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苏忽然发我一个微信链接,说探路者要结束经营了,问我知不知道。我虽在一早也看到了那个消息,当时却并未在意,以为不过是当初昙华林式的乌龙。直到她再提起,想来怕是有些真了。
接下来几天所接触到的讯息,证明此事不假了。先是公众号发了一封感性的申明文字,然后展开的活动前所未有的丰富……因为突然要结束了,所有活动都显得匆忙而满是告别的意味。
我是有很久很久不曾去过探路者了。
我记忆中的第一家青旅,便是这里。探路者是武汉的第一家,那时我刚入大学,一切未来还有自信憧憬。在一篇关于纪念校园民谣二十年的剪报上偶然看到一则简短的报道。除了记住名字,便只记得一点老板提起的关于三峡上重庆的印象。
然而我并未来过探路者。大学毕业后去了南京,折腾了几年,辗转又回来了。当初那个阳光少年早早沦落成落魄大叔,一事无成的溜回来了。那期间游历了苏浙不少地方,也是那时开始住青旅,并因此爱上这一方天地。人生事业未见的有长进,关于岁月的见识却增长不少。
回汉后,某天路过昙华林,忽然想去走走了。大学四年期间,挺喜欢来这里巷子晒太阳发呆的。那时的昙华林尚属于名声仅限“老汉口”那一波人,满是市井烟火味。再次来时,这里已彻底变了模样。店铺林立,人潮拥挤,人们关于这里的称呼,已是“小鼓浪屿”了。
走来走去,胡乱拍了点花花草草,便匆匆逃离了。从中医院路口出来,拐到美院,想着到底安静些了。就这么漫无目的的走,拐角忽然就发现探路者了——名字写得很有趣,写在门口树着一个废旧的独木舟上。这独木舟我小的时候住武大工学院,常在凌波门看到武体的学生练习,印象很好。当时就有了好感,自然走进来了。
锈迹斑驳的铁门后,一方园子——竟然没有什么收拾,野野的。因为来时已日落,光线阴暗,更显得寂寥。一张玻璃桌子,几把椅子没有规律的随意摆着——涂了色彩明亮的漆——大概是美院学生的创意。主体的建筑一看便是那种五十年代工厂的风格,红砖白灰,墙角爬了青苔。旅舍的大门还很正式的贴了门神。进来空间却不大,前台窄窄的,左边是住宿区。因为不曾住过,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进去看过。
再往前,便别有洞天了。后来知道这里就是大名鼎鼎的“方言咖啡厅”。也是因为这里,我彻底爱上这家旅舍——作为一个武汉人。
后来周末无事,便喜来此小坐,点一杯绿茶慢慢喝。当然这里总有音乐,未见得是喜欢的,也几乎很少播民谣,但只听着不想,也是真的很能放松心情。
我也不时参与过这里的几次活动,不怎么说话,每次几乎是坐在角落里静静的听静静的看。也见识过初次接触青旅惊喜的外地学生,碰到过满嘴跑火车的老司机,听过很多长长短短的故事,认识了几个朋友。当然,并未真的融入这个圈子——我算是这里的常客,然而并未因此给店里任何人留下过印象。
我也陆续介绍这里给一些朋友,苏来了,老甘来了,晓晴同学也来了,无一例外都喜欢上了这里。我们偶尔能来这里聊聊天,听听歌,喝杯茶,更多的时候是我自己一人,没有目的,来此写点东西。在家里不曾有的感觉,这里多数时候都能遇到。我仿佛能回到些许从前单纯的生活——自在快活。
我在今年以来,彻底迷恋上了民谣——从前大概只是喜欢,不时听听。现在也听,听歌本身,更听歌之后的故事,也关注这个圈子里的各种八卦。在昙华林认识的一位朋友——不记得具体哪里认识,几时认识的——很有些懂这个。我与他很快成为无话不可说的朋友,不时聊聊音乐,听他侃侃而谈那些流行的小众的,雅的俗的歌手音乐,很有趣。
民谣与青旅,在哪里都是扯不清关系的。探路者自然不例外。这里常有本土乐队来演奏,以我入圈子的资历来讲,自然一个不认识。唱歌的水准虽不是很好,能听到现场,对于我这种很少能去音乐节的人来讲也不错了。这里听过不三不四,听过些尚在读书的不知名学生弹唱,也装模作样的玩过非洲鼓。自去年到今年,也终于去了几次音乐节,听了许巍好妹妹,也听过周云蓬小河,陈粒宋冬野,李志旅行团。
当然还是几乎一个人——即便我拿的是两张票,即便我总微信录着音给很远以外的另一个人听。
越是这样满是热闹,越是孤单寂寞。笙歌散后,难以收场。因此也更爱来这里了。至少探路者来时它安静的,走时仍能安静。纵然这里总是许多人来人往,总是谈笑风生,然而这些年早已练就一项技能,可自动屏蔽些不想听的——世界仍能是安静的。
这里如今因合约到期无法续约,要结束了。
而我自苏走后,两月有余未来。其实未必对这里有太多感情——我不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这里于我也并未发生什么特别的经历与故事,没有值得特别记得的人。这里的一切很陌生,一切又似乎很熟悉。总有旁的人,许久不曾联系过的人,刷个朋友圈,点个赞,表示一下羡慕。然而没有很多的人真的来这里,哪怕这里很近,很方便。
如今这里真的要告别了。今夜在这里本是有一场关于阮咸的演奏,但听着寥寥。女演奏者只随意弹了一曲,便没了兴致——是应该没兴致的,几人真的听呢?老板娘阳光早早的自己走了,没人控场,没人主持。有讲闲话的,仍是平时模样——只是现在想来,都是结束的意思了。
十年的东西,说没了就没了。从前风风光光的,今天纵有千般不舍,终究要结束了。谈客的话里,熟阳光的,都是为她惋惜。听说她近来身体也不好了,估计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再折腾新的了。
探路者散场,在这个每天不一样的武汉,倒腾不出一点大的声响。遗憾也好,不舍也罢,也只有老客徒生些感叹了。
就这么结束也好,至少,很有些能回想的好。
探路者,让我们,做一次认真的告别吧。
2016年9月2号
于探路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