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录自《用户思维+》。文中表达的观点比较新颖,可作为产品设计思路的一种借鉴。毕竟,当我们了解的知识越多,我们可以取舍的自由度才越大。
1. 如何成就卓越的用户?
所谓“成就卓越的用户”,就是把用户培养成为专家。
针对具有特定症状的患者,专业医师能够做出更准确、更可靠的诊断。
针对特定的主题和采光条件,专业摄影师能够做出更协调的构图和更好的曝光选择。
统观各个领域专家的表现,我们发现其共性有:
- 给定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任务,专家做事更有章法;
- 专家的完成情况更好、更可靠;
- 专家可将这一过程一次次地重现。
概括来说,专家不仅在过程方面的表现更胜一筹,而且在结果方面的表现也更完美一致。
练习:为应用场景定义卓越
给定一个领域中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定义专家将会有的更好、更可靠的表现。这个行为就是定义“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准”。
给定具体的相机、镜头、场景,专业摄影师能够拍摄出更优美的、更动情的照片,也更可靠(废片率很低)。
给定一个培训需求、听众范围,专业讲师能更快完成精美的课件设计,并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调动大家,让听众在授课结束后都有收获。
给定一个业务需求、软硬件环境,专业架构设计师能够更快地把复杂需求拆分为逻辑单元,并用最可靠的技术予以实现。
成就卓越用户的方法
成就卓越用户,需要:
- 帮助他们真的变好;
- 帮助他们保持渴望成功的愿望;
- 减少认知资源泄漏

2. 帮助用户真的变好
那些成为专家的人,与那些想要成为专家但是没能成功的人的区别是什么?大概率是:没有正确的练习、没有获得感性接触。
2.1 帮助用户正确的练习
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掌握若干技能,且都经历“不能做-能做-精通”的过程,如下:

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专业能力成长曲线上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阶段B推挤了太多东西。从而造成挫败感,导致放弃进步。如下:

专家在相同的时间里练习得更有成效,所以他们在三个阶段基本维持平衡,如下: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是因为专家采用了刻意练习。如果他们不能在一到三组45~90分钟的练习中,达到95%的精通度,他们就会将技能或任务划分为更细粒度的子技能或子任务。

当用户一旦完成了“起步”阶段,务必协助他们转换到“精通半个技能完胜一堆半生不熟的技能”的正常状态。如果无法达到95%的精通度,请停止练习,你需要重新设计:
- 如果这项任务或技能过于复杂,就将其划分为更细粒度的子任务或子技能;
- 如果这一任务并不复杂,只是难度太高了,就降低要求或标准。
刻意练习是用于构建可靠技能的,所以:
- 纯粹的玩乐或表演不是刻意练习;
- 项目型学习不是刻意练习。
为了便于理解上面的意思,我们做一个类比:
下班后和朋友们一起打篮球,这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活动,它不会带来篮球技能方面的跨越式进步。同样,哪怕报名参加了比较正式的篮球比赛,它也不是一种刻意练习。真正的刻意练习是:你知道自己投三分球是弱项,于是专门针对三分球进行练习,接下来再攻克“运球不流畅”的弱项。
2.2 帮助用户获得感性接触
当看到一个小朋友弹奏钢琴很好,并得知他的父母都是职业音乐家,我们会说小朋友明显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然而事实真相是,小朋友的父母都是职业音乐家,所以他从小就被音乐家包围。
那些成为专家的人的第二个特征就是:他们接触了大量高质量的专业技能。看到(或听到)的专家实例越多,变得更好的机会就越大。
我们的大脑能学习一些“只可意会”的东西,这不是什么魔力,这是感性知识。所有领域的专家都在学习和利用无意识的感性知识。
回想自己毕业后、刚成为程序员的时,我大量的看编程书籍,达到入门水平。但让我进步很快的是:在与一个高级程序员(直到今天我都记得到他的名字)一起解决难题、调试程序的过程中,看到他是怎样组织程序结构、甚至怎么使用快捷键的。这大大提高了程序质量、开发效率,而这些是书上没有的。
那么,如何设计高质量的感性接触活动呢?使用大量的、高质量的、表面有差异但性质完全相同的实例。
高质量的感性接触训练从不做解释。它们创建一种特殊的场景,让学习者的大脑自己“发现”模式。在感性学习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发现”其实比“讲授”更有效。
3 帮助用户保持渴望成功的愿望
3.1 清除用户前进中的障碍
在愿望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一条鸿沟。人们之所以在遭遇困难时放弃,并不是因为遭遇到的困难:
- 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境遇是正常的
- 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 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其他人也会在同一阶段遭遇困难
所以,只需要把事实告诉他们:困难只是暂时的,也是正常的。
用户不需要我们完美,但需要我们诚实。如果我们告诉用户:这个让你遭受痛苦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错,但接下来我们会...。那么用户对自己的信心以及对你的信任马上就会大幅提升。
比劣质用户手册更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是让用户以为,这份手册没有问题,其他人都可以很好的使用它!
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程序员的梗:当用户说某功能异常时,程序员说刚才都是好的,或者说我这里是可以用的、或者说其他人都是可以用的!
3.2 激动人心的成长路径和回报
成为专家的好处不能仅仅体现在最后阶段。为了帮助用户不断渴望进步,应该给予他们:
- 一份描述前进路径的指南,帮助他们了解当前所处的阶段;
- 一些想法和工具,帮助他们尽早、尽可能频繁地应用当前掌握的技能。
成长路径图是保持动机与进步的关键。

理想的成长路径图应该:
- 关注技能而不是知识,关注做什么而不是学什么;
- 有从初学者到专家的清晰的成长步骤;
- 有评估当前状态的有效手段;
- 有一个高度可信的理由,让他们相信成功不需要天赋或运气。
练习:为你的应用场景设计“段带式”成长路径。“段带”本身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帮助用户相信会变得出色、真的变得出色、正在变得更出色。
在说到激励前,还应该关注下畏惧感。如果我们想要用户学习、成长、进步并且保持活力,就必须给予他们相应的信息和工具,帮助他们相信:不会损坏任何东西或者有任何损失。
例如:给一些虚拟货币,让用户模拟炒股。
例如:设计让(老年)用户随意订票的体验流程,让他们不担心发生实际的消费或承担一些责任。
给用户提供具有高回报的技巧和诀窍
理想的用户成长路径是一系列连续的循环,每一个循环都有一个激动人心的目标,随后是以感性接触的方式进行的技能构建活动,然后是回报。

回报不是外在奖励,而是凭借艰苦努力得到的收获。
在你的领域内,最简单有具有高回报的技巧和诀窍是什么?越早帮助用户学习这些,他们获得提高的机会就越多,就不速度就越快。
如果你已有自己的用户社区,鼓励用户贡献他们自己的技巧和诀窍。
4. 减少资源泄露
如果你每天都会用到的一款产品设计拙劣且难以使用,那么他在消耗你大量认知资源的同时,也会让你的意志力消失殆尽。
附注:有一些事情能够帮助你重新补充认知资源,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就是高质量的睡眠和良好的营养。
要确保用户把稀缺、易耗的认知资源用在正确的事情上。不断询问自己:“我的用户希望把他们宝贵的认知资源花费在哪里?我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我所做的事情有哪些缺点或不足?”
要想减少认知资源泄露:
- 应该把认知工作委托给外部世界,不要让用户记忆太多的东西;
- 设法让正确的行为变得自然和明显。将正确的事情变得容易,让错误的事情变得困难;
- 不要让用户选择。选择是一种代价昂贵的认知开销。更应该给予他们默认的、预设的和推荐的选项;
- 应该帮助用户内化技能、传授实用技巧给用户;
- 应该帮助用户处理琐碎但重要的事情,如持续的、周而复始的提醒。
上面的第1、5点,让我想起了苹果的新款蓝牙耳机(Apple AirPods)。这个产品自带可充电的收纳盒,当用户不听耳机时,可以帮忙收纳耳机的同时给耳机充电。苹果并没有设计成不断提醒用户给耳机充电,而是把认知记忆委托给“外部工具”,轻松地解决了用户的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