尬的事情就发生了,有同传在知乎吐槽在一次位于上海的大会上,讯飞机器人明明仅担任了朗读者的角色,却居心不良包装成翻译者,窃取人类同传的成果。
尽管讯飞高管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次次洗地,但可以看出讯飞的机器翻译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让人类同传颤抖的地步,想要取代他们,先省省吧~
延伸阅读-科大讯飞AI同传造假?你以为是机器在同传,其实是人工……
所以有人调笑说,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
人工智能就像是创业者和投资人用鼓风机吹出来的大泡泡,落到拥有雪亮眼睛的老百姓手上,就破了。
二、人工智能为什么不行?
就像李博士在新书里讲的,从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人工智能在应用方面还有很多局限性。
第一、机器擅长重复性高的活
如果你和机器人比赛口算、拧螺丝、刷墙这种简单、重复性非常高的活,那肯定是比不上TA的。
第二、海量数据才能造就智能
有心人可能会发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总是相伴被提及。
为什么呢?因为人工智能需要海量数据去训练自己的算法,相当于机器不停地在拿数据去试探、测试,然后不断地纠正自己的算法,最后达到神算子的地步。
所以说数据量越大,机器就越智能。
这个大家平时逛淘宝就会感受到,刚开始淘宝推荐的商品都特别奇怪,一点也不像是自己会买的,但是一个月后,你的心水好物就会反复出现在首页、推送中、活动里,真是太让人难以抗拒了。
这也是导致Waston医生下岗的原因之一。
毕竟,不停地用算法去测试患者有没有患癌症,本来就是件很不道德的事情。
此外,号称可以诊断和治疗疑难杂症的Watson设计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没有想到,患疑难杂症的患者实在太少了,用来训练TA根本不够量,于是Waston宛如智障的结局也就难以避免了。
第三、现有技术仍存在局限
尽管把李世石、柯洁按在地上摩擦的Alpha兄弟非常强大,但是对于跟女孩子们聊天这件事,他们还是直男+智障。
大家可以随意去调戏下微软小冰、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发现他们的智商上下波动得实在有点诡异。
比如说你明明失恋找安慰,TA却答得文不对题,还会莫名其妙发表情包。
但是你让TA推荐歌曲,TA就又像是你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正好就能播你最爱的歌。
然后你随便在谷歌翻译里敲一段英语,让TA翻译成中文,无论是语词选择、语法展示上都有一种非常浓重的拼凑敷衍感,跟《流浪地球》里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和俄国宇航员,用两个耳机即能实现双语无障碍沟通的情形相差甚远。
其实人工智能已经历过多次高峰和低谷。
历史上最大的低谷,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来自数学家詹姆斯·莱特希尔(James Lighthill)对人工智能行业进展发布批评报告之后,这份报告直接导致了美国和英国政府纷纷撤回了对人工智能研发的资助资金。
最近这次狂热主要是因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以往困扰研究者的难题,再加上Alpha兄弟的宣传,直接推高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期望。但可惜的是,人工智能虽然进步了,但还远没有达到终结者的高度。
三、人工智能是帮手还是魔鬼?
Apha Go战胜李世石后,人类就开启了对人工智能恐慌。
其实从现阶段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帮助还大于威胁。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政府视角
前几年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富士康让人伤心的噩耗,园内员工不堪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劳动,选择了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
如今富士康已经尝试引入机器人,毕竟在忍受单调、重复工作,快速、高效地拿到业绩方面,他们可是专家。
此外,在深海、无人区、火场、剧毒化工污染区,机器人和无人机都纷纷大显身手,无需人类以身犯险,就能获得情报,帮助人类完成任务。
探寻“蓝色宝藏” 我国深海机器人获重大突破第二、商人视角
最近几年,我们熟知的美国的餐饮巨头麦当劳、超市巨头沃尔玛纷纷爆出员工罢工。
为什么呢?因为旗下的员工,如配餐员、收银员的工资过低,跟CEO年薪之比是惊人的1:1000。
员工入不敷出的窘境没有引起资本家们的关注,但是频繁罢工确实让他们伤透了脑筋,而奥巴马上台后调整的最低工资更让他们下定决心引进不会罢工的机器人助理。
最近大家都会在肯德基、麦当劳店里看到自助点餐机,相信过不了多久,无人餐厅将会变成现实。
而一直被人取笑“人家搞人工智能,他们只会送外卖”的饿了么也坐不住了,推出了自家的外卖机器人。
有了TA,送餐小哥只需要取餐拿到电梯口,让TA送到你手上就行了,无需担心错过时间而猛爬7楼了。
第三、用户视角
不知道大家炒不炒股,智障如我炒股还是做韭菜的时候多。
基本面、K线、平仓、爆仓是什么?仓储管理吗?
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纳斯达克又是个啥?公司吗?
炒股的风险实在太大了,尤其是我这种数学差、还搞不懂基础知识的人,基本上和炒股绝缘了。
但是等等,这些只懂统计的老美,居然炒股赚钱了,开基金公司还赚钱了,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他们用了智能投顾,让人工智能去抓数据,通过分析,结合你的财富状况、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帮你动态配置投资方案,简直是炒股小白的福音呀~
国内的同花顺、招商银行都有自己的智能投顾,大家可以去围观下。
最近在国内搞得如火如荼的无人超市,如果将雇佣人工成本以优惠的形式发放给客户的话,大妈们也是愿意接受的。
延伸阅读-我有个在物联网公司做高管的朋友,辞职去养小龙虾了……
但是人工智能一定是人类的好帮手吗?
不一定。
首先,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人与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以前你和隔壁家小明的差异在于晚上学习时长、学习方法,去哪所大学读书,去哪个公司上班。
你们之间的差距确实在慢慢拉开,但是经过努力,或许这个差距会缩小。
但在人工智能层面,这将是算法和算法之间的差异,可能你终其一生、甚至好几代,都比不过隔壁拥有高精尖算法和资源的小明了。
也就是说,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大爷的孙子也将永远是你孙子的大爷,阶级跨越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举个例子。
国外一个咨询公司的股票曾经出现过乌龙指,交易员输入价格的时候缩小了10倍,所幸他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快就纠正了。
但就在这短短时间内,使用智能投顾的几家公司已经套利几百万了,而我们人类除非当时正好在刷新,根本来不及发现这样的羊毛。
其次,人类自身价值受到挑战
《未来简史》这本书推荐大家有时间都读一下。
这个讨厌的作者猜想,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很多人类引以为豪的工作将会交给机器来做,因为他们无感情、效率高,而人呢,将会沦为无用阶层。
《纽约时报》则更加残酷,直接用下面的一张封面海报引发人类的恐慌。
甚至有专家预测,未来工厂只需要一个人和一条狗,其他活都交给机器就行。人的作用是操作机器,狗的作用是当人碰机器的时候,咬他~
你可能会觉得上面的猜想是无稽之谈,我们人类又不仅仅只会这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
在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赚钱,当我们老去、退休,却发现生命还没有终结,我们还需要为了明天而继续奋斗,而这个时候社会上已经找不到你的容身之处了。
那时老迈的我们不仅找不到需要技术的工作,因为这些被年轻、聪明、上进的后辈抢走了,也找不到重复、机械性劳动,因为这些又被人工智能抢走了。那时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呢?
类似的情况已经在老龄化比较严重的韩国出现了,大家有空可以看下面的文章,看完让人又难过又焦虑。
最后,我们以为的壁垒将不是壁垒
跟很多朋友聊起人工智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艺术创作、心理咨询将是人类最后的城池。
在此我恐怕又要泼冷水了。
其实人工智能不仅懂艺术,还搞得挺不错的。
不信?那你看看他们画的画~
还不信?那你再看看他们写的诗~
延伸阅读-人工智能写诗竟以假乱真?清华机器人与清华才女央视巅峰对决
说到这,大家的内心是不是受到了波动,别急,我还有杀手锏。
作为一个心理学硕士,我接触过很多心理测量工具,从MMPI,MBTI,到大五人工测试,很早之前心理学家们就在把人格、性格、情感等一系列人类比较抽象的元素转化为数据和模型。
之前心理学的发展非常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数据采集困难、数据量少。
而这些困难将会随着大数据、智能硬件技术的发展而达到改善,然后我们可以用数据给一个个人建立人格模型,从而预测他喜欢吃什么食物,想去哪里玩,喜欢看什么书和电视,甚至想和什么样的人结婚。
在未来的世界里,阿里巴巴很可能支配你的人生,毕竟TA比你妈还懂你。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和机器人谈恋爱也不再不可能,毕竟TA懂你的一切喜好,可比那些只会噎死你的直男直女好多了。
比如说美国电影《她》就讲述了一个人类被机器人撩到的故事。
四、我们该如何行动
第一、接触前沿科技,避免从事可替代工作
最近,人工智能的影响力连我妈都感受到了。
之前隔壁在银行工作的姐姐3年轻松买大房,我妈可被她妈妈炫耀了好几年,在城里务工的我一回家就被嫌弃。但是最近几年大妈和姐姐开始收声了,因为随着支付宝、微信钱包这类第三方支付工具和移动银行业务的发展,即使工商银行这样的宇宙行都停止了躺赚模式,开始缩减支行量、员工量了,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大不如前。
那么哪些行业将会优先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呢?
在此推荐大家去看得到专栏,来自王煜全老师的《全球创新260讲》,了解下美国的前沿科技资讯,从一个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未来,避免踩入无用阶层的坑。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我们很容易忽略,那就是人工智能的性价比问题。
理论上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工智能真的可以完全替代人类。
但有这个必要吗?如果雇佣一个送餐员一个月需要1万元,而买一台无人驾驶汽车需要100万,公司需要8.3年才能回本,更别说其中的日常维护、修理费用,还有可能机器人的开车技术实在不行,倒不如雇个外卖小哥呢!
所以,去从事那种人工智能进入后非常不划算,还不如人来干的岗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比如说保姆。
第二、调整心态,拥抱科技
其实刚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的时候,我是非常恐慌的,但是我现在想,与其惶惶不可终日,倒不如主动拥抱TA、了解TA、利用好TA。
在不远的未来,很可能我们可以攻克技术难题,用合适的方式使用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机结合,从而更睿智地生活。
在此推荐下得到课程,来自孙瑜博士的《前沿科技之脑机接口》。这个课程没太多专业名词,比较浅显易懂,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下脑机接口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人机结合的可能性。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到这里基本结束了,很感谢大家能看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并提前规划好自己和家人的未来生活,从而拥有美满、幸福的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