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生活在河东大地,与中国史界两司马同为老乡。可是,我却对这两位史学界的巨擘的代表作了解甚少,没有阅读过《资治通鉴》也没有阅读过《史记》。我不由得感到惭愧,实话实说,我的确需要好好补补历史课,我的知识结构非常不完整。最近我读了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传》,对司马迁有了初步的认识。
以前只知道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李长之先生看来,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有着广博的学识,深刻的眼光,丰富的体验,雄伟的气魄”,是“第二个屈原”,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司马迁从他父亲那里“接承了做一个大历史家的使命”,在他看来,“孔子是最早而且最伟大的历史家”。司马迁特别崇拜孔子,李长之先生认为,“司马迁就是第二个孔子,《史记》是第二部《春秋》”。
司马迁不仅接受着父亲的新教育,而且从二十岁就开始了他的壮游,同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仕宦生活,他有幸随从汉武帝参加过封禅大典和祭祀后土典礼。他从32岁起就开始做一件大事——着手写《史记》,这本书费了他14年的工夫,直到45岁才写完了共计130篇,526500字的皇皇巨著。
司马迁之所以被称为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是因为他的性格的本质是“情感者”。司马迁的性格使他必然为李陵讲情,他也自然会遭受腐刑。他不仅是一个“不朽的抒情诗人”,还是一个“无比深刻而渊博的学者”。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是一个“无书不窥的人”。司马迁从小“浸润于儒家思想”,可是他的根本思想却是道家,李长之先生称他为“浪漫的自然主义”。
李长之先生认为司马迁的散文,“乃是纯正的散文,乃是唐宋以来所奉为模范的散文——也就是古文家所推为正统的散文”。司马迁的散文风格“疏宕而从容,不拘于整齐的形式,但却十分有着韵致”,简单讲就是“奇而韵”。这样看来,“司马迁不只是一个历史家,而且是文学家”,他是“被后来的古文家所认为宗师的”,是“古文运动的一个中心人物”,他的文章是“抒情的记事文”。
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传》让我对司马迁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我阅读《史记》的强烈愿望。我在京东商城搜索到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精讲》,我想通过观看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的讲座合集《王立群讲史记》。我想,有机会我还是要到司马迁的老家——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去感受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也可以就近到河津市的司马迁祠墓参观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