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在唐朝的历史里多有停留,读玄宗朝历史,读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读杜甫读白居易,读唐朝诗歌,读得感慨万千,也读得心花怒放。
读完《白居易传》,掩卷,感觉自己又在诗歌的国度里畅游了一番,而更入我心的,却是那些光耀千古的诗人们身上的人格魅力,穿透历史风尘,扑面而来。
越来越觉得前人说的话,那些一眼瞥过的诗句,随着年岁的慢慢增长,突然发现其实很有道理,那都是他们历经沧桑的生活总结,我们的不屑和急于否定,恰恰证明的不过是自己的浅薄与浮夸。比如那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么简单的四句话,何曾想,那是古代读书人发自肺腑的悲愤与绝望。中国两千多年儒家思想的统治与熏陶,百姓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人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因为这条路会带来权势财富地位,帝王身系读书人的荣华富贵。杜甫不是也写下“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白居易当然也不例外。
早年穷困潦倒的白乐天,穷游吴越苏杭,只身前往长安求取功名,住在人畜混杂的地方,一病不起也无钱看病,只能离京南归;再次赴长安赶考,每日煮粥为食,饮热水驱寒,都无以为继;参加的科考,近三千人应试,放进士仅十七人,这样的情况下他高中进士,三登科第,终于捧上金饭碗的他是不是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呢?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所言非虚,他有战战兢兢是肯定的,可是他的正直孤高却让他在官场保持了自己的高洁品格,直言敢谏,直陈己见,为了除去朝廷积弊(巨宦专权与藩镇割据)而不遗余力。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叛乱的事情不少,战火连绵,弄得民不聊生,但是打战的时候,皇帝却喜欢派宦官做监军,那些藏于深宫的太监又怎懂行军打仗,所以每每受挫,其实安史之乱的时候就出了这样的问题,否则哥舒翰也不会轻易败北至身首异处,所以白居易会在唐宪宗派遣巨宦吐突承璀领兵的时候上疏要求罢免他,在裴度领兵的时候还是要求皇帝免去监军而让主帅指挥作战;在好朋友元稹被无辜被冤之后为友鸣冤,惹得皇帝对他心生嫌恶;他还聚集一批志同道合者开展新乐府运动,直言讽谏时事,直刺权贵;宰相武元衡被藩镇节度使的刺客刺死,他第一个上疏要求皇帝严查严惩,等等的事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胸怀苍生,兼济天下的斗士形象。
因为武元衡被刺事件,白居易越级上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他的千古名作《琵琶行》诞生,文中他的愁苦悲怆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在我看来,我倒觉得是他想抱佛脚,却被佛踹一脚之后的失意导致的,远离朝堂也就割裂了卿相的可能,直到晚年,他不是还在为当年翰林院六人有五人为相独他一人没有而觉得遗憾吗?“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内心失望是肯定的。偶尔他会生出归隐的想法,毕竟五柳先生离他不远,只是他的条件却是陶渊明不及的,刺史厚待他,司马一职,官五品,月俸六七万,高官厚禄,不心怀天下,能忘名利,这里极为适合怡养性情。不过这时候的江州司马只是蛰伏而已。
作为一个官僚和文人,他真的做到了进而兼济天下,退而独善其身,在党争出现之后,他夹在中间确实左右为难,因为两党都有他的学生故旧友朋,无论做什么,都难免得罪人。在这样艰难的情形之下,他选择了正直处世。中唐历史上有名的重考进士事件,即便是同僚友人和内兄,他都没有徇私,公正处事;与韩愈有不愉快,但仍能多方求援搭救于他;到最后的上疏贬斥好友元稹,在他的心里,那杆秤一直都在,那是一个文人的洁身自爱,那是一个官员的为官准则,儒家的中庸。
说完白居易,其实我还想说说他的两个好友。元稹,多年至交好友,文学上元白并称,政治上政见相似,可是元稹是个浪子,早年与崔莺莺的事始乱终弃,转而娶高门之女韦丛;早期虽然抱负远大,参与永贞革新,素有斗志,但在一次次的政治打击和遭遇贬谪中,他的立场开始改变,他的自我开始动摇,他开始变得明哲保身,开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开始打击异己,媚上欺下,我们看着一个青年才俊一步一步堕落到最后墙倒众人推,令人不胜唏嘘。
而另外还有一位却更令人敬佩,他就是刘梦得禹锡。永贞革新的中坚人物,得力干将,二王八司马中的司马之一,因为永贞革新失败,遭贬,而且是一贬再贬,用他自己的诗来说是“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试想一个人,大好的年华都遭贬谪,那是怎样的凄苦,可是这位刘梦得却是斗志昂扬,不屈不挠,丝毫没有颓唐之色,他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真是激人奋进,也尽显其英雄本色,怪不得乐天称其为诗豪。
还有一个小故事,他被贬和州的时候,知县是个小人,老为难他,先让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他不抱怨,反而高兴地在门口写下对子:“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知县恼他,让他搬到城北面湖而居,房子缩小一半,他又做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更恼,让他搬到城中,房一间,没想到催生了千古文章《陋室铭》,其人的乐观向上由此可见一斑。
三位文坛好友,同样的胸怀天下,同样的才华横溢,却也都命途多舛,但镌刻在历史之柱上的声名却异,那是源于他们不同的人格魅力,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那种自我坚守,令人深思和敬佩。一千多年了,他们淹没于风尘,但用他们的方式流芳千古。
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会遭遇困境,偶遇小人,面对强大的势力而无可奈何,可是生命于任何人都可以熠熠闪光,只要精神之树不倒,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在生命的光亮里,我们都可以如他们一般,擎着一支蜡烛前行,因为历史毕竟是公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