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别人羡慕的模样
网吧刚兴起的时候,我在上初中,一块五毛钱一个小时的网费成为了当时主要的生活开支。
笨重的大地瓜屏幕,嗡嗡作响的主机,凸出僵硬的键盘,取代了以往撒欢的时光。
幽暗的空间里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在显示器反光下,沉浸其中,那时人们喜欢说“上网冲浪”。
与之截然相反的家长们,则觉得这个叫电脑的东西像被赋予魔法了一样的怪物,迷住了孩子们的心窍,倘若你看见某个学生被大人们揪着耳朵拎起来,别觉得奇怪,因为第二天保准还能看见满脸蜜汁的他坐在电脑前。
仔细看,他正在噼里啪啦的敲击着键盘,
“你好啊!”
“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哪里的?”
别笑啊,QQ上的确不会聊苏格拉底,聊红楼,聊明星八卦,只是重复着这些毫无营养的话语。
如果有幸聊到一个头像上显示带有摄像头的女孩,甚至会弱弱问上,
“可以看看你吗?”
仰脸45度,侧脸,完美呈现在了对面的屏幕上。等待着双方发送的信息。
“你真漂亮。”
“你也很帅。”
后来,展现自己我的机会,又被转移到了空间上,谁的空间要是buling buling的,那肯定成为大家顶礼膜拜的对象。
点满付费会员和各色钻石的图标带来的满足感,不亚于如今朋友圈刚推送的九宫格。
渐渐的,我们迷失在了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中。
朋友圈的你,是谁?
自打切断脐带起,人们就踏上了孤独是征程,我们渴望被拥抱,被关注,被重视。
不觉明历的是,我们画着紧致的面容,穿着光鲜的服饰,冷飕飕穿梭在人群中,也只能在照镜子那会能美个几分钟,以后的事情都是为别人准备的。
可结果往往是,熟悉的人知道你底子是什么,陌生的人真的没有时间关注你,累死累活维持的形象,最终只能慰藉一下自己的内心。
人们很大的一部分焦虑都是来自朋友圈,当看到别人被音乐会,聚餐,游玩,购物,牵手,遛狗,健身,学习,风景包围着,才意识到,自己蓬头灰面的端着泡面的日子糟糕透了。
但凡逮到机会,滤镜,排版,角度,编辑,统统上阵,总觉得扳回一分很有必要。
当朋友圈聚集了点赞和评论,内心莫大的欣慰,如果反应平平,心情则又会跌落到谷底,来回刷新着页面,等待着别人的认可,并寻求着下次反败为胜的机会。
那些转发文章别庆幸,家国天下的难道不也是维持别人眼中的你吗。
别人眼里的自己重要吗?重要也不重要。
这是一个合作型社会,人与人密不可分,需要别人的评价来认知自己,但是用滤镜呈现出来的自己,恐怕很难提高自己的认知。
在这场谁出剪刀谁就输的游戏中,有赢家吗?
如果侥幸赢得了一招半式,问问内心,那真的是自己吗?
找到真实的自己
朋友圈所展示出来的可不是最真实的你,但是肯定是伪装“最好”的你。
如果某天这种伪装的面纱被无情的戳破,不知道最好的你还是不是别人眼中的你呢。
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再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
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优缺点,感受真正的想法,别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影子。
如果下次再发朋友圈时候,看着污头垢面的照片时,想着这就是我,如果连独一无二的你都不是你了,那么你又能成为谁呢?
这种虚空的满足感,转瞬即逝,在享受着瞬间快感的同时,我们又真的快乐吗?
关闭朋友圈,我们可以不必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不必费力讨巧的不着痕迹宣传自己。
或许我们将收获前所未有的清净时光,可以好好和内心的自己说:
“出来吧,坏人都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