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好了,其实,也不是说社会的要求特别的高,很多时候,在教育教学中,我认为,作为中合格的高中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也应该提高,我希望新的学期我能够向学者型教师迈进。
现在高中接触到最多的一个词,我觉得就应该是“学科素养”了,而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素养也有我自己的理解和在课堂当中的应用。我也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发现,现在要想当好一名不误人子弟的好老师,应该要多丰富自己,而我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这个目标需要我坚持的去努力,坚持的去做,那就是做一名学者型教师。
一说起学者,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应该是个老学究,但是,在现代,并不是这样的,学者型教师不是死板教条的,而且脑子有知识作为武装的。感觉有一个例子最形象,说相声或者演小品的人们有一个词———“包袱”,要准备好“包袱”,还要随时的“抖包袱”,对于老师这个职业来说,也得有“包袱”,而且我觉得在现在来说,应该是一项“必备佳品”。在课堂上,老师的“包袱”,就是老师除了课程中的知识点之外的信息准备。比如,历史学科素养要求史料实证,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脑子里应该有形形色色的材料,能够指哪儿打哪儿,每当需要举例子时,老师能够信手拈来,这就是“抖包袱”。作为历史这一门学科,要想让学生学的好,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学生喜欢了,有兴趣了,自然也就接受了。一句话说得好:“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那么这个放在高中历史课堂当中,也就是,如果遇到有的学生对咱这个学科没什么兴趣怎么办?创造条件,把他的小心思拉到历史上来,这可不是靠强制,靠什么?还是靠“包袱”,这个“包袱”就是靠你出色,生动,有趣的专业专业知识“征服”他。总讲一些书上有的,枯燥的东西,现在信息这么发达的学生是不“买账”的,如若想打动他,就真得拿出点真本事。那么这些真本事和以上的这些“包袱”从哪来呢?问题出现了,从书上来。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编纂不得,要坚持客观、真实性,就要勤读书,多读书。
从去年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在阅读一些比较主流的专业性书籍,在一开始,是真的读不进去,但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后,就真的发现读书好过玩手机,读书的过程能让人走进去,而且,在读书过程当中能够联系到课程当中的一些知识行的问题,再有意识的做标注,所得到的,所思考的都是“包袱”。在课堂中,我也会对我所得到的东西进行应用,很多习题都能迎刃而解,学生们也会在我的引导之下,拓宽知识面,开拓新的思路,也更加理智的去思考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也要把读书这件事坚持下去,感觉自己最近有些懈怠了,要多督促自己。学者型教师不是一蹴而就的,贵在坚持,我会努力的做下去,五年,十年,二十年,让自己的教育生涯的广度得到拓展,也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新的“包袱”,新的“花样”。
新学期,新定位———做学者型教师 新学期,新定位———做学者型教师 新学期,新定位———做学者型教师 新学期,新定位———做学者型教师新学期,新定位———做学者型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