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的本质是控制,恐惧和服从。它的目的在于按照一定模式塑造人,以符合一定标准。所以社会和学校,老师以及年长的人默认采取暴力的方式训练儿童和青年的思想,使得个体的活力,特性丧失。
大多数人在服从中失去个体的力量、信心、自发性,只有极少数人满足或不满足于训练,保持了活力,不被摧毁。
父母担心孩子无法取得好的成绩,恐惧将来他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无法赚足够的钱,找不到好的工作,无法和他人一样。大多数人在这种恐惧中,日积月累的活着,于是,很早的时候,就失去了活力。
人们带着受伤的心,迟钝的心,焦躁的心,活在这个暴力的世界,安全感是随时可丧失的。很快,这一生就会过去,日复一日的重复某条道路,持续外在的追逐。
人们脸上显出平庸的神情,那种清澈消失了,大笑也好,热闹也好,时刻被各种思绪占据着,一切浮于表面,就像过去一样,这一天没有什么不同。
城市里的建筑,街道,商铺,交通越来越多,人随处可见,遍布四处,很难有看不到人的地方。城市逐渐变得拥挤,人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不断填充自己,否则,那种无处不在的空虚就会涌上来。
属于人之外的空间越来越少,但人们似乎意识不到。年轻的人出生在这样的城市,被教导着追逐。
大多数人潜意识里服从于社会的观念,即便表面上拥有独立和选择,其内心仍然是他律和恐惧的。因为他所认可的,首先是社会认可的,即他人认可;他所追逐的,首先是社会整体追逐的。
在这样一个共谋的系统中,人们完成了对自己及他人的谋杀。个人失去了独一无二的感受力,优先服从于外界观念,而外界观念,在多年的生活和驯化中,已别无二致的溶于其每一次思考和呼吸。只有在某些片刻中,人会生出怀疑和顿悟,考虑脱离固定生活轨迹的可能,也就是脱离自己过去经年累月建立的自我认知和形象。
人对自我的认知首先是模糊的,其次建立在生活实际和行动上,这意味着人无法意识到经验之外的自己,无法发掘和见证自我的整体性和创造性。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大锢疾,大多数人无法得以发展和实现,生命在庸碌和在现状中寻找满足度过,而这种极大的痛苦,是难以被谈论和认识的。
在驯化中伴随的挣扎,通常是不彻底的,这种不彻底的挣扎无法释放个人全部的力量,亦即无法完全的进行自我完成和发展,导致个体最终落入庸常和黯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