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8月14日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主管部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准备成熟一批发行一批。
为了满足地方合理融资需求,今年国务院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是135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5500亿元。
什么是地方专项债券?
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依赖政府投资,在地方财力紧张背景下,地方政府依赖融资,而唯一合法手段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债分两种——“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前者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而后者则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筹资。
一般债券没有直接收益,以一般公共预算作为主要偿还来源,且不对应具体项目;专项债券则是为有收益的特定项目融资,对应具体项目,由项目未来收益作为偿还来源,不纳入财政预算,不计入赤字。
目前专项地方债的品种主要有:棚改债、土地债、轨道交通债、高速公路债等等。
从目前的发行情况来看,普通专项债券的用途主要为债务置换,这是由于近年来清理整顿地方债务、进行平台债务置换。普通专项债券其他用途包括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项目、公益性事业发展项目、脱贫攻坚等;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地储备。
专项债是稳投资的重要抓手
8月14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前7个月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11.6%,不含前述行业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7%。全国的投资增速5.5%,创下一年来的新低。
中国可是投资支撑型的经济,投资增速一直是GDP增速的2倍。即便达不到,也超过GDP的增速。具体来看,民间投资增速同比增长了8.8%,而“国有控股”(政府、国企)只有1.5%的增长。这个增速,也是近年来非常罕见的低。主要受到去杠杆、去产能、环保攻坚战、防范地方风险(压缩了部分财政收入低的城市的基建项目、PPP项目)。在这样下去,显然不行了。7月份的经济增长,其实是靠楼市撑着的,房地产的投资同比增长了10.2%。这样不是长久之计。
“三驾马车”里,“出口”和“消费”,现在来看都难以指望。还得靠投资。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监管趋严,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信用剥离,尤其是债务置换之后,专项债在推进地方政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专项债发行及使用进度,是落实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稳投资的一个重要抓手。
基础建设是重点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其中特别提到: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未来专项债主要将用于哪些项目建设?这或许要依照专项债的品种来进行划分,比如土地储备、收费公路、轨道交通、棚户改造专项债等。
近日云南和陕西还推出了为高校教育筹资的项目收益专项债券。
8月3日河南省财政厅披露,拟发行133.2187亿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以及124.6067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
8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复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8号线及S1线等4个项目,规划期为2018至2023年。前两日国家发改委还审议通过吉林省长春市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长135.4公里,总投资787.32亿元。
财政部还明确将在优先在重大区域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保障性住房、公立医院、公立高校、交通、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选择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探索试点发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
财经评论员敬锐认为,积极财政政策落地的过程中,专项债是地方融资很重要的方式之一,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发行专项债成本较低,风险也较低,同时发债透明度高,利于监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内在的含义就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补短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去对接地方政府新增的项目融资需求。
八月份和九月份是发行高峰
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不受季度均衡要求限制,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
今年前7个月,1.35万亿元的新增类专项地方债中,只发行了1500亿元左右,还剩余1.2万亿元。据估算,为了加快进度,这1.2万亿元剩余的新增专项地方债中,约有1万亿元要在8~9月份完成发行,10月份只是扫尾阶段。
事实上,7月份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明显提速,河北、黑龙江、上海等19个省份发行近2000亿专项债券,较上半年月均612亿的发行规模大幅上升。8月份以来,已有河南、天津、云南、山东、吉林、厦门、湖南、陕西、新疆、江苏、黑龙江、海南、广东、浙江、贵州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先后发债。
8月份以来,已有河南、天津、云南、山东、吉林、厦门、湖南、陕西、新疆、江苏、黑龙江、海南、广东、浙江、贵州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先后发债。
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
历经了过去十年政府投资高速增长、融资平台失控扩张之后,地方债务风险其实已经隐性集聚。只不过,大量的“借新还旧”,让问题看起来表面很平静。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量为1609.05亿元,借新还旧规模为1341.56亿元,实际偿还率为16.62%;下半年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偿还量为6780.32亿元,如果按照上半年的实际偿还率计算,下半年借新还旧规模为5653.15亿元。
而除了公开可查的显性债务,地方政府们还有不少隐性债务。有某第三方机构的研究报告称,不少中国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可能已经超过国际债务风险警戒线。
地方政府就算钱再紧,在眼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积极”之下来看,发行新债仍是“良策”。从财政部公开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09亿元,其中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照1.35万亿元的计划规模,将有近1万亿元的专项债券须在今年年底前加快发行。
总之,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旨在更好地发挥专项债券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对实体经济利好、大基建利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