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末先生,知乎2800万阅读,23万赞
本文在知乎有7万阅读,700赞
《哪吒之魔童降世》,不止在电影院里刮起一阵国漫大旋风,现在更是代表中国影片出战奥斯卡金像奖。
这个事情如何评价呢?
分两个层面来看:
1、中国选出《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魔童》)参选合理吗?
2、《魔童》去奥斯卡有没有胜算?
以下逐一分析:
1、合理吗?
纵观这一年的电影,我觉得选择《魔童》其实已经是最佳选择了。
衡量一部商业片是否成功无非两个重要维度:票房(商业成功度)和口碑(相对而言,艺术成功度)。
先上结论:《魔童》几乎是票房口碑两重成功最典范的例子——这个结论放在近十年的中国电影里,几乎都是适用的。
《魔童》票房成绩现在已经达到将近50亿,位居国产片第二,仅次于《战狼2》的57亿。
我们可以把票房前十的国产电影拉出来遛一遛(在前十名单之外的,基本上与《魔童》已经完全没有商业成功度上的可比性了),看看它们的评价是如何的。
首先《魔童》的豆瓣评分是8.6(96万人评价),这一成绩基本上可以提前锁定2019国产电影最佳了。
票房前十另外九部电影:
《战狼2》7.1(66万人评),《流浪地球》7.9(133万人),《红海行动》8.3(72万人),《唐探2》6.7(61万人),《美人鱼》6.7(56万人),《我不是药神》9.0(124万人),《西虹市首富》6.5(70万人),《捉妖记》6.7(37万人),《捉妖记2》5.0(23万人)。
《魔童》的评价位居第二,第一是《我不是药神》。
另外除了《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对于其他六部电影,《魔童》的口碑呈现出吊打的态势。
以上十部电影跨了几个年度,《魔童》尚且表现出当仁不让的姿态,更别说2019年——商业表现也好,艺术表现也好,《魔童》绝对是鹤立鸡群的。
无可否认,国人对于《魔童》的高度赞誉和热捧,不无对动画界甚至国产电影界“久旱逢甘霖”式的过度高估,是被现实压抑的对于高质量国产电影热切渴求的一次集中爆发。
但是“久旱逢甘霖”也好、“集中爆发”也好,都离不开一个最最基本的事实——《魔童》的底子很不错。
即使是“矮子里挑高的”的逻辑,《魔童》也是唯一的选择!
何况事实上,《魔童》制作精良、风格突破,帅出国漫的新天际!
另外提一点,《魔童》当选应该与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无关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既然商业成功、受众广、口碑好,还代表中国文化(当然,这是当选出战的优势,也可能是评奖时的劣势,第二点会提到),不选你选谁?
2,《魔童》在奥斯卡的前景如何
我们要看重奥斯卡吗?
我觉得,在当前即使其他著名电影节、奖项崛起并且越来越有影响力而奥斯卡仍然是世界电影奖项的扛把子角色的情况下,说我们不用看重,实在不必,而且颇有酸葡萄与狐狸之嫌。
我们要看重,如果能有获奖,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电影的一个维度的肯定。
而一部中国文化元素的动画片,在美国的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影奖项中的竞争力究竟怎么样,当然与这个奖项的一贯理念和价值取向关系重大。
很遗憾,奥斯卡有世界影响力,但奥斯卡的评比应该说很不世界化,而是很美国的。
奥斯卡的立足根基自然是:美国价值观、美国审美、美国文化。
先用不用展开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到,在美国文化话语权中评奖,《魔童》就天然地面临着第一重压力:文化差异。
这一点从《魔童》的IMDB评分(7.8)和北美票房的低迷就可以看出。
很明显,在中国风生水起的这个冲天小家伙,到了文化氛围完全不同的地方,就基本上熄火了。
北美普通观众对《魔童》不甚买账,那么评委呢?
嗯,不要忘了他们基本都是美式文化就好了,我们能猜想的结果基本差不离。
文化差异之外,我们再讲奥斯卡的“口味”。
上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谁?《水形物语》。
豆瓣评分多少,7.2。
对于国外引进的影片,可以说这个分数基本只是我们眼里的合格线。
可是它凭什么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呢?
看过《水形物语》的应该可以感受到,其人物设定,很容易迎合美国自由派、平权运动群体的好感。
而《月光男孩》与《爱乐之城》的乌龙事件,同样暗藏了一个可能的事实:《月光男孩》更多是凭借影片的黑人题材夺魁。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一窥奥斯卡本身的“zz正确”倾向了。
这里引用一篇文章的论述,我觉得写得非常具体、总结得非常好。(企鹅号-猫眼娱乐v-《水形物语》得奖,奥斯卡口味都被摸清楚了,以后按图填空就行)
奥斯卡学院派的口味中,最在意的无外乎是以下三个元素了。
第一是同性恋,众所周知,同性恋在美国已经合法化了。
但是由于社会文化长期以来的歧视积淀,还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同性恋,作为白左阵营,奥斯卡当然需要获奖电影中的同性恋观点来表面自己的态度。
第二是黑人,美国的黑人运动早已经开展了上百年,发展到现在,黑人的权利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保障,有时候似乎都显得有些保障过了头。
一部电影里如果没有黑人参演,就会被扣上种族歧视的帽子,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去年的《血战钢锯岭》,这部全白班阵容的电影虽然质量非常高,但最终只获得了最佳剪辑、最佳音效这样的技术奖,这似乎是奥斯卡在告诉那些主创:“片子拍的不错,但是不对我的胃口。”
第三便是女权了,女权运动近几年也是在全球开展的轰轰烈烈,评委成员普遍为中产阶级以上奥斯卡当然支持这一项zz正确。
那么,在这种奥斯卡口味之中,以逆天抗命、自我奋斗为主题,并且行影相对诙谐轻松、结局称得上圆满的《魔童》,几乎很难获得评委的青睐。(从这个意义上看,其实《我不是药神》要是当初去参赛,获奖的概率还更高一些)
当然,在一个“美国式”的奖项里,面临“口味”上的挑剔几乎是所有外国影片的宿命。
我们大可不必因此灰心丧气,也大可不必因此把奥斯卡贬的一无是处、称人家就是关起门来搞的一个乡村式选美。
奥斯卡确确实实是世界电影圈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标杆奖项,纵使它有千般不是、纵使它衰态渐露,但在目前仍然是占了头把交椅的。
对于我们来讲,唯一能够让它走下神坛的方式,就是真正提升我们的电影制作水平,真正提高我们的电影节的影响力。
当然,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不容易。
但是《魔童》不是已经告诉我们了吗?
——我命由我不由天,努力干,就、行、了!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