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第一种书你可能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了,第二种书,在你家的书架上一定出现过。那你猜猜看,它们是什么书呢?
正文
怎么读诗歌
咱们先来说说诗歌,诗歌有好多类型,你最常接触的,可能是古诗。从你还是个小不点儿的时候,可能就已经开始接触古诗了。你对它的感情也许很复杂,既熟悉,又有点讨厌。熟悉是因为很多诗你都会背,讨厌是因为,背诗的过程还蛮痛苦的,一点都不好玩。
大声读出来
但实际上,古诗还是很有趣的,它的秘密就藏在声音里,你要背出声才能发现。所以艾德勒和范多伦推荐你的第一个读诗方法,就是大声读出来。
为什么要大声读出来呢?咱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我想请你听听下面这首诗,听完之后再告诉我你的感受。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念诗了——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水,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土。
这首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没错,你可能已经发现了,我偷偷改了两个字,把“疑是地上霜”改成了“疑是地上水”,把“低头思故乡”改成了“低头思故土”,为什么整首诗,我只改了两个字,读起来就感觉怪怪的呢?
这是因为,古诗是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几个字有一样的韵母。“韵母”你还记得吧?小学一年级学拼音的时候,你就学过韵母,像是a、o、e、ang、eng、ing,这些就是韵母。押韵对诗歌来说,可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能让诗歌变得像音乐一样,变得有节奏,有起伏,让人读的时候有期待、有满足。
为什么押韵会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因为在读诗的时候,你会期待接下来的字,会是你想象中的读音,如果你真的听到了你想的读音,你就会感到满足。比方说“床前明月光”,听到“光”,你自然就会想听跟“光”很像的字,比如“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听起来就很顺,如果你听到的是“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水”,你就会觉得不舒服,觉得这首诗有点怪。
发现没有,只有读出声、背出声,你才能发现古诗的这个秘密,所以艾德勒和范多伦才会推荐你大声读古诗。知道了古诗的这个秘密,下次背诗的时候,你就可以换种心态,去试着感受押韵,感受诗歌像音乐一样的美感,而不是把背诗当成是不过脑子的任务,用这样的心态去背诗,相信你一定会有全新的体验。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说:我背诗也是出声背的呀,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古诗离我有点远,所以我才不感兴趣的。
关注诗歌的主题
其实你换个角度看,古诗是可以离我们很近的。你看每首诗,它背后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很可能跟你息息相关。比方说,大部分诗歌其实都在说“爱”“时间”“友情”“风景”这些主题。
咱们举个例子,请你来听听下面这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你熟吧?它背后的主题,讲的就是友情,讲的就是朋友之间的别离。
回忆一下你毕业时候的场景,回忆一下当时跟朋友分开时的心情。领毕业证那天,你站在学校操场上,看着身边的朋友,看着操场边的绿树,想着以后再见面就不容易了,不能天天一起上课一起玩了,这时候,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了。
小结一下,艾德勒和范多伦告诉你两个读诗的方法,一个是把诗读出来,感受诗歌的押韵,第二个是去理解诗歌背后的主题,这些主题和你息息相关。
如果你还能知道点诗人有趣的故事,比如八卦呀,糗事呀,厉害的技能呀等等,那你可能就更喜欢读诗了。那怎么才能知道这些奇闻逸事呢?当然是读历史。
历史书怎么读
艾德勒和范多伦教了你两个办法。
读历史书的第一个方法叫“想想为什么”,这个方法,专治打瞌睡。什么意思?读历史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容易觉得无聊,翻几页就想睡觉。因为很多历史书里面,全都是年月日,不熟悉的人名、地名,你很容易觉得枯燥,不想再读了。那怎么才能让历史不无聊呢?艾德勒和范多伦说:你不能只关注“是什么”,也要想想“为什么”。
“是什么”说的是其实就是历史事件,像罗马帝国是几几年成立的,哥伦布受了哪个国王的赞助,发现了新大陆,项羽在哪场战争里输给了刘邦,等等。很多人觉得历史书不好读,就是因为觉得光记这些东西太枯燥了。
“为什么”说的是,你要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历史事件。比如想想罗马帝国为什么会建立?是因为罗马帝国的军队很强悍?还是罗马帝国很有钱?为什么项羽会被刘邦打败?是因为项羽的运气不好?军队不够强?还是刘邦才是真正的好领导?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你读历史的重点也就变了。这样读下来,历史书可能就没那么枯燥了,因为它变成了对你有用的东西。比方说,你未来想当个成功的领导,如果你想清楚了项羽为什么会被刘邦打败,可能就会对你有启发。
说完了“想想为什么”,咱们再来看第二个方法,“多读几本”。意思就是说,同样一个历史话题,你可以读个两三本书。比方说,你想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你就可以多读几本跟“二战”有关的书,你喜欢明朝,就可以多读几本跟“明朝”有关的书。
为什么要多读几本呢?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书,关注点可能会很不一样,如果你能多读几本写同一时期的历史书的话,你就能看到一个更立体的历史,视野也会更宽广。
下面咱们就来说一个关于“宋朝”的例子。不同的历史书对宋朝的评价是不一样的。有的历史书说,宋朝很弱,也有历史书说,宋朝不弱,挺强的。
说宋朝弱的代表人物,是历史学家钱穆。他的历史书里就说宋朝特别弱。钱穆先生当然不是乱说的,宋朝的军事,的确挺弱的,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被辽国和金国抢走了。
但也有历史书说宋朝并不弱,比如《哈佛极简中国史》里就说,虽然宋朝的土地被辽国和金国占了不少,但宋朝有钱啊,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得也不错。
当你和小伙伴聊天的时候,你的小伙伴说:“我知道宋朝啊,宋朝很‘弱’的。”这时候你就能说:“没错,你说的有道理,但实际上,宋朝也有它厉害的一面,比如它的经济就很发达。”多读几本历史书,你就能比其他人,知道更多的东西,你的视野,也会比其他人更宽广。这就是艾德勒和范多伦推荐你一个主题多读几本的原因。
小结
读诗,首先要大声读出来,然后还要去理解诗歌背后的主题。
读历史,艾德勒和范多伦也推荐了你两个方法,一个治“枯燥”,一个治“偏见”。说具体一点,如果你觉得读历史很枯燥,你就可以多想想历史事件背后的“为什么”。每个作者看历史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为了避免偏见,你可以一个主题的历史书多读几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