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深渊中的家长
序:此文是孩子整个求医过程的小结,写出来给孩子遇到困难的家长作一个参考。一样病百样根,各自斟酌!(和睦的家庭的孩子不一定不得病,所以无法简单地归为谁的原因)求医前,女儿抑郁发作,已无法正常求学生活。以下文字,请各位对照自己孩子情况,不要盲目照搬。
另:如果孩子生病有父母因素,甚至是主要原因,则父母必须改变。病源不去,康复太难!孩子生病,妈妈很容易扛不住。如果你出现焦虑情绪,自觉不易控制,务请自己先求医。精神疾病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易怒,无法有效沟通。两个沟通能力欠佳的人,多半是试图沟通始,大吵一架终。如果发现无法有效沟通,务请停止争吵,求助专业医生是不二选择。如果你没有正确求医,多半只能走到听之任之。还要说服自己,孩子一定能自救!或许是可以,但会拉长孩子康复的整个过程。
另:如果你家孩子一直很优秀,你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表扬?一直优秀的孩子,在学校平常往往被责怪多,表扬少(荣誉不算)。你是不是把孩子的优秀当成习惯,而懒得表扬:优秀是应该的,没什么好表扬!如果你这样想,务请尽快改,比起表现不够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孩子一样需要你的表扬你的认可!得不到表扬的优秀,优秀最终会成为负担。而这负担,是病因之一!
另:关于休学。孩子的病有轻重。首先遵医嘱。可以上学的,必须时刻关注病情。11月2号,聊天的时候,女儿说起,吃助眠药就一定不要上学,因为药物引起的睡眠,让你根本无法上课。听不好课的结果,要不不吃药,要不面对极大的学业压力。而这两者都指向一个结果:病情加重!
另:关于求医。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医生,合适的心理咨询医生。不合适,要换。尤其是心理咨询医生,孩子接受,能让孩子畅开心扉,是首要条件。比起庞大的病人数量,心理医生的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尽量前往省级医院。但同时要考虑求医方便,诊疗最少半年起。所有精神疾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治疗不难,难的是耐心,恢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尽我所有的努力,等待最好的结果。是等待,而不是期盼!
另:关于家长陪护。首先遵医嘱。孩子发病康复期间,家长科学的陪护可以极大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帮助孩子尽快康复。科学的陪护,首先做到不对抗。不要因为,认为对孩子好,就强迫孩子做或不做。一定记住:你永远扛不过抑郁症!说句笑话,生病的孩子,死都不怕,怕你那几下么?生病的孩子,不能以常人的思维度量。生病,就是生病了,请不要认为孩子娇情,演戏,装的。抑郁症孩子的护理,是全新的课题,我们只是普通的家长,不懂没办法很正常。有什么疑虑,请教专业医生,他们知道怎么办。
孩子的康复是全家的头等大事。
当孩子终于舒展眉头,开始会自然的笑的时候;当孩子的眼睛终于灵动,开始神采奕奕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小学,甚至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女儿。上帝保佑,那个古怪精灵,活泼可爱的孩子,正在回到我身边的路上!
这一刻,我才意识到,女儿其实病了八年了。
一、对于精神疾患,没有准备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社会,包括医院
我们夫妻是大学同学,我出生求学都在一个农村小镇,那时候,考大学还不是件容易的事。02年有了孩子后,我们竭力按照育儿知识来教养,而不是重复父辈的办法:譬如凡事都以理服人而不是以长压人,每次都蹲下来和孩子平等对话,你完全可以反对,只要理由足够。小学六年,没有让孩子参加过课外学业辅导班。也从来不对孩子的成绩提要求(这个也有孩子一直优秀的原因)。孩子读小学后,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绘声绘色地说,女儿幼儿园同学的家长和她聊天,说我们的女儿在幼儿园不算好的,读了小学怎么一下子冒尖了,老师得意地告诉她,那小朋友的父母都是正经本科生,先天条件好!是的,在我们的经历,并不觉得读书是件多难的事。自觉孩子当然也不会差。比起自己父母,我们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带她去看世界,给她买各种她喜欢的书,而且从不给她压力。反正我也没什么家业需要她继承,也没什么未竞的伟业要她发扬。我认为成功的人生首先是快乐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庸庸碌碌过一生。我的意思不是自暴自弃,过程自然需要努力,一切都是结果,而不是目标。能想得起来的生气,是有一次撒谎,那是幼儿园小班的事了。我们夫妻两人脸红的次数都有限,也从来没有打骂过女儿。女儿乖巧听话,成绩优异,各种荣誉,从不缺席。许多不曾给女儿上过课的老师都认识我们,惟一的原因就是我们是这个优秀孩子的父母。
小学六年,从没让我们操过心,除了三年级第二学期,快要期末了,女儿告诉我们头疼。几天后我们直接带她去省儿童医院,做了腰穿,脑核磁后,医生说没事。他只是简单的告诉我们没事!(如果他能建议我们去找正规的精神科诊疗,人生会不会不一样?)回来,女儿依然说会头疼。当时我想会不会是精神因素,于是去了本地的妇儿医院的青少年心理门诊,一个显然是耗着等退休的老头,谦虚地让我们去找一个人,负责给本地老师做青少年教育心理培训的老师。结果,她非常正色地告诉我,孩子没事,有问题的是父亲。她说我是假民主真专制,严重压制了孩子。那一刻,自以为对教育有自己观点的我,迷茫了。虽然最后她也没告诉我是怎样的假民主,真专制。后来,女儿不怎么说头疼了,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我开始有意识的减少对女儿的教育。
女儿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是极负责极要强的。女儿总说怕她,我没想太多,说老师是爸爸的朋友呢,你成绩又这么好,干吗怕呀。当时我说找老师,她说千万别,老师对你们家长可好了,但一转身,学生就有得受了。其实我知道,就算去找了,老师也不会对她怎么样,终究好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的。女儿是从同学的遭遇总结的。内心本就要强的女儿,恰好碰上了超严要求的老师,从此,优秀成了她的负担:她无法忍受任何失误,一次也不行!压力就此开始折磨孩子。现在聊起来,女儿说想想,自己当年也是厉害的,但那个时候,从没有觉得自己优秀。天天害怕的是,考不好!怕被老师说,就算老师只是说一句“班长都没做对啊”。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两,真的从来没有在学业上要求过,反而会变着法,不上课请假带她去玩:少听几次课没什么大不了。女儿后来跟我们讲,三年级某次语文单元测验,考了92分,被老师要求回家自已主动请家长惩戒。仿佛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回来就哭着请求妈妈打她一顿,妈妈当然没有打,还劝她说没关系。但自此后,分数成了她的达摩克利思之剑!
小学毕业,成功考上了省城的私立初中,那是一个以培养孩子出国为主的学校,教育理念相对接近欧美。这样的选择,是我们的意见,女儿也愿意。从此开始了住校生活,为了方便,配了个智能手机。没想到,开学没多久,就出现了割手,虽然不深,但也是自残的一种,超出了正常范筹。我们马上带她去了专科医院,并挂了主攻青少年心理的专家,那是位快退休的和蔼的女士。在做了一系列测试后,医生把我们叫进去,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孩子很好,完全没有问题,是我们多虑了,要我们不要疑神疑鬼。将心将疑地结束了门诊,女儿也答应不再玩刀后。
日子一天天过去。但我们发现,那个理智乖巧的女儿渐渐不见了,学习成绩不再那么优秀,沟通也日渐困难(这里的沟通不是指日常对话,而是当女儿有什么我们认为不妥,试图劝解的时候)。偶尔出现譬如坐窗台上等过激行为,这也是女儿后来和我们讲的,有一次,确实也只有一次,苦闷的她坐在了六楼宿舍的阳台栏杆上,上帝保佑,幸亏没有掉下去。其实,这一刻,她的病还没有到想跳下去,但生命于女儿来讲,已经是无趣得很。爱女儿胜过一切的妈妈,在我和女儿第一次争吵后,生怕女儿做傻事,要求我不要再与女儿发生冲突。这大概是初一第二学期,从此妈妈选择了完全的包容,我就基本不再干涉。事实上,和女儿的沟通也越来越困难。我自觉满腹的为人处事的经验教训,想全部传授给她,但女儿是极认真的不专心:她根本就不想听,脾气也越来越大,简直是一点就炸。眼看着女儿的表情渐渐僵硬,眼神渐渐迷离,不愿意接触我们的朋友,也没什么交心的同龄朋友,渐渐地长成了我不喜欢的样子。我只好骗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样子,不是非得长成谁喜欢的。其实,那已经是病态了,只是病还没有严重到影响日常的地步。
小学三年级,找的心理老师没有帮我们指出问题。后来,女儿说,这位老师冤枉我了,她也曾在对话里多次说怕班主任。但心理老师轻描淡写地说那是她学生,没什么好怕的。是的,她是不怕,可是孩子怕啊。初一,正规医院的主任一样也耽误了。后来,女儿和我们聊天,当时她在电脑上做试题的时候,所有的答案,都是按怎么样是她希望的样子填的,而不是她实际的情况,所以结论给出了她是个活泼开朗外向的正常孩子。“房树人”测试,她是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画的,结论是心理有问题(这样比较,房树人测试更加有效。因为孩子心里没有正确答案。或者做题前,要强调按自己实际做的,而不是希望的来答,这个无所谓对错,不是考试,只是为了让医生正确判断孩子当时的心理状况。)。但主任没有重视“房树人”测试,也忽视了女儿轻微自残的情节,稍加对话后,作出了家长多虑这样的错误结论。时间不会倒流,但如果我们能在三年级,或者初一就给出合适的治疗,一定就不会有后来的病发。所以,在心理疾病,不仅家长没有准备,学校没有准备,甚至连医院都有准备好,那可是省会三级甲等的医院,主任级的医生。
如果有可能,请告诉你身边的朋友,如果他们的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肚子痛,胸闷,在确认生理没有问题后,一定要去心理门诊看看。生理症状是心理疾病的生理反应。这个时候,心理干预是必须的,是否服药当然要遵医嘱。建议找省级医院的精神科,最好有两到三个医生的诊断。如果是个优秀的孩子,那多半优秀成了孩子的负担。联合老师,心理医生,告诉孩子,不要害怕错误,不要害怕考得不好,没关系的。偶尔几次失误,天不会塌!病看得越早越好,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二、病发求医
以下分析仅针对抑郁症。所有分析仅基于一个患儿家长自己的观察心得,家长没有接受过关于精神疾病的正规教育。样本只有一个,对错与否,请自酌。本人不作任何承诺!
孩子是从今年三月初开主诉失眠,起因是失恋。逐渐胸闷憋气,仿佛压了块大石头,会突然想哭。睡眠差易做噩梦。出现手脚发抖,眼前发黑。曾出现晕倒伴抽搐。每天给妈妈打两个电话,反来复去讲的基本是同样的话。我们觉得不对,打算去心理门诊。朋友介绍了浙二禹华良医生。不巧那段时间出差了,便只好找了别的医生,或许由于门诊时间有限,我们对医生的诊疗不甚满意,有些观点也不太认可。譬如说正是因为我们夫妻关系太好,孩子只从我们身上学会了如何和好人相处,不知道怎样应对坏人坏事,听上去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总觉得哪里不对。这次看病让我们意识到,门诊,医生能给病人的时间不可能太长,而心理疾病,完全要靠病人主诉,及医患对话来确认问题。所以,我们总结了门诊医生所问的问题,并详细写下了女儿从小学三年级的头痛到最后发病的过程,症状。(第一次门诊,让我意识到,三年级的头痛,就是心理出问题的症状)在禹医生门诊时,进屋就先把那满满一页纸递给了他。医生看得很认真,随后在问了一些问题后。(初诊,把病情写在纸上,越详细越好,只要是实事,不要怕写错,不要不好意思。这样有助于医生迅速全面的了解孩子的病情,宝贵的门诊时间,对话太浪费了)要求我们一要按时服药,二要打算休学。但在妈妈和女儿的坚持下,暂时休息两周。
其实我是希望直接休学的。因为我认为这病的康复需要较长时间,没有好彻底就着急上学,容易复发,而复发多半会加重症状。
岳母是焦虑症,起因是岳父因心梗去世后,一人独居,害怕也得心梗,天长日久,焦虑成疾。一直说心脏不舒服,看了很长时间,最后心内医生建议我们看精神科。但岳母不同意,及至出现了严重焦虑症状,确诊后才认同医生观点,坚持服药至今,无碍。这件事让我知道了精神疾病的大概情况,成病治疗的经过,知道这病非一天得亦非一天好,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情绪,带病也能有不错的生活质量。对岳母来讲,坚持服药后,完全没有问题。偶尔发作,也能认识到是焦虑,便可顺利渡过。(一般春秋季节转换容易出现症状)
女儿不抗拒吃药,不抗拒求医。
两周后,症状全面减轻,并自己坚决要求上学。当时禹医生说,既然自己想去,那上学也可以,休息两周了,上学也算换环境,但如果不适要马上回来门诊。我们只听到了同意上学,没有注意到后面的有问题马上复诊。
医生开的药,百优解,劳拉,奥氮平。这些药都会改善、增加睡眠。孩子表现为早上醒不来,然后让同学帮忙叫醒,强撑着上学,结果课堂上还是忍不住睡着。自然课没听,作业完不成。作业完不成就着急,焦虑。我们告诉她做不了就不做,想睡就睡。就没想到压力在伤害孩子。那时候,女儿每天给妈妈打两次电话,同样的话反复说,妈妈一度以为女儿是逃避。而焦虑会传导的,妈妈也快顶不住了。
精神疾病的一个起因,是病人陷入自我否定的螺旋不能自拔,最后导致出现生理心理症状,无法正常生活。除了应激障碍,病人从得病到病发是个漫长的过程。天长日久,当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孩子,一般是一件让她后悔的事,譬如和同学闹矛盾,考试不好,或者失恋。孩子会迅速沉入情绪螺旋底部,大脑在反复的后悔中不能自拔,开始出现失眠,失眠又加重病情,然后出现胸闷,头痛等非生理原因症状(其实,这是焦虑症状。我的理解是,精神出问题,大脑就会开启自我保护系统,通过让某部分肌肉痉挛产生不适,强迫主人休息)。心理上,孩子的抗压能力接近零,任何一点压力都可以导致情绪崩溃。表现为歇斯底里,易哭,幻听,幻视,站在高处,会有声音让他跳下去,拿着盘子,会让她扔地上。在人多或密闭的场合,会非常害怕。最明显是无法一人坐电梯。第二周周末回来,女儿已经出现上述症状。当她歇斯底里地哭泣,除了心痛,除了抱着她,我们束手无策。甚至出现失语,当看着泪流满面的女儿,手指着嘴巴想说说不出来的样子,痛如刀割。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的苍白无力,知道自己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挑战,我已经无法独立面对了。终于等到禹医生出诊,(我们到医院有一百多公里,开车两个多小时),那天早上起来,妈妈突然无助地趴床上开始哭泣。我觉得天要塌了:妈妈也被击垮了!盘旋在妈妈脑海中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这样的家庭,孩子也会抑郁。想不通,然后无数个想不通后,妈妈焦虑发作了。
除了应急障碍,我相信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是缘于持久的压力,不管是家庭的学业的工作的。就象蚁穴溃堤,我们的精神是被一步步击跨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中,其实有许多迹象会表现出来,可惜我们不自知。我们会以为是性格,以为是偷懒逃避。病发时,我们的大脑象一台油门踩到底的汽车,超高速运转。所以,这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收油门,让我们的思维慢下来。办法有两,药物和非药物。药物会迅速抑制情绪,让病人进入无欲无求的,近似休眠状态。这时候,他们会显得呆滞,奢睡。不要害怕,没有什么比有效睡眠更能让我们休生养息的。许多人害怕药物会伤害大脑,会有后遗症,以至于停药,抗拒用药。大家要相信FDA,这些药全部源于国外,有足够的安全保障。而且,精神疾病本身,才真正伤害大脑:机器都无法长时候保持高速运转,何况人。所以,不用怕用药。严格按医嘱。千万不要随便停药。好不容易收起的油门,一旦停药,会迅速再次被踩到底,病情一定会加重。如果你觉得效果不好,那就换医生,由医生来决定怎么办。专业的事情,必须交给专业的人。
另一种办法是非药物,就是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减去所有压力,慢慢让自己平静下来。对于成人来讲,这也是一种办法。我这次去新疆旅游,遇到了好几位在客栈打工的病人,他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对抗讨厌的精神疾病。但以我的观点,发病的未成年人,不适合用这种办法。他们没有这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病中的他们也听不进任何意见。出现自残自杀倾向的,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一定要看病,不要以为是什么性格,娇情,借口等。你没有得过病,不知道病人的痛,痛至生不如死!每一个走了的病人,他们一定无数次的求助不得,所以,一定要去医院!
女儿住院了。两周的复学,直接击溃了她!痛彻心肺的教训:如果孩子在病发期,一定要减压减压,减去所有压力尤其是学业的压力,给孩子休生养息的时间。就象一个大病的人,怎么能撑着去工作。就象你骨折了,却非要去跑步锻炼,你要能康复,好吧,反正我是一定选择打上石膏静养。我知道家长着急,但这真的不是急的时候,急没用,急会害了孩子。病不好,怎么学得好?退一万步,在一个健康但没上学的孩子和勉强上了学却终生困在疾病里的,你选哪个?何况,只要及时治疗,孩子复学不是问题。Men see only the present,but Heaven sees the future.我们终究要去到将来,所以一定要学会看到将来。
在医院,情绪好的时候,女儿会弹琴,会唱歌。发病的时候,会大哭,会说让我跳下去吧,不想活了。幸好有医生,医生会告诉我们怎么办,一般都是说让她哭一会,厉害的时候会打一针镇静剂。那个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全新的问题。女儿认识一位大学生,也是因为失恋抑郁了,也在服药。女儿说上学的两周,全靠和他电话支撑下来的,他最懂她。大学生会坐车两百公里来看女儿。医生知道这个情况后,说必须想办法,两个病人在一起,只会互害,不可能互助的。这是精神疾病与其它病不同的地方。但又不可能直接强止,只好慢慢渗透。(如何正确贯彻“三不”,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住院21天后,本来是可出可不出的,结果听闻男生也可能要来住院。医生如临大敌,即刻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联系了门诊医生,希望如果不严重的就暂不要安排男生住院(男生肯定要要求住院,他的要求其实与病情无关)。同时安排女儿出院。要求我们提前告诉孩子,她恢复挺好,可能要出院。周一查房,听到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女儿脱口而出的是再让我住几天吧。那时候我们根本不敢告诉女儿,让她真正出院的原因。只是说好多了,回家吃药休息就可以。
这里非常感谢杨医生,虽然现在她还只是管床大夫,但她为女儿的康复竭尽了全力,她的治疗是带着温度的,这一点让我深为感动。希望她能一直保持,只是我也知道这很难。杨医生不仅尽力治疗,还把女儿的情况详细告知联系好的心理咨询医生。医生之间的专业沟通或许只是几分钟,由我们来主诉,可能几个小时都说不清子丑寅卯。随后的心理咨询证明,杨医生的功不可没。郑医生迅速打开了女儿的心结,让女儿有倾诉和求助的欲望。这是有效心理咨询的前提。(提醒家长,两次如果还不做这一点,建议换医生)。心理咨询一次一小时,时间短了没效果的。
附出院小结:一、家属需履行监护责任,防意外。二,家属保管督促服药。药物调整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三、避免不良刺激,改善紧张情绪。四、若病情变化,如烦躁不安、失眠、消极想法、话多、胡语、兴奋、恶心、头痛,须马上就医。(第四点,我的理解,在正常服药下,不应该出现上述症状。一旦出现,用药重新调整)五、两周后复诊。
刚开始住院的时候,每次打电话妈妈都说失眠焦虑,我就让她去看医生,告诉她也一定有问题了。但直到第四天我去探视,她还没有去门诊。要知道,走着过去就能挂号看病。但她还是失去求医的能力。这就是病!最后,终于去看了,果不其然,医生诊断为焦虑。用药后睡眠马上改善。女儿还没出院,妈妈已经完全正常。(看得及时,是多么重要)医生说,必须吃够六个月,严防复发!或许你不以为然,但我不敢。这是个我完全无知的领域,受够了孩子发作时的手足无措。我不想再来一次,所以我选择严格按医嘱!
写到这里,求医过程可以总结如下
孩子一旦出现非生理原因的头痛,腹痛等症状,必须考虑求助精神科医生。如果医生安排电脑答题测试,千万记得告诉孩子,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就怎么答,而不是怎么样好的怎么填。这个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无所谓对错。“房树人”等非标准类型测试结论,往往更正确(美国人在1948年首先提出的)。
最好找两家的不同医生,以防误诊。如有上述症状,不要轻易相信没有问题。小学三年级是高发期。首诊,记得把所有症状、看法形成文字,交给医生,高效利用宝贵的门诊时间。
千万不要讳疾忌医。中国一直没有给精神病正名。其实这就是病,就象人会得感冒,会拉肚子,甚至癌症,这些生理疾病。心理也会得病,焦虑,抑郁,双向等,就是心理得的不同的感冒罢了,很正常,积极看病就是了。只是精神疾病非一天得,也绝不可能一天好,不要想着有神医仙丹,手到病除。只要确诊,全家要立即把重心从追求学业等转移到治病陪护上。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你要记住,没有健康,才是没有一切。孩子还小,真正的负责首先是守护他的健康。分数算什么,学业算什么。好了再说!
严格复诊、严格服药、严格减压(譬如休学)、有效心理咨询(一次一个小时的那种),一定要注意有效。走不到孩子心理的,换。不要犹豫。否则,钱白花,还耽误病。
征求孩子意见和医生看法,可以安排旅游(轻松的自助游),安排喜欢的爱好,以帮助孩子平安渡过休整期。做或不做,做什么,问医生,不要以你的好恶。尽可能屏蔽不良影响。不要让孩子看心理方面的书,不要看情节紧张的影视。可以看些放松的喜剧,轻松的游记或优美的散文。避免病友交流。养病期间,不适合恋爱,除非对方是真正的关心爱护理解病人的爱人。压力,情绪波动都不利康复。尽可能把孩子的时间,用轻松愉快的事情填满。我们是这样的,妈妈脱产陪护:一起做饭,一起烘焙,一起看喜剧,一起做手工。。。。。。
如果你自觉有焦虑心慌等症状,求医。许多家庭,孩子一旦得病,母亲,也扛不住。你不好,如何安抚孩子。两个病人,一定会互害互害互害!
三、康复及巩固
本来这段可以不写。因为女儿才刚开始康复,离真正康复还远。如大病初愈,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巩固。当医生说好了,可以停药。我们才能松口气。至所以想写出来,是再次以孩子的经历,来说明,减压和避免负面影响,对于恢复是多么的重要!
出院后很快暑假也来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接触过“模联”。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是由中学生独立举办的,主要以中学生为主参加的课余活动。孩子多次参加过“模联”,也正是在那里,认识了那位抑郁的大学生。但她告诉我,暑假两个月要参加五场“模联”,十月份还要组织一场模联。六场模联,男生肯定在场。要知道,为了避开那位男生,家长医院联合,花了多少心思。现在整这一出,我快疯了。我自然希望全部不参加,女儿却严肃地说,如果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再次无解的我们,希望全寄托在了心理咨询医生郑医生身。这就是药物没有办法而需要心理咨询的地方。最后,双方妥协,参加三场。妈妈全程陪同!第一次去参会前,女儿已经好了很多。但开完会回来,立马觉得不对了,后来得知,原来男生刚遭遇亲人离世,抑郁发作。模联活动期间,男生向女儿倾诉了过程。这样自然就成功传递了焦虑,女儿再次出现胸闷等好久不曾出现的生理症状(这也是为什么两个病人不适合在一起的原因,因为焦虑会传递,反复传递即意味升级)。第二次,第三次,每次回来,总会出现一些反复。我们急在心里,却也只能急在心里。大概是八月底,男生告诉女儿说有女朋友了,虽然我很希望他们从此不再有瓜葛,但女儿如何渡过,却是问题。随后,我们决定开始近一个月的自驾游,为了帮女儿放松。整个旅游途中,她一直在安排模联相关事宜,报名、分组、筹备等具体杂事。一万里路云和月,风景宜人,美食诱人。但压力下的女儿并没能很好的体会这些。给女儿拍照的时候,看着镜头里不苟言笑或者勉强挤出笑容的样子,我很无奈,毫无办法!
模联结束,女儿也同意拉黑男生的所有联系方式。这时候开始,孩子终于进入了完全无压的状态。由于药物作用,早饭后她会继续睡觉。中午饭后,和妈妈一起烘焙,看书,有限的游戏。依旧严格按时服药,按时睡觉。终于,在十月十八号,我看到女儿做了个鬼脸,这个让我想起了三年级以前样子的鬼脸,我意识到,女儿开始康复了!
我在想,如果没有四场模联,没有男生的影响,女儿在无压下,一定会恢复得更快!既然病是压力始,那让孩子放下所有压力,是最有利于康复的要素。自己努力,或者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找到真正让孩子崩溃的压力,坚决卸下,轻装向前的孩子,会很快恢复。
以上,是孩子得病求医的整个过程。孩子严格按医嘱服药作息。以我的看法,孩子康复的重点是:合适的医生,严格的用药,合理的作息,有效的心理咨询,完全卸下的压力,和家长温暖而坚韧的陪伴。
我们的情况是,孩子愿意求医服药,与家长的沟通基本通畅。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样的
关于吃药求医还是完全自救的选择,我的想法是这样的。首先,所有的观点基于生病了,普通的情绪不良,谁都会有。这个必须有明确的诊断。如果你是成年病人,可以自行选择,但务必要根据结果调整对策。如果你是父母,未成年孩子,只要确诊,还是建议求医。同时要搞清楚病源。来自家庭甚至父母,则必须双管齐下。父母也有病的,那更要一起治。绝大部分孩子的问题,确实是来自父母。精神疾病治疗的第一步是稳定,让情绪稳定下来,让大脑从高速螺旋中平静下来。药物和包括“观呼吸”等非药物方法都可以,但药物更快。孩子还小,有更快的方法为什么不用呢。
四、去根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为什么很多人会复发,那是因为导致精神疾病的思维模式没有彻底改变。这个不改,隐忧难去。
这个模式,是指后悔异常。正常情况,遇到什么事,后悔两天就过去了,反正已经发生,下次注意就好。但当自己无法控制地陷入后悔思维而不能自拔,最后一定导致疾病。所以,务要能及时察觉这个倾向。不管多大的事,一安要给自己一个期限,后悔一周,两周。然后一定要放下,否则一旦进入情绪螺旋,容易复发!总之,一旦发现情绪有失控感觉,马上求医。及时的干预非常重要。
反思让你进步,后悔让你抑郁。
把我的座右铭写在这里,希望可以给你借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若尽人事,则安天命
事前多思少定,事后少疑不悔!
人生苦短,后悔不值得!
记住,不悔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
(后记:不要害怕疾病,当你真正康复后,或许能迎来一个全新的人生。老婆原来是个内向而不喜交际的人,喜欢不打扰也不被打扰。焦虑症康复后,开朗了许多,愿意交朋友,愿意分享。活泼的人生有更多开心!女儿也在康复,虽然还很只是开始,但情绪上已经是初一以来最好的样子。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最好的安排,但你可以把它变成最好的安排。共勉,加油)
宁静致远
2019年11月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