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事心里烦透了。
这是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噢不,喜欢助人没错,但并不快乐。
我记得一个寒冬,他刚刚首付了一套房子,把积蓄掏空了。这时一个朋友开口找他借3万元应急,他似乎都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钱从哪里来呢?他想办法用信用卡套现了3万元,借给了朋友。
我问他,你都没有钱,怎么还给别人借?
第二天我反应过来,这话问的太草率了。这孩子找到我,郁闷坏了:想了一整夜,好像我都不会拒绝别人啊,人家说什么我都答应,每一次都把自己累得半死……我这是太善良,还是有病了?
这是一个老好人,老好人不是善良。
02
罗伯特西奥迪尼发现,人跟动物一样,身上存在某些“开关”(类条件反射),只要一触发,就会自动出现某些行为。他据此开展研究,写出了《影响力》。
老好人身上,有一个这样的“开关”——当别人发出请求时,自动答应“好”。
我们可以用巴普洛夫的狗来类比这件事(提示,没有任何歧视)。巴普洛夫每次摇铃铛之后,便给狗以食物,久而久之,只要铃铛一响,狗就会分泌唾液,即使并没有食物。
在《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Sheldon)用了同样的方式训练Penny,每当Penny做出一个他喜欢的行为时,便给她一个巧克力。最后让Penny做到他喜欢的行为。这是“奖赏”的办法。
反过来,就是“惩罚”。小时候,如果父母要求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说“不”!好的结果是一次思想道德教育课,差点的很可能会是责骂,遇到情绪管理不足的父母,甚至会被暴打。
在幼小的心灵里,感受到不被父母爱是非常严重的,是跟死亡的恐惧联系在一起的。不爱,会被抛弃,被抛弃,会死去——这是孩子的基本逻辑。
于是,在对“惩罚”的恐惧下,你学会了说“好”。每一次出现请求场景时,潜意识里的这个场景将被激活,在还没有经过任何思考的情况下,你回答——好。
一个以恐惧为原点的东西,怎么会是善良?
03
真正的善良,是让对方学到点什么。
这是心理学小组里一位朋友的看法,而她给的论据,相当的有意思。
有一天中午,她开车路过一个路口,超了一辆车,可能在超车的时候把对方别了一下。于是对方开车追到她,让她停下。并下车过来,骂了她几句。
她一句话也没有说。
回去后,她用行车记录仪查看了这辆车的号码,通过警察朋友查到车子的隶属于某个单位。于是她发信给该单位的纪检部门,举报说他们单位那位同志公车私用,如果不进行处分,她就向纪委反映情况。
她说,我教会了他两件事情:一个是待人要和气,第二是做事要守规矩。要说善良,这才是真的善良。
我问她:让我们来设想一下这种情况,假如说那天中午,他的母亲突然因病倒下,所以他借了单位的车匆匆赶往医院,那么他心情一定极度糟糕。再假设,他只是那个单位的司机,举报之后,领导为了保全大局,真的把他辞掉,本来司机也不是正式职工,但是他家里一家三口都依赖着他这份工作。你认为,这还是善良吗?
她没有说话。我又问:即便是你教育成功了,他从此走上了一条正义的道路。我们诚实的讲,在做出这一系列行为的时候,驱动你的,到底是想教会他某些道理,还是因为自己很生气所以要报复?
她说,是报复。
客观上,无论我们的行为带来了什么好处,只要主观上的出发点有污染,这就不是善良。因为善良这件事,就是论心不论迹的。
04
我们习惯用行为来衡量一件事。
这只在探索客观世界时有意义。科学实验中,可以通过一个物体的行为,反推产生这个行为的原因,从而发现客观世界的真理。
在主观世界里,这就大错特错了。每一个相同的行为,驱动这个行为的心理千差万别。
在做公益时,有一个环节,问大家做公益的初衷是什么?有人说因为喜欢助人,有幸福感;有人说是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有人说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还有人说因为抑郁,心理咨询师建议他来助人。
我猜,甚至会有人仅仅是为了发朋友圈。
学心理学很多年,有个很大的感受是,一定要把一个人的行为,与这个人本身分开,任何时候都是。
所以,面对公交车上拒不让座的年轻人,我会说,这不是一个善举,但不能说他不是一个善良的人,更加不会说这个民族就如何如何了。
多年前听过一件事,有个小流氓,敲诈完一个孩子的钱,在去网吧的路上,看到另一个孩子不小心落水,小流氓跳下去,把孩子救了上来,自己却没起来。
你说这个小流氓,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05
善良,要放在心上。
天下第一善书《了凡四训》里,提到了真善与假善的辩证法,其中讲到:“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就是说,发自内心的为善,即是真;只是走走过场,心不在焉的为善,即是假。
前提是,内心是能知道善恶的。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假如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而产生不忍心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
这个不忍之心,就是善良的原点。
有一老僧在古树下打坐。一只被老鹰追击的野兔,慌不择路,钻进了老僧的袈裟里。随即而至的老鹰嘶鸣着在老僧的四周近距离地盘旋,接着又落在老僧的身上。老僧依然微眯双目,泰然静坐。
直到夕阳落山,天色渐暗,老鹰才很不情愿地朝山峰飞去,胆战心惊的野兔也慢慢地钻出来,朝一处山谷跑去。
目睹了这一切的几个小和尚,非常敬佩而好奇地问老僧:“师父为什么不扬手吓走那老鹰,从而救护可怜的野兔呢?”
老僧说,“野兔的性命尽管珍贵,老鹰的饥肠同样令人悲悯,没有被吃掉的野兔,就会有被饿死的老鹰。”
这也许才是善的至高境界。
愿你找到真相之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