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巷是个有历史的地方,现在这里愈来愈浓的商业味儿,远远超过了历史感,或者说历史感商业味已纠缠融合在一起,不分彼此,相得益彰。
关于历史,有记载如是说:东西巷是桂林明清时代遗留下的一片历史街巷,以靖江王府正阳门为中轴线,以东的地方叫东巷,以西的地方叫西巷,包含了正阳街东巷、江南巷、兰井巷等桂林传统街巷。在明朝时期,是靖江王府王室家族供奉和祭祀的地方,到了清朝,然后把这里改成了贡院,成了学子们考试的地方。到了清末民国的时期,很多达官贵人鸿儒商贾觉得紧邻靖江王府很有灵气,就纷纷聚集在这里来购地建房,经营做生意。很多独具桂林地方特色的许多老字号就发祥于此,如“又益轩”米粉;“张永发”的染布;“曹保元”的膏丹丸散;“熊同和”药店;“巨丰泰”商行;“友信”商行;“黄昌典”毛笔;“鸿庆隆”月饼等。许多名人绅士在此置业定居,如清朝两广总督岑春煊;“兄弟翰林”龙朝言、龙朝翊两兄弟;白崇禧的机要秘书谢和赓等都在这住居过。东西巷就像一部时光收录机,收纳了老桂林的浮光掠影,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市井民生,传承着桂林的历史文脉,享有“青龙白虎”宝地之美誉。
现在这里已成为一个集旅游、民俗、文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商业街区。漫步东西巷,既可感受“市井街巷、名人府邸”的历史厚重,亦可体验时代发展的多元文化复合型商业风貌。
到东西巷,正阳东巷的讲古堂是个必去的打卡之地。“讲古”在两广的方言中就是“说书”、“讲故事”的意思。每天晚上都有讲述桂林的人文典故的文化讲坛。游客来看一看、坐一坐、听一听,了解历史文脉,分享文化传承,闹中取静、怡然自得。可惜几次来都在白天,书没有听到,但这里古香古色的雕梁画栋、木桌木椅,却足以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当然白天的讲古堂也不会让你白来,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桂林团扇制作技艺”就在这里展示,团扇上主要有人物肖像、动物、喜庆、壮锦、风景图案等,色彩丰富而不艳,透着一股复古韵味。如果光看还不过瘾,有漂亮的小姐姐现场教授,可以跟着做,带回一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团扇,岂不是芳华尽显。对做团扇没兴趣,还有投壶雅射可以玩,说书的桌子已经撤去,讲台上摆上了投壶,找工作人员拿几支箭,投进壶里就会收获奖品。学做团扇和投壶都是要收费的,商业味儿也就显了出来。
走出讲古堂,旁边有一座保留完整的青石老宅,院子里挂着很多手工彩色雕版画。这又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面向游客讲解,一面现场展示雕版画制作。中国雕版取源于隋唐,发展到明代的时候,中国雕版出现彩色套印,则是发展的一个巅峰,而桂林雕版画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趁店主休息之机,聊了几句。听出笔者的北方口音,店主竟头头是道的讲起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在感慨其技艺精湛的同时,由不得更敬佩他的学识渊博。花些银子,请上几幅,文化品位一下子就提升了许多。
东西巷的店铺家家有历史,处处是文化,让人挪不开脚步,而路边的摊点则另显一番风景。几个在纸扇上题诗的摊子前围满了人,只要说出名字,摊主略有思索,很快拿起毛笔在纸扇上龙飞凤舞起来,顷刻就出现了镶嵌着顾客姓名的诗词,笔力遒劲,词句优美。不到十元掏出来,人们就可以拿到属于自己的纸扇,心满意足的去逛下一个摊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