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微商下的中国,究竟在卖什么(揭秘澳新代购内幕)

微商下的中国,究竟在卖什么(揭秘澳新代购内幕)

作者: Alina霖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8-26 14:45 被阅读6次

    我一直是很排斥微商的,即便是自己做了代购,也总是觉得代购和微商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在我的印象中,微商就是卖着自己都没见过也不懂的产品,打着忽悠人的广告招摇撞骗,经常晒自己的微信转账收入和一些鸡血的同行之间的对话,让人觉得很没文化没水平。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自然不会去相信某软件能随便P出来的聊天记录和转账截图,还有天上掉馅饼似的能坐享其成的高收入。

    我一直默默关注着身边开始突然做微商的朋友,零食水果类还尝试购买了一下确实不错,但是护肤品面膜之类的我是碰都不敢碰的。那些莫名奇妙蹦出来的护肤品牌,用微商+传销这个模式销售,很容易就能猜想到其成本有多低廉。

    一旦有朋友开始做微商,好像对他的印象就开始大打折扣,朋友圈拉黑是显然的事情,对他的信任度也会突然降低。没有实体的店面,没有摆在明面儿上的广告,来路不明的产品,传销式一层层代理招募,都让人觉得这妥妥就是一个骗局。毕竟,中国的各种造假成本太低,信任是一种极度稀缺的东西。

    来了新西兰之后,为了谋生我开始做起了代购,因为人在新西兰,购买东西的都是亲戚朋友,没有人跟我纠结过真假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当我在朋友圈刷屏代购广告的时候,我已经被很多人拉黑了。曾经别人让我觉得很反感的事情,成为了我现在在做的事情。为了保持自己“良好”的圈内形象,我只好换了一个微信小号,专门做代购用途。而我也尽量避免在我的其他社交账号上出现“代购”这个标签,以免损害了我“文艺青年”的气质。

    一开始我就是一个人默默地做着代购,发发广告,有人需要我就去买,然后打包寄回国。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是我用着各种方式做促销活动所达到的不同的效果,用所学到的市场理论去探索消费者的心理。代购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思考我上MBA课程所学的东西,并且运用到实践中。

    后来当我深入去了解了更多代购的生活,加入了一些代购小团体,甚至参加了很多品牌方举办的代购培训会,我发现代购在澳洲和新西兰,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群体,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群体。许多澳洲和新西兰的品牌能够在中国有知名度,能够销往中国,正是因为代购的存在,而对许多品牌来说,代购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渠道

    做一个代购很简单,几乎零门槛。但做一个好代购很难,因为你要清楚所有的产品,就要不断地去学习。一个低阶的代购眼光只在如何增加客户量、如何增加微信好友上;而一个高阶的代购整天琢磨的是这么多产品究竟哪个才是性价比最高、效果最好的,要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被消费者接受。那么多品牌,不断地推出新产品,不能见一个就推一个,好代购首先得有自己的判断力,才能帮客户买到满意的产品,才能拥有回头客和引荐的新顾客。就像很多人做事喜欢把目的放在首位,然而实际上过程才是最重要的,用心去做好过程中的事情,目的自然就达到了。


    我之前并不知道,奥克兰还有每年一次的华人电商峰会。说白了,就是代购大会。各个品牌方花重金参加这个峰会,摆展台,送产品,甚至创始人也会出现在现场。而这对代购们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峰会,因为他们会有机会直接接触品牌方,领一大堆的试用品,和洋人老板拍一堆合照。简单点说,就是品牌商和代购之间互利共赢的一个展会。

    去年的时候我还没有来新西兰,据说原本是代购们需要报名才能参加,然而举办方并没有控制好门槛,华人们一向不会放弃占小便宜的机会,一大群大爷大妈们也冒充代购进入会场,抢了许多免费的产品,让很多品牌方很生气。所以今年的时候,很多品牌方都学聪明了,提前要求代购们转发广告集赞,会场当天凭朋友圈的点赞截图才能领到试用品。

    可是这让我和一些资深的代购们十分不开心,一个产品你还没有了解清楚,还没有试用的情况下就瞎推荐给客户,说好听点儿是对客户不负责任,说直接点儿其实是砸自己代购的招牌和信任度。然而,在电商大会结束后,很多品牌开始“变本加厉”鼓动代购们转发广告,让我非常反感。其实很多客户只关心产品真假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你们更应该关注产品本身,关注广告是否有虚假夸张的嫌疑。

    澳洲和新西兰对中国的主要出口就是保健品、奶制品、护肤品等,越来越多的当地公司已经知道该如何跟中国人做生意,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已经意识到中国消费者这块诱人的大饼。广告做得好,中国消费者可以买垮一个品牌,让它的生产线都生产不过来。断货,真的不只是说说。其实澳新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广告不允许出现虚假或误导的字眼,可是他们管不了中文广告,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必须雇佣中国员工,当中国职员进入这些澳新品牌做市场的时候,很可能会因为利益和销量的趋势而产生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毕竟这是中国市场的共性。

    我的老板曾经问我,人均收入5000人民币一个月,中国人为什么会那么有钱去消费国外的产品?这个问题,我也想不出答案。我来自中国一个十八线小城市,做了一年的新西兰代购,数据显示,50万的销售额来自300多个消费者,而其中90%的消费者都是我的亲戚朋友,也就是说都是生活在收入并不高的小城市。为什么他们那么有钱去消费?大概是因为我的人品好吧,哈哈。

    几乎每一个澳新品牌都有至少一个中国员工,帮他们去建立通往中国的销售渠道,而专门做澳新和中国两地物流的华人快递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不来一趟澳洲和新西兰,你真的无法想象华人保健品店有多少。保持着对同胞的怀疑态度,我一开始也是不敢去华人店买东西。为什么华人保健品店卖得比药店便宜?为什么药店卖得比机场免税店便宜?这都是针对不同市场的营销策略,一两句说不清楚。

    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正规的华人保健品店,绝对没有假货。为什么?因为当地的品牌商求着给他们供货、求着跟他们合作,让他们帮忙把产品卖给代购们,再通过代购销往中国。有正规的厂家进货渠道,在澳新谁会冒着风险去造假?更可况在新西兰这种为了保护环境,制造业和工业极度落后、物料成本昂贵的国家,造假货的成本比真货还高。有时候大家遇到的什么包装颜色不一样,看起来粗糙啥的,真的就是生产线本身就这个水准,有时候真货还没有假货包装精美,没办法,澳新不是德国日本,当地人做事就是低效率马大虎。当然,假货还是有0.1%存在的可能性,我们永远不能低估有些人为了金钱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擦亮双眼,保持警惕心,不要贪便宜,还是必要的。

    当然,这些华人保健品店也不傻,他们可以不需要卖给代购,而是自己直接销往中国,通过淘宝京东或者其他电商平台。只是身在中国的同胞们,出于本能对电商已经不再信任。这也是为什么,尽管网络购物已经如此便捷发达,代购们作为人肉搬运工依然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职业”。

    澳洲和新西兰的产品,相比于欧美一些国家而言,有两个优势:第一,不算贵;第二,纯天然。中国人有钱,但不傻。很多国际大牌死贵死贵的,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买?因为姐买的不是产品,是品牌,是面子,是一种奢侈的、洋气的、能与网红媲美的虚荣感。这就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心理。澳洲和新西兰这两个农村,没有什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牌,走的是亲民路线。抓住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另一个需求,由于过度污染的环境和紧张焦虑的生活而产生的对天然无害、营养健康的需求。

    令人欣慰的是,澳洲和新西兰对本地产品有着非常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要求,对企业和商家更有着规范苛刻的管理监控,一旦出现一丁点问题,不仅会毁了整个品牌,更会让企业或商家赔的倾家荡产。没有人会去冒弄虚作假这个风险,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请参考产品的英文说明,多花点心思google翻译一下。

    作为一个看惯了浮夸的广告,深谙消费者从众心理的代购,我也曾建议我的老板制作一些“能让效果看得见”的广告。但是我的kiwi老板说,天然的产品不可能让你在短时间内看到很明显的改善,我们不能夸大其词,这不合法。洋人有多固执,就是一种有时候会让你感到羞耻的固执。但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为这样一个老板工作。因为她的固执,也是对我的警醒。

    我曾跟我一个美国朋友聊起我的焦虑感,他的话让我突然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工作。他说,老板创立一个品牌不仅仅只为了赚钱,他还会考虑品牌的形象。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着本能的“向钱看齐”的商业嗅觉,你明知道你这样做可以赚几倍的钱,可是你却不做,这不是傻缺吗?创业和工作不是为了赚钱,难道是为了梦想?

    直到我又上了一门Global enterpris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的课,课上讲到Large emerging market (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这些国家占据了全球58%的经济,并且还在持续增长,然而这些国家由于快速增长的工业化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却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伴随着高于其他国家的失业率,导致人们赚钱只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拥有更好的生活。我突然意识到,我对金钱的欲望,是来源于我内心对物质的渴望,而不是因为我希望拥有更多和家人共处的欢乐时光,或者去享受一个愉快的假期旅途。我们不得不去承认,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渐强大的国家,并没有把我们对于物质的追求上升到精神层面去。

    我时常感到焦虑,当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赚更多的钱、当我落后于他人的时候,我就会感到焦虑。我总希望我在工作中能做得更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然而我的老板很可能只希望我做好份内的事情,维护好品牌简单美好的形象,构建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她可能并不需要去赚很多钱,只想能在自己还有精力的时候,去做一个有意义的事业而已。当然,每个老板都想把企业做好做大,都想提高销售额,但是这对于洋人来说,真的不是唯一的目的,为了盈利去牺牲其他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并不值得

    我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够随性够坦然地去面对生活,然而我还是在焦虑中一次又一次地发现自己在中国社会背景下与生俱来的对物质高于精神的渴望和追求。

    我渐渐发现自己所做的代购,其实只是微商的一种形式之一,一种信任度最高的微商而已。当身边有着稳定工作的人们都开始想方设法做微商赚钱的时候,这其实体现了当代中国人共有的焦虑——对物质匮乏的焦虑。无论是打着个体创业、全民创业的旗帜也好,还是标榜着鼓励斜杠青年的名号也好,其实都是人们对金钱的强烈渴望和对物质的过度需求。

    微商,其实卖得并不是产品,而是国人之间最稀缺的信任。并不是每一个人做微商都能成功,但每一个做微商做成功了的人,都不容小觑。信任是最难建立的一种关系,你的人品、学识、言谈、举止,构建了你的个人品牌,如果你能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品牌,已经胜过于你在任何一个强大的企业工作。

    曾经我工作的银行,给我们员工洗脑:离开了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我当时觉得很可笑,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我真的在一个稳定的岗位上耗尽了我的青春,等我离开的时候,我真的就会一无是处。一个企业想要提高员工忠诚度,不应该用这种贬低员工的方式让他们吸附于企业,而应该去帮助员工发现自己的价值变得更好。可惜的是,许多中国企业不懂,他们只看利润,其他都不在乎。

    当企业不能给员工带来他们想要的,员工就会自己去发掘自己想要的。比如在这样稳定的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工作时间做微商,开启第二职业。为了钱,也为了通过自己个人努力赚到钱的成就感,这种脱离企业平台而带来的属于个人的成就感。可是这对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付了薪水给你的员工,但他却在工作时间干别的事情,并没有给企业创造出本应该创造的价值。

    微商下的中国,其实隐藏了太多社会问题。你永远无法通过微商让中国品牌走向全世界,但却可以成为外国品牌进入中国的捷径。

    代购目前依然存在,但也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代购之所以还有利润的空间,全然依靠着熟人之间的信任和国人对电商平台的不信任。如果有一天,电商能够规范起来,打假能够实施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商业信任能够重建,代购这个行业必然会消失,但微商不会,个体创业不会。就像我们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对物质的追求,在中国人们生活的焦虑和压力之下,每个人都对金钱都有着天然的向往。如果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说:“我最近太累了,我不想工作了,我要出去玩一个月。”大概家里会闹得天翻地覆、觉得他脑子进水了吧。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抑郁,为什么自杀率越来越高,为什么大家都不容易快乐,就是因为这种人人都有、却不能松懈也不被理解的压力,最终压垮了自己。

    微商下的中国,希望有一天,卖的是真正好的国产品牌,而不是三无产品或者外国品牌。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富裕,希望接下来是真正增高的幸福指数和生活的快乐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嘟嘟铛:一直都不喜欢微商,一直在朋友圈发一些动态,挺烦人的,所以就把他们屏蔽了,我买东西都是在官网上买的,上次买了一双阿迪的鞋子,走的转运123,速度也挺快的

      本文标题:微商下的中国,究竟在卖什么(揭秘澳新代购内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jo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