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小时,4个故事。
在宏观历史背景下,影片讲述了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刚开始看似毫无关联,实则用两条线穿掇了起来,立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明线看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
暗线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关于真实,关于正义,关于爱和心中的信仰。
一个普通人内心最真实的追求和信仰,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影片想传达的,“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01
如果纠结于个体的爱恨情仇,目光就狭隘了。
影片中有个情节讲文革时期,王敏佳(章子怡饰)的初中老师,王老师的婚姻。
在外人看来,王老师知书达理,待人谦逊,可非常不幸,却娶了个像疯子一样的老婆天天对他歇斯底里。
王老师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可谓是隐忍至极。
原本他们青梅竹马,年轻时师母供了王老师去读书,两人相约等王老师学成回来之后就结婚,没想到王老师出去见了世面,回来就想悔婚了。
奈何师母跑去学校以死相逼,两人最终结了婚。
王老师的不爱以致婚后冷暴力,不碰她,连碗筷都不愿与之共用,宁愿对外面千千万万的人好都不愿意对她好,从此师母性情大变。
一次次逼问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王老师也是义正言辞:“为什么,什么都可以变,就这个不能变。” 是呀,我已经不爱你了,我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就是屁,你为何还苦苦痴缠着我。
得到却是师母痴心苦守,斩钉截体的回答:“对,就是不能变。”
她还迷恋着当年王老师对她的好和爱,深信他曾许下的话:要娶她,爱她一辈子。
立德立言,人无信而不能立。
一个可以轻易推翻自己诺言的人,要么就是年少无知,要么就是无耻之徒。
只可惜她坚持的这份错爱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人家。
多年的冷暴力不足以让她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自己毫无意义的热悟始终都暖不了一颗渐行渐远的心。
自我蒙蔽和委屈都发泄在假想敌王敏佳身上(因为看不惯老师被欺负而冒充组织写信批斗师母),打倒了自己臆想出来的第三者反倒而是被惊醒了,被手里沾的血,被这种血淋林的残忍真相惊醒。
王敏佳被乱打昏死了,夫妻之间的感情也回不到从前,即使路上撞见也形同陌生人。
这就是她的现实,她醒了。撑着她活过多少年岁的假想破碎了,失魂落魄晃眼一过当年甜蜜的时光,纵身一跃跳井终结了自己的生命。
王老师痛哭疾首大喊救命,很奇怪那么厌恶她,此刻不是应该庆幸自己终于可以摆脱束缚吗?
人性的晦暗和矛盾,被刻画地淋漓尽致。或许这么多年爱与不爱,自己都麻木了,行将就木,突然的失去才让自己痛醒。
看了感觉有种焦灼的小家子气。不知道影片安排这一幕插曲的用意何在?他是在警醒一些还没清醒过来的世人吗?
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
任何一把剃刀都自有其哲学,每一个生活的转折都在刀锋边缘,每一个选择都是一场自我心灵的救赎。
02
1932年,北平,清华大学的考试成绩放榜。
吴岭澜(陈楚生饰)看到物理不列(不及格),好几天都灰心丧气。
老师问:英语和语文都满分,为什么不学文科呢?
他说因为别人都说学实科有出息。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
“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他是幸运的,遇到了人生的导师梅贻琦,一句话的开导让他寻思着找到了真我,正视自己的不足和擅长。
他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青春,青春理所当然是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什么?
嫁给高富帅?迎娶白富美?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这才是青春正确的打开方式。
他人希望的未必是你想要的,从众社会大流不知道对不对,但起码不会让你在这个社会腹背受敌,饱受流言蜚语之苦。
然而真实吗?是你心底的声音吗?
如果不是,所谓的幸福和稳定也只是昙花一现。
远离人群,花一些时间去思考并不可耻。
当吴岭澜看到围绕在泰戈尔身边的最卓越的一群人(即梅贻琦、王国维、林徽因、徐志摩等),他们是那样自信而笃定,他深受那份力量的感染。
梅贻琦对他会意一笑,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当我们一味向外求索时,更应该向内自省,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与自己坦诚对话,在我们有限的岁月里,永远不要忘记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他最终听从了自己的内心,读了文科,成为北大的教授。
03
1938年,昆明,抗日战争时期。
吴岭澜来到了西南联大任教。
在炮火连天的境况下,传业授课,处乱世而不惊,对知识,学问探索的炽热让人震撼。
真实是有生命力的,它能冲脱一切的束缚和障碍,让有灵性的人感同身受。
吴岭澜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学生。
其中有个富家子弟沈光耀(王力宏饰),一个很优秀的人,同时也处于青春的迷茫挣扎期。
一面是慈母的和蔼劝导,世家出身的他,祖上历经大富大贵后深知平凡的可贵,留下祖训不许家中子弟再从军。
一面是内心对正义的呼唤,他眼睁睁看着战争夺去身边人的生命,无数人到处流亡,饱受饥荒之苦,自己能有所为而不为之的痛心。
三代五将的世家,注定了从这个家门出去的孩子都不甘平凡。最终他放弃优越安稳的生活,投身从戎,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的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为了救济学校外面的那些流浪小孩,每次飞行他都只身冒险给他们送去粮食。
孩子称他为“晃晃”,天下有架飞机,晃一晃就有食物掉下来。
在他救济的孤儿里,有个叫陈鹏(黄晓明饰)的小孩得以续命,长大成人。
04
陈鹏的传奇在于,他自始至终毫无保留的爱,无悔付出,不求回报。
像一颗太阳,生来就是发光发热的。
想想很奇妙,宇宙万物的存在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似毫无关联,却又生生相息。
太阳的存在,照亮了原本暗黑无光的月亮,从此让月亮有了光和热。
王敏佳就是那颗月亮。
王敏佳单纯,善良。
她因看不惯王老师被欺负,和李想一起冒充组织写信批判师母,最后被师母发现告发。
李想为了能去支边而选择明哲保身,不敢担当自己的行为,王敏佳一人扛了所有的事情。
当王敏佳被批斗乱打的时候,近在眼前的李想没有向她伸出援手,远在九所工作的陈鹏跑回来了,救下了她,立了一块假墓碑,带她回老家疗养后又回去九所上班,她知道陈鹏这样做,在当时是极其危险的。
一场变故也让她彻底看清了身边的两个朋友,李想为己置身事外,陈鹏默默守护,不离不弃,永远在黑暗的下方给她托底,就怕她挣脱了这份爱坠下无底深渊。
陈鹏的爱最终感化了她,让她无惧黑暗,不怕艰险,像一个勇者只身闯荡大西北,并发誓要在死亡来临之前找到他,陈鹏。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坚持,有光和热那一定是向着太阳的。
就像一句流行网络语说的:我们还年轻,我们要有光。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光和眼泪大概就是讲那一份我们为之心动的,为之疯狂的,为之努力拼搏的真实。
毕竟任何违心都难以长久。
李想当年明哲保身,最终实现了自己支边的理想,却永远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他认为自己当年没有坦白真相害死了王敏佳,终不能获得心灵的安稳。
最后他在雪山为救出一对男女而牺牲,临终前留下的一句话:“逝者已矣,好好对以后的人吧”,完成了自我负疚的解脱和心灵的救赎。
这句话是他去祭奠王敏佳,在墓前遇到陈鹏,陈鹏对他说的。
他救下的那对男女,后来结婚生了个儿子,叫张果果(张震饰)。
05
在张果果身上依然看到自我的探索,和对真实,光明,美好的追求。
处于和平年代的繁华之世,相比之前的人,他没有性命之忧,却被卷入了职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被直属领导出卖,本可以用利用手里的资料反将一军。然而他没有,他拒绝了直属领导David的死对头Robert提出的建议。他说:“我和你们不一样”,将自己抽离了这场纷争。
以自己的名义救助了因早产有性命之忧的4胞胎,原本是公司为了包装品牌提出免费救助这几个婴儿,却因提案失败而使得这场赞助无疾而终。
他担当了这份根本就不属于他的责任,我想也是因为有父母在他身边耳提面命重复当年在雪山被救的故事,他从了自己的心将这份善沿袭了下去。
在他的帮助下4个小孩先后离开保温室,茁壮成长。
当他为了那4个婴儿的安全,亲自去市场买了多家奶粉,对比各种营养成分,最后选了一种最适合四胞胎的。
那份责任和坚定,就是心中真实写照。那候在身边的女下属,眼睛里充满了崇敬和爱慕。
无论沈光耀、陈鹏还是张果果,他们展示出的胸怀、格局和器量,不拘泥于红尘小爱,世俗陈规,有大丈夫的担当和果敢。
所谓的惺惺相惜,大概指见识高了,做人做好了,一句话,一个表情,都会变得吸引人,而他们身边也会出现那种理解他们、懂他们、爱他们的人。
同感共振,同爱共频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