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355066/aa6102131b9e35b7.jpeg)
山东卫视摄制的《红高粱》播出有一段时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人物:县长朱毫山(于荣光饰),三十里铺会酿老酒的大师傅罗汉(宋佳伦饰)和与其情愫绵长的大少奶奶淑贤(秦海璐饰)。
朱毫三半文半武,半匪半官,为保一方百姓安康,他可谓煞费苦心,但随着日寇的到来,他的励精图治毁于一旦,最后这个看似野蛮的县长与“义匪”余占鳌联手抵抗日寇对高密的侵略,壮烈牺牲。他将这个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县长刻画得入木三分。
罗汉,一个厚道本分的手艺人,以他超群的酿酒技艺和上下称赞的人品博得东家和伙计们的一致喜欢和尊敬。人们戏说“嫁人就嫁罗汉”。在那个特殊的家庭里,老掌柜的老了,小掌柜的是一个麻风病废人,大少奶奶是抱着大少爷的牌位进住单家的;而“我奶奶”刚嫁单家,老小掌柜就一命呜呼了。家里顶梁柱没啦,所以两个女人是把罗汉看作大师傅也是亲人,主心骨来对待的。罗汉虽与大少奶奶心境一致,但为了这个家,在两少奶奶的明争暗斗中,苦苦作着“和事佬”。精明的二少奶奶终于把大少奶奶斗倒,大少奶奶名声扫地,最后下嫁一直没敢越“雷池”半步的罗汉,也算皆大欢喜,双双步入刑场,做了一对苦命鸳鸯。宋佳伦虽是配角,但在这个剧里将人物的分寸拿捏地恰到好处,演得不卑不亢,小心谨慎地以一个大师傅的身份却尽着主人的责任,感动了上下,留得身前身后名,在演艺界也留下一段佳话,真好!
大少奶奶淑贤头悬“妇女的楷模”横匾,厅置亡夫的牌位,又当男又当女的寡妇一个,难呀!海璐却演得入情入理,从容不乱,淋漓尽致,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55066/2534748412837e32.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55066/4d94565999bce56d.jpeg)
“我奶奶”女一号(周迅饰),虽为剧组大碗,但在这部长篇巨制中装腔作势,一副娘娘腔,小姐调,还女主角——白瞎了与她配戏的佳伦和海璐。找一个南方姑娘演北方这一烈女,真够戗。看来是导演考虑欠妥。莫言调侃她古怪精灵的“小狐狸”一个,我想她应该有所觉醒吧。同样出生在山东高密的莫言(中国首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知道“我奶奶”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敢于向命运挑战,勇于追求幸福,不受封建礼教束缚,她就是一个在东北农村无拘无束长大的乡妹子,一株田野里自由疯长的红高粱,情定红高粱。周迅演的娇气;而电影《红高粱》中的巩俐演的有些含蓄。
六十集的电视连续剧《红高粱》让我活生生看完了,那个上了年纪的女编剧赵冬芩倒是不错。韩红演绎的尾曲委婉动听,但不贴主题,还扯上什么“枣花香”,真是的。九儿的死是悲壮的,荡气回肠的,是一种共赴国难的慷慨之情。
世上还没听说有“酒炸弹”,即使女儿红也不是红的,作者也无奈。艺术源于生活,尊重生活,生活高于一切,高粱红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55066/1f6c13cac105bc08.jpg)
三十年前,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一炮走红,获国际大奖。它彰显了人性,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准确,更贴近当时的生活。如果把今版电视剧《红高粱》比作一个丰腴性感的少妇,那么电影《红高粱》就是一个饱经风霜,精悍干练的汉子。
我记得第一次看电影《红高粱》是在斗沟煤矿的大礼堂上映,我刚到煤矿不久。宽大的银幕上一片红,高粱红了。脚下是漫漫的黄沙土,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娓娓道来,引出一段精彩的颠轿。赤膀的轿夫穿着宽大的棉裤,扎着裤角,颠得黄尘滚滚,新娘子哭喊不是。把那个麻风病唱的活灵活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55066/75f4fa37a209c24b.jpeg)
“颠不出话来,还颠不出尿来……”
“妹妹别只偷看,和哥哥说说话,解解闷……”
回门啦,闺女从高粱地出来两眼放光,老子问:“闺女,你一泡尿怎尿了这么老半天,你是怎尿的?”
“妹妹你大胆点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呀头……”汉子兴奋地唱。
“唱戏的,你他妈的唱的什么歪腔邪调,阴不阴,阳不阳的。”老子骂。
“狗杂种,我和你娘弄出你来容易吗?”老子骂闺女。
“你这小娘们,脱了裤子还行,穿上就不认我了…….”
“你这小娘们狠心呀,我来这不容易。………”
二0一四年农历十月二十四于寒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