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

作者: 文斓_藻思兴文斓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7:05 被阅读94次
    《大败局》

    作者: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如果说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是中国企业的近现代史,那么这部《大败局》就是那历史中能够给人深刻反思的具体事件。十九个真实企业家,跨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轴线,牵动众多筋骨的惨痛教训,给事件当事人的,也是给我们这些当下人的。从败局中汲取经验,理解那个时代,也深知哪些该做与不该做,走正道,做正人。

            共同的“失败基因”

            1、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2、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

            3、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

            “中国式失败”原因

            1、政商博弈的败局

            2、创业“原罪”的困扰

            3、职业精神的缺失

            败局中的事件缘由,发展情况,有的让人惋惜,有的让人愤恨,更多的是感叹那个年代的波涛涌动。

    《大败局》

            那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产业都可能在大环境中突然爆发,同时也会瞬间陨落。“罐头换飞机”的投机商人,真的映衬着过去的那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但在宏伟设想过程中,真实落地的又有多少,在这里,我无不怀疑,他们是不是知晓,就连海市蜃楼也是真实存在的建筑。如果脚踏实地的做事儿,曾经的那些宏大的企业,今日能否看到?不得而知。

            “投机倒把”曾经只是一个词汇,后来慢慢成为了一种罪名,再后来,它成为了人们回忆那个时代特有的一个代名词。曾有人因它而积累原始资金,得以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曾有人因它发家致富,改变人生道路;曾有人因它锒铛入狱;曾有人因它销声匿迹。历史的车轮一直在向前,体验过不同的天气变化,走过不同的前行道路。在改革开放的40年进程中,不同产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体验过不同程度的顺风顺水,也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艰难险阻。在这其中,我国的经济机制也在一点点变得更加的强大,给企业足够的发展空间,给市场经济更多的自由权。

            在《大败局》中,有一个案例看完之后让我特别的心疼,那就是——科龙。科龙的创始人潘宁,应该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中少有的善始善终的人物。我心疼科龙,是心疼那么好的一个优质资源企业,能在我国电器技术史上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能一直平稳的发展并壮大的企业,能够给国家带来那么税收能给百姓提供那么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只因为产权问题,因为人们内心的贪婪问题,就眼看着一个帝国,被周围一切一点点吞噬,然后分文不值,轰然倒塌!导致后来我国电器行业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手中掌控,国内一片价格血拼,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心疼,真的心疼。然,历史的发展,我们改变不了,只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让这类事件轻易不再发生,同时,用书中的一句话感叹:“可惜了,科龙”。

            人性中,总是剔除不了“贪”。佛教中把贪嗔痴列为三毒。我们的一生中,或许都在同这些毒素相伴相斗争。《大败局》中,大部分企业败局中,多是由贪引起的。贪大,贪多,贪名,贪利。一家企业如同一匹马,创始之初,他只是按照着马的生存习性在奔跑着,慢慢的,掌控马的企业家,觉得一匹马不够,应该再加一头骆驼,骆驼也不是他想要的,应该再加一头鹿……加来加去,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了一头怪物,一头连他自己也不能掌控的怪物,以此,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道德经》中写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无与有相辅相成,败与胜也是一样。透过败局,看到其中的“胜”一切,过眼云烟,焉知非福。

    《大败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败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kwsrqtx.html