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论》,曹聚仁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1版。看完感觉有推荐的必要。
一、中国第一部论述蒋经国的著作
1948年10月这部书在上海出版时,蒋经国还是“太子”,当时人们对“太子”的关注,更多是出于对未来国家社会走向的考虑。即使现在的人们看这本书也会感到“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吊诡”(曹景行语),在察时观世、人物评判方面获得启发。
不是传记却胜过传记
作者从三个层面记录和评论蒋经国其人其行:政治层面,历史层面,个人命运与社会层面。书中还收录了蒋经国自己所写文章,让读者有更为感性认识。
1960年代,作者在香港将此书重写一遍后出版,台北政要争相阅读。
1997年作者后人把两版合为一册,首次在台湾出版。
2009年内地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合并版的简体字版。
作者后人在简体字版序言里说:
这样反而可更清楚地让读者知道曹聚仁心中的蒋经国是什么样子。
这部书属于非虚构作品。不仅成为研究蒋氏的重要参考资料,也被新闻研究者、文学研究者关注。
二、作者与这本书:“把自己当做百年后的史家来着笔”
曹聚仁(1900——1972),浙江人。先是陈望道学生,后为章太炎弟子,著名记者、作家,经典作品不少,如《我和我的世界》、《鲁迅评传》等。
曹聚仁和蒋经国亦师亦友。蒋经国曾说:
“知我者,曹公也。”
曹聚仁的儿子曹景行在简体字版本中序言里提及一段轶事。
自己到台湾见到章孝严(即蒋孝严)时,章给前来采访的记者们介绍说,“我们是两代世交。”
虽然关系亲密,但曹聚仁保有自己独立立场。
我所写的,至少可以消解社会上的种种误解,使大家明白蒋氏的社会、政治、人生观点。(1948年上海版序言)
在香港版出版时,曹聚仁再次强调说——
这一本《蒋经国论》,仍以《新政漫谈》作引子,至于报道蒋氏的言行,比较广泛而客观。不过我的观点,一直没变过。我写这一类报导文字,总把自己当作百年后的史家来着笔,力求摘除政治的成见,知人论世,放在时代环境中去理解他的。有人设想我的报导,一定剧秦美新,那就想错了。”(香港版前记)
“把自己当做百年后的史家来着笔”,这种想法做法太厉害了,也只有厉害的人才能做到。通读全书后,感觉这书确实经得起时间检验,常读常新,后人难以企及。
三、对人心智帮助很大
能不能写出好东西,尤其是能否写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价值的好书,关键在于心智水平。
这种心智水平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价值观、知人论世能力、文字技巧、材料选取和组织能力等等。
有专门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学者评价曹聚仁的作品,说是“独具识见,方为信史”。
独具识见,方为信史
“识见”来自哪里?高质量的输入和输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对世事人情的洞若观火,清醒的距离感,博大的情感世界,等等。上个世纪60年代,曹聚仁成为蒋氏父子与内地沟通的秘密渠道,为促进两岸统一不辞辛劳,得到双方尊重,这段史实或许有助于对心智的感受。
曹聚仁并不仅仅想让读者了解蒋经国,而是通过记录评论人物,让人看到历史与人之间关系,充满历史温情。
“中国这个社会,历史的负累太重,很快就把每一代的青年拖了下来,不独蒋经国一人的命运如此。”(《香港版前记》)
胜过传记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司马迁《史记》中如何写重要人物不?比如刘邦。
太史公记录刘邦不是靠《本纪》完成的,《项羽本纪》有写,世家、列传里也有写,通过不同侧面让人对刘邦有饱满丰富认识。就是说,看似分散,实际上有暗线在串联。
我觉得《蒋经国论》继承了太史公传统,又自有新创。书里大部分篇目记录评论人物不同方面,属于政论,但读的时候却能看到蒋氏人生命运脉络走向。围绕人物经历,作者思考更多的是命运与时代、与环境互动关系。
比如在“重庆在向他招手”一节中,写蒋经国做专员时因为新赣南建设搞得好,他的人生发生变化。
到了抗战后期,中枢已经不再让专员安安稳稳留在赣南了。有一回,张治中到了赣州,他就在公开演讲中,说是要把经国抓到重庆去。大概他的心意,也就在那一时期活动起来,不再一心一意弄新赣南建设了。(P84)
蒋经国到了重庆后,开始创办学校培训青年干部,引起多方猜疑。曹聚仁写道:
太子异军苍头突起,并不依附任何门户,……在各巨头看来,这小子志不在小,……难怪天子门生叫嚣不已,说“老头子究竟是要儿子,还是要学生?”……从暗斗到明争,也就是近十年间国民党后期内争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四、两个不同时期的版本合并,人可直观感受现代汉语变化
上海版问世十余年后,身处香港的作者几乎又重写了一遍。简体字版的《蒋经国论》是不同时期版本的合并。读的时候,能感觉到文字上变化,这是一。
其二,接受过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蒋经国文笔很好,直白浅显而不鄙俗,有感情。
对比书中文字,感觉很有意思。这实际上涉及到又一个话题,文采。
五、学习文采
《蒋经国论》里的文字,大都是发表在报纸上让一般人读的,上海版中民国口语气息重一些,古文背景依稀可见,这跟当时社会氛围、阅读口味有关系,到了香港版就跟现在差不多了。比如“人之常情”,上海版表述为“人情之常”。
身为作家和记者,曹聚仁文字直白浅显、平实文雅又有温情。有时,他的文字也让人感到尖锐而不失厚道的激情。
说起来经国也正是哈姆莱脱(今译哈姆莱特)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冷酷的;他是刚毅决断的,却又是犹疑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P81)
面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性,这段文字在对比、重复、递进中将内心多种滋味感慨一起发泄了出来。
大概,这算是一种温柔敦厚吧。
好中文写作课作业L03E5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